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名稱:專題新聞
標題:   張德江 德被三江 臨危不亂
來源:   香港商報
發佈日期:   2012-11-16
作者:  
版面名稱:   W4
全文:  

    張德江,1946年生於遼寧台安,1968年到吉林當知青,是現任中共高層領導人中的又一個「知青」。

    仕途起點

    1978年,受益於時任國家領導人華國鋒與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日成達成的兩國互派留學生協議,張德江赴朝鮮金日成綜合大學經濟系學習。此時,已具有7年黨齡的張還出任留學生黨支部書記。張的留朝經歷,使其成為現任中共高層中唯一具有國外留學經歷者。金日成綜合大學兩年學習經歷奠定了張德江的仕途起點。自朝留學歸國後,張德江隨即出任中朝邊境地區——吉林延邊州延邊大學黨委書記、副校長,之後逐級升遷。1985年,出任延邊州委副書記,官至副廳級,成為中朝關係第一線的地方主官之一。1986年,張德江憑借其留朝經歷、處理中朝關係的基層經驗,自延邊州委副書記任上跨過正廳級崗位直接晉升為民政部副部長。

    回歸吉林

    在民政部副部長任上5年後,張德江再次返回吉林。不過,此時張德江的職務已由5年前的州委副書記變為了省委副書記兼延邊州委書記。5年歷練後以49歲年齡晉升為吉林省委書記,張德江自此奠定了在仕途台階上的領跑位置。

    轉戰浙江

    1998年,張德江來到浙江——中國民營經濟發源地。在浙江,張德江最為稱道的政績是,開創了民營企業家入黨的政治先例。當時的溫州老闆劉建國,自1999年起即開始向基層黨組織遞交入黨申請書,經過5次申請後終於成為「浙江第一紅色資本家」。張德江在政治上的開明作風,與2000年左右時任中共總書記江澤民提出「三個代表」的大背景剛好契合。因此,張德江的浙江作為,奠定了2002年進入中共政治局的政治基礎。2002年,在中共十六大選出的新中共政治局委員中,張德江以56歲的年齡成為當時中共高層的年輕人(僅出生於1947年的劉雲山比張年輕一歲);即使在有更多50後進入高層的第十七屆中共政治局委員會中,張德江也僅屬於中生代。

    接管廣東

    2002年,攜浙江執政成績「入局」後,張德江接替「入常」的李長春進駐廣東。2003年,張德江沿自習仲勛(習近平之父)開創的廣東改革開放局面,主導提出了「9+2」泛珠三角概念,不僅拓展了廣東發展的大後方,更充分發揮了廣東在改革開放領域的輻射作用。為進一步推動改革前行,在張德江的直接部署下,廣東黨史學界於2004年開始編輯《習仲勳主政廣東》一書。書稿編成後,張德江還為該書作序,評價習仲勛「敢想敢幹敢闖,大膽實踐,開拓創新」。上調中央2007年中共十七大上,已有三省書記經歷的張德江終於來到北京,翌年出任主管工業等方面工作的國務院副總理,成為溫總內閣的重要成員,在溫州動車事故、黑龍江伊春空難、大連石油管線爆炸等多個突發事件中代表胡錦濤、溫家寶第一時間奔赴現場處置,可謂殫精竭慮。

    空降重慶

    2012年2、3月間,重慶成為全球媒體風暴眼。3月15日,身為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的張德江,臨危受命急赴山城,為這個備受爭議的直轄市調校方向。張德江明確表態,「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堅持黨的領導,清醒堅定」。半年多來,張德江運籌帷幄、多管齊下,迅速穩定薄熙來事件後重慶的政經大局。重慶經濟社會發展勢頭良好,張德江亦有如釋重負之感。他對新加坡駐華大使表示,「重慶發生了這麼多事情,但重慶很快地翻過了這一頁」。可以說,張德江治下的重慶,政經大局已定,「翻頁」也成了張德江治渝的階段性成績單,同時也為已然完備的履歷再添厚重一筆。正如李源潮在張德江履新重慶的大會上評價,張德江「領導經驗豐富,駕馭全局和處理複雜問題的能力強」。至此,兩屆政治局委員、四個省份黨委書記、國務院副總理的履歷,張德江堪稱中共政壇鮮見的經典孤例。

    泛珠「9+2」香港是龍頭

    2002年至2007年,中央政治局委員張德江一直在廣東做省委書記,因此,他與香港關係格外熱絡和緊密。2004年6月1日,應時任香港特首董建華邀請,他在出席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與發展論壇前夕,對香港進行首訪。當天上午,張德江一行在董建華等人陪同下來到香港交易所,首先聽取香港官員介紹香港證券及金融發展情況,並高興地接受了編號為「1628」的交易員背心。隨後,他來到葵涌集裝箱碼頭,了解香港物流業發展情況。11時30分,張德江來到青馬大橋,與現場大批香港記者互動。他說,「我一直想到香港來,今天看了印象很好。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航運、信息中心,地位非常重要。在泛珠三角合作乃至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它將會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我對香港的前景充滿信心,相信香港的明天會更好。」下午,張德江在時任政務司司長曾蔭權陪同下考察香港大學本部,與副校監李國寶博士、校長徐立之教授等座談,並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他寄語香港大學秉承「明德格物」校訓,為香港繁榮穩定、為推進粵港合作和泛珠三角合作、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更大貢獻。下午4時,粵港政府聯合主辦香港工商界座談會。董建華、張德江先後發表對泛珠三角合作的看法。張德江稱,在泛珠三角區域合作中,香港是「泛珠三角圈龍頭」,將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他的到訪則率先在港島掀起了一陣「9+2」旋風。夜幕降臨,張德江和前來出席論壇的「9+2」行政首長一起,登上太平山頂觀賞夜景,參觀杜莎夫人蠟像館。太平山下,維港風來,泛珠三角合作美好的前景就此展開。2005年9月25日,張德江熱情會見了時任特首曾蔭權、立法會時任主席范徐麗泰為正副團長的香港立法會議員珠江三角洲訪問團一行。張德江說,廣東與香港地緣相連、人文相通,廣東歷年累計實際利用外資中,香港資金佔了近七成。進出口貿易大部分是對香港和經香港出口。廣東的發展離不開香港,香港的繁榮也與廣東密不可分。此後,張德江幾次與本港要員見面,並在相關場合一再指出,泛珠合作為香港提供廣闊的腹地,可避免香港被邊緣化。

    張德江簡歷

    漢族,1946年11月生,遼寧台安人,1971年1月加入中共,1968年11月參加工作。朝鮮金日成綜合大學經濟系畢業。大學學歷。1968至1970年 吉林省汪清縣羅子溝公社太平大隊知青1970至1972年 吉林省汪清縣革委會宣傳組幹事、機關團支部書記1972至1975年 延邊大學朝鮮語系朝鮮語專業學習1975至1978年 延邊大學朝鮮語系黨總支副書記,校黨委常委、革委會副主任1978至1980年 朝鮮金日成綜合大學經濟系學習,留學生黨支部書記1980至1983年 延邊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1983至1985年 吉林省延吉市委副書記,延邊州委常委兼延吉市委副書記1985至1986年 吉林省延邊州委副書記1986至1990年 民政部副部長、黨組副書記1990至1995年 吉林省委副書記兼延邊州委書記1995至1998年 吉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1998至2002年 浙江省委書記2002至2007年 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2007至2008年 中央政治局委員2008年至今 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主任2012年3月至今 兼任重慶市委委員、常委、書記2012年11月 當選中央政治局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