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跨越,十年輝煌。十年間,陝西經濟發展步入了快車道,尤其近五年年均增長14.9%,居全國第四位,生產總值從十年前的2035.96億元提高到12391.3億元,由全國第20位提升到17位,人均生產總值突破5000美元大關。2011年,固定資產投資突破萬億元大關,達10033.05億元。鄭西客運專線、太中銀和包西复線、西安地鐵二號線如期投運,「兩縱五橫四樞紐」鐵路網基本形成。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突破4000公里,位居西部第一、全國前列,西安咸陽國際機場跨入全國「二千萬級」大型機場行列。渭河、漢江綜合治理和引漢濟渭等重大水利工程啟動實施,長期制約發展的瓶頸因素正在轉化為競爭新優勢。關中、陝北、陝南三大區域生產總值分別達到7723.3億元、3405.6億元和1417.52億元,年均分別增長14.8%、16.4%和14.6%。寶鸡關天副中心城市、銅川資源轉型、延安城鄉統籌、陝南循環發展、渭南東大門建設、楊凌現代農科城等競相發展,多點支撐、多元帶動的區域發展格局基本形成。全省城鎮化率達到47.3%,比2006年提高了8.2個百分點,西安國際化大都市加速形成,西咸新區將打造為關天地區發展的核心,西洽會、農高會、歐亞經濟論壇成為對外開放的重要平台,西安世園會成功舉辦、世界500強企業中近100家在陝設立130家企業或分支機構,特別是韓國三星電子存儲晶片項目落戶西安,將形成660億元人民幣的年銷售收入,聚集160餘家配套企業入駐。退耕還林面積穩居全國第一,綠色版圖向北推進了400多公里……同時發展外向型經濟,以開放的姿態面向世界----處於內陸欠發達地區的陝西,在十年間,走過了一條輝煌的跨越式發展之路!香港商報記者傅博路易
十年前的陝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國有大中型企業改革和脫困目標基本實現,200多戶國有大中型企業初步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其中80%多的企業實現了產權多元化。勞動者正在由「單位人」向「社會人」轉變。那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存在著有效需求不足,經濟結構型矛盾突出;工業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不高;對外開放程度不高等一系列制約陝西經濟的主要問題。
據了解,2002年陝西全省國內生產總值2035.96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5523元。但2011年陝西全年生產總值增長到12391.3億元(是2002年的6倍多),比上年增長13.9%。也是連續五年增長超過13%,人均生產總值33142元。
三大區域板塊勾勒發展新版圖
陝西省內部經濟結構复雜,陝北、關中和陝南幾乎是三種完全不同的經濟發展模式,且面臨著各不相同的制約瓶頸。先前陝西針對三個不同區域確定的發展戰略是「關中率先發展、陝北跨越發展、陝南突破發展」。
但經過實踐,陝北大規模的煤炭開采已經在陝北造成了大面積采空區。關中與沿海地區在經濟上有很強的同構性,但在競爭力上要弱於沿海地區。陝南地區漢中、商洛、安康三市地處秦嶺山區,地形复雜,交通不便;又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源涵養地。當地為保持水源的質量,不得不放弃部分項目的開發。
三個區域在新戰略當中,率先變成了創新,跨越變成了持續,而突破則變成了循環。在國家「十二五」整體規劃的背景下,陝北地區仍將堅持以能源為主的發展戰略,但重點是調整發展方式。加快實施煤向電力、煤電向載能工業、煤油氣鹽向化工「三大轉化」戰略,以陝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設為載體推進集聚集群,加快石油化工精細化發展,努力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
關中,以關中-天水經濟區規劃確定的「建設大西安、帶動大關中、輻射大西北」的戰略創新發展。
陝南,一方面啟動了240萬人的大規模的移民搬遷,改善陝南地區的生態環境建設。另一方面,陝西省啟動了十年來規模最大礦產勘查項目。
關中、陝北、陝南三大區域成了陝西經濟的三駕馬車,互為依存、競相發展,陝西經濟呈現出全面、均衡、協調、互補、快速、科學發展的新格局。
支柱產業凸顯優勢和轉型
十年間,陝西的支柱產業也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產生了相應的巨大變化,并日益凸顯著陝西經濟在保持優勢產業同時的轉型發展。
2002年陝西經濟為六大支柱產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完成工業總產值223.02億元;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166.23億元;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133.11億元;電力、蒸汽、熱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完成92.9億元;醫藥制造業完成82.34億元,石油加工及煉焦業完成80.81億元。以上6個行業完成工業總產值778.41億元,占全省工業總產值的51.9%。
