那麼多人愛黃裳
他去天堂寫散文
9月5日,一代散文大家、藏書家黃裳在上海瑞金醫院去世,享年93歲。黃裳是一位學識淵博又很富有情趣的人,在戲劇、新聞、出版領域均有建樹,與梅蘭芳、蓋叫天、巴金等文化名人相交甚篤。他的散文讓人叫絕,他對書籍的收藏讓人嘆為觀止。而今黃老已駕鶴西去,他要去天堂寫散文。在黃老的諸多作品中,除了1989年獲中國作協散文雜文評獎《過去的足跡》,還有更多的文字飽滿、豐厚、趣味而富有張力。
黃裳算得上是中國讀書界的傳奇人物,他於1940年考入交通大學電機系,而投考交大電機還是因為他父親的緣故,「因為父親的主張,要我投考有名的交通大學,好完成他實業救國的宿願。」「5道數學題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證出一道,而且還不是正規的解法」,黃裳自認為考得并不好,但國文和英文都很優异,結果還是被錄取了。「后來知道這是交大主持人唐蔚芝老先生的主張。特別重視的是國文考分,數理方面卻在其次。」不過黃裳并未畢業,只拿到一張結業證書。他很多文章發表之后,很多人誤以為他是學文出身,讀的是外文系。對於這樣的誤會,黃裳也曾說,「連我自己也料想不到后來的生活道路。」
他的散文堪稱文壇一絕
黃裳先生獨樹一幟的文化散文堪稱當代文壇一絕,其文學與美學意義已有定論。雜文家邵燕祥稱道黃裳散文視域既雄放闊大又注重歷史細節,深情冷眼,文簡質腴,絕無長期以來充斥文壇的「文藝腔」,構建了一個極具魅力、巍然可觀的「散文王國」。這個「王國」的建立,與黃裳記者、作家、學者多重身份的經歷與眼光分不開。在《散文的路》這篇夫子自道中,黃裳期許一種風格嶄新的美文:「它新鮮,潑辣、沒有脂粉氣,更為健康,敢想敢說,有自己的個性、風格。」
六卷本《黃裳文集》的編者劉緒源指出「黃裳文章為什麼好,我以為,主要在於功力、學識、趣味、文筆。這里只說功力。他知識面廣,但每鑽一門,都是真讀、真鑽,能成為這一門中的一流專家。你想,他能跟周汝昌討論《紅樓夢》,能跟錢鍾書討論古典文學,能跟姚雪垠辯論《圓圓曲》,能跟戲曲專家討論劇目。解放初期鄭振鐸掌管國家文物局時曾請他到北京搞圖書版本。他的《關於柳如是》在《讀書》雜誌發表后,眼界奇高的史學家朱維錚讀得拍案叫絕,我就親眼見到朱維錚在幾年后不忘向黃裳表示自己的欽佩之情。王元化是文章大家,但看了黃裳的文章,連聲叫好,晚年和黃裳成了無話不談的文友。正因為有這樣的功力打底,他才寫得出一手好散文,這是用大專家的底子,寫文學家的美文。」
他的散文有著大量讀者。曾有讀者感慨,「那麼多人愛黃裳!」2006年6月,華東師範大學中國現代文學資料與研究中心召開「黃裳散文與中國文化」學術研討會論。2008年6月,為慶賀黃裳先生九十大壽,著名學者陳子善編著了《愛黃裳》,「愛黃裳」成了黃裳迷們的暗語言。有人曾問黃裳,在作家、記者和藏書家之間,自己最認同哪個稱號?黃裳毫不猶豫回答「散文家!」
他的收藏讓人叹為觀止
談及黃裳先生,除了他的散文讓人叫絕,他的藏書也讓當下人忽視不了。《上海近代藏書紀事詩》中寫黃裳的一首詩:「文筆詞鋒薄海知,淘書機智更冠時。澹生覆壁能逃劫,舊燕歸來付一癡。」其中牽涉黃裳收書之獨辟蹊徑及其藏書中的一大特色(即收藏有大量的山陰祁氏文獻),還述及來燕榭藏書的命運。
黃裳的藏書興趣自少年時就已培養起來。他從小所遇老師大都是愛書成癖的先生,受他們影響,黃裳在中學時就花巨資購買了一部《四印齋所刻詞》,甚至還為自己刻了一方「流覽所及」的藏書印。大學期間,在震旦圖書館的博覽群書也促使他對版本目錄之學產生了濃厚興趣。然這一切并沒使他致力於古書的收藏,當時所買之書大都是一些舊雜誌和新文學的出版物。直到1947年,這種情况才有所轉變。黃裳自稱是源於撰寫一篇關於吳昌時《〈鴛湖曲〉箋證》的文章得到鄭振鐸等的大力支持,「名貴的明版書也慨然相假,真是讓我又激動又不安。從這以后,我也開始買起古書來。」
黃裳在收集藏書時有著自己獨特的善本標準。「我想在為善本作界說時,至少要考慮兩個方面,它們的文獻和文物的價值。」黃裳十分看重版刻之美。他在《清代版刻一隅》中向我們展現過清代各個時期不同的版刻特點和風采。他指出:「同樣一部古典名著,一冊精刻舊本與一冊鉛印新書給予讀者的感受是不同的。在這里我并不想提倡懷古與古董家數,只是想說明,前人曾經在出版印刷工作中作出過怎樣輝煌的業績,我們應該有所了解,并盡可能吸收那優點和長處,放進今天的工作中去。我們總是希望能夠多出版好書,不只是內容好,而且要在版式印刷、紙墨、裝幀上都達到一個新的高度。一本好書是兩者的統一,忽視了任何哪一方面都是不可取的。」
生平
黃裳,原名容鼎昌,原籍山東益都,1919年生於河北井陘。早年在天津南開中學讀書。抗戰開始,轉學到上海,1940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學電機系,1942年轉至重慶交大。1944年被征調往昆明、桂林、貴陽、印度等地任美軍譯員。1946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錦帆集》,學識豐富,文筆樸素平實而富有真情。抗戰勝利后,任《文匯報》駐渝和駐南京特派員,后調回上海編輯部,發表了一些戲劇雜論,結集為《舊戲新談》。1949年任復刊后《文匯報》主筆。1950年調北京,擔任軍委總政越劇團編劇。1951年調中央電影局上海劇本創作所任編劇。1956年重回《文匯報》任編委。黃裳生前與巴金、施蟄存、黃永玉等文化名人均有交往,其散文在讀者中享有很高聲譽,并曾為本報撰稿,其著作包括《錦帆集》《過去的足跡》《珠還記》《珠還記幸》《來燕榭文存》等等,并譯有屠格涅夫長篇小說《獵人筆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