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和明(1924-1996)是現代廣東著名文人畫家,擅畫梅蘭竹菊四君子畫,尤以蘭花最擅勝場。楊和明的蘭花,以水墨寫意為主。所寫蘭葉,飄逸靈動,形斷而神在,墨韻明净,清新自然。《芥子園畫傳》中謂畫蘭為「文人寄興,則放逸之氣,見於筆端」,在楊和明的蘭畫中,不僅能找到這種注腳,他更將這種放逸之氣發揮到極致。他所畫蘭花,極為隨性,寥寥幾筆,即將蘭葉之動感、花蕊之偃仰、莖苞之淡雅……描繪於紙上。尤為重要的是,無論是筆墨的濃淡,還是竹石之襯托,或是大量的留白與恰如其分的題句,都能達到和諧一致,頗具古韻,盡顯一種文人之氣。所以,劉昌潮在題楊和明《蘭花長卷》中說:「淡中見厚,豔中見古,學問中見格」,這是很有道理的。
對於畫蘭,楊和明很有自己的心得體會。他曾專門寫有《賞蘭與畫蘭》,談到所寫蘭花的「秘訣」:「要求剛健含婀娜,線條中有豐富的內涵;風格崇尚清新、淡雅;境界要求曠達、空靈,沒有市井氣;構圖(章法)要求以簡潔的筆調,表達蘊藉的詩情畫意」。這正是楊和明對自己畫蘭的總結。
楊和明所寫墨竹,也和其蘭花一樣,以水墨寫意為主。他善以墨的濃淡深淺和形的似與不似來表現墨竹的各種情態。在竹葉的刻劃方面,他喜以濃墨渲染,而竹嶾或竹竿則多以淡墨襯托,畫面清新脫俗,不染塵埃。他在一幅《墨竹》扇面中題道:「愛竹貪晨起,露濕瑯玗翠。領略造化功,寫盡瀟湘意」,將墨竹的詩情融進畫意中,彰顯其文人的筆情墨趣;在另一首《題畫蘭竹》中,楊和明寫道:「素心勁節兩相知,澗谷疏林樂所栖。留得一方净土在,貞風正氣醒人思」,則是托物言志,別具懷抱,與鄭板橋(1693-1765)的詠竹詩「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有异曲同工之意。
楊和明所寫梅花,在水墨寫意之外,則輔之以淡赭色,將樹干的老辣、蒼勁與不畏嚴寒的氣格表現出來,很有「揚州畫派」名家金農(1687-1763)的遺韻。
其他所寫菊花、荷花、果蔬、牡丹……,大多與蘭竹梅花相類。無論造型如何變化,也無論筆墨如何運用,都在畫中流露出一種典型的文人氣息。楊和明從小受過傳統文化的熏陶,同時也善詩詞,因而一出筆,便折射出豐富的內在修為。特別是在晚年,他心無旁騖,潜心賦詩作畫,書畫練達,漸臻化境,因而造就了現在我們所看到的楊和明書畫形象。這種格調的書畫不是通過一朝一夕的努力可以達到,而是長期的文化積澱方可升堂入室。在老一輩的書畫家中,楊和明與其鄉賢佃介眉、王顯詔、郭篤士、劉昌潮、孫文斌等人一樣,都屬於這種離我們漸行漸遠的文人書畫家。
朱萬章,中國藝術研究院明清美術研究專業博士,從事明清以來書畫鑒藏與研究、美術評論及教學等,現為廣東省博物館研究館員。出版有《書畫鑒考與美術史研究》等論著20餘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