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名稱:專題新聞
標題:   幸福廣東行勇闖新路篇 轉型升級 經濟蝶變海闊天空
來源:   香港商報
發佈日期:   2012-11-08
作者:   童越
版面名稱:   AA3
全文:  

    從2008年「雙轉移」以來,短短4年時間,廣東省勞動密集型產業比重下降近10個百分點,而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業則上升了10個百分點。在這場事關廣東前途命運的戰役中,開局不錯的廣東,探出了新路。即將出台的《加工貿易轉型升級行動計劃》,則將助推廣東產業轉型升級步入新的階段。香港商報記者童越

    轉型帶動區域發展

    一向都是珠三角的城市領跑GDP增速,但是今年上半年GDP增速最快的則是一向不起眼的惠州和汕尾,北部山區城市韶關表現也較為搶眼。這些過往「邊緣城市」的异軍突起,一來主要得益於廣東省透過「雙轉移」,來謀求區域協調發展。2008年,在全球金融危機還沒有大面積爆發的時候,廣東就在中國打響了轉型升級的第一槍,也就是,汪洋書記所倡導的「雙轉移」、「騰籠換鳥」。幾年下來投入400多億元扶持東西北地區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產業轉移園、發展重點產業和開展免費技能培訓,拿出75億元的競爭性資金扶持建設了15個省級示範性產業轉移工業園,現在已是初見成效。省級轉移園區增加值占廣東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從2009年的1.8%提高到2011年的3.2%。今年一季度,在廣東GDP慢於全國平均增速的情况下,36個省級轉移園區增加值同比增長12%,高於規模以上工業增速5.3個百分點。另外,從「廣佛肇」、「深莞惠」和「珠中江」等三大經濟圈組建與運作,到創辦深汕合作區,再到促進「汕潮揭」同城化和「湛茂陽」臨港經濟圈發展,支持粵北山區綠色崛起,經濟圈的土是越來越大。三地合作機制在下一盤打造世界級城市群的棋局,它令到珠三角一體化加強,以及廣州國家中心城市、深圳全國經濟中心城市和國家創新型城市的輻射帶動效應,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強。

    加貿大步告別低端

    作為中國加工貿易發展最早最集中的地方,且是廣東經濟結構中占比最大的部分,廣東的轉型升級繞不開「加工貿易」,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十五次到東莞調研,也正是因為東莞是廣東加工貿易最為集中的地方。在所有助推產業升級轉型的政策條例、法規中,加工貿易也是占比最大的。朱小丹省長表示,廣東出台了一系列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促進「雙轉移」的具體舉措,對推進現代產業重大項目、重大產業集聚區建設和重大科技專項作了專門部署,另外還和中央有關部門聯手推動廣東加工貿易轉型升級。企業從最初的「消極應對」到現在的「積極支持」,經過四年時間,廣東加工貿易正經受著深刻的變化,兩組數字很能說明問題。一是,廣東加工貿易企業總數已由2008年的3.3萬家減少為2011年的2.9萬家,但同期加工貿易出口額由2613億美元上升為3115億美元,企業平均出口規模增長36%。企業數量小了,出口額卻增加了,這一數字印證了汪洋所言「初步扭轉了珠三角低端產業高度聚集的狀况」,廣東加工貿易正向高端進軍。廣東從事加工貿易業務的企業中,2011年技術密集型企業達6669家,占23%,較2008年提高了3.8個百分點;資本密集型企業達10453家,占36.1%,比重較2008年提高了6個百分點。與此同時,勞動密集型企業比重較2008年下降了9.8個百分點。這一升一降說明,廣東省加工貿易存量正從「來料加工」向「科技改變生產」轉變。

    新興產業成新制高點

    與傳統產業升級同步,廣東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在中國率先開辟另一條戰線——發展新興產業。2008年,廣東省委、省政府出台了《關於加快建設現代產業體系的決定》,著力發展以生產性服務業為重心的現代服務業、以裝備制造業為主體的先進制造業等六大產業。幾年來,廣東設立了戰略性新興產業財政專項扶持資金,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工程,省、市聯手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約集聚發展,目前廣東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已達30多家。作為國家創新型城市深圳,更是廣東發展新興產業的代表。在國家出台新興產業振興計劃之前,相繼出台生物、互聯網、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資訊技術和文化創意等六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振興發展規劃及配套政策,對於每一產業在5年時間內每年提供5億元的財政支持。新興產業已成為廣東轉型升級的閃亮「塔尖」,增長速度明顯快於傳統產業。2010年廣東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兩成,產值達到1.1萬億元。2012年深圳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27%,產業總規模達到1.24萬億元。據統計,2011年,深圳六大新興產業中,生物、互聯網、新能源三大產業產值增長達到38.1%,其增速高於GDP增速2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