如今陝西的支柱產業已轉化為能源化工工業,裝備制造工業,有色冶金工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醫藥制造業,食品工業,紡織服裝工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等八大支柱產業。能源化工工業、裝備制造工業和有色冶金工業是拉動全省工業增長的主要力量。工業八大支柱產業2011年實現增加值5334.99億元,比上年增長17.9%。2011年陝西實現工業增加值5727.76億元。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3666.73億元,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378.16。而十年前的全年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114.26。
開發區成經濟發展新增長極
在跨越發展的十年間,陝西通過打通產業間界限,積聚各項要素,實現集群、集約發展,推動產業聯動,在促進產業融合發展中壯大優勢產業,而承擔這一職能的是不斷發展和新生的各具特色的園區與基地經濟發展。目前陝西共有國家級開發區9個、國家級出口加工區1個、省級開發區17個,國家級產業基地2個,城市新區2個。
2009年6月,《國家西部大開發「十一五」規劃》中確定關中-天水經濟區為西部大開發三大重點經濟區之一。國務院批准了《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陝西經濟發展迎來了繼西部大開發實施以來又一重要歷史機遇期。此后,陝西省成立了西咸新區,確立了西咸新區「一區五城」組團式發展格局,形成了空港新城、灃東新城、秦漢新城、灃西新城、涇河新城「五龍舞西咸、五城爭變化」發展格局。被國家認定為重點建設的6個世界一流科技園區的陝西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其一流的投資環境、突出的自主創新能力和加快發展的科技產業成為全國高新區中的佼佼者。
還有打造西部現代制造業基地、出口加工基地和西安城市中心的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而西安出口加工區是西北地區首家國家級出口加工區。西安國家民用航天產業基地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和陝西省、西安市政府聯合共建的國家級基地,航天產業被列為引領西安未來發展五大主導產業之一。歐亞經濟論壇永久會址所在地的西安滻灞生態區,是2011西安世界園藝博覽會的舉辦地,西北地區首個國家級濕地公園、國家服務業綜合試點項目西安金融商務區所在地。西安閻良國家航空高技術產業基地聚集航空類企業160餘家,陝西省乃至全國發展航空產業的重要平台。以文化、旅游為主導產業的西安曲江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區,目前已成為陝西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標誌性區域。西安國際港務區則是建設「中國最大的國際型陸港和黃河中上游地區最大的商貿物流集散中心,打造現代服務業新城」。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是中國唯一的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中國面向亞太經合組織(APEC)開放的十大科技工業園之一,是世界上少有的農業科技人才、農業科研成果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密集的地區之一。
此外還有已形成了鈦及鈦合金新材料、現代石油鑽采傳輸裝備、汽車及零部件、高速鐵路裝備、電子信息裝備、中低壓輸變電、機床工具制造等七大優勢產業集群的寶鸡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及各具優勢的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渭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榆林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咸陽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等。
另據陝西省政府《關於加快推進縣域工業園區發展指導意見》,5年時間投資資金重點建設完善100個縣域工業園區,而今年力爭全省縣域經濟工業園實現工業增加值1500億元。
這些開發區如今已成為陝西經濟發展最活躍、最富生機的地區,成為全省制度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的基地、對外開放的窗口、經濟發展的增長極。
開放的陝西加速融入世界經濟
作為內陸經濟欠發達省份,根據《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要率先建成開放型經濟區,打造全國內陸型經濟開發開放戰略高地,這就需要一個開放而快速發展的陝西。
十餘年前陝西對外交流貿易全年進出口總值僅為22.25億美元,全年實現貿易順差5.29億美元。外貿出口仍以一般貿易方式為主,主要貿易夥伴依次為歐盟、美國、日本、東盟、韓國和香港。外商投資主要為香港、美國、台灣、日本等國家和地區。
但近年來,陝西對外開放向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延伸,出台成套設備、機床及機用工具、輕工工藝品、紡織服裝、醫藥保健及農產品等五大類產品開拓國際市場工作規劃,支持外貿企業提質增效。2006年,全省進出口總值為53.6億美元,2011年達到146.23億美元。形成了以機電產品、深加工礦產品、紡織品、水果及高新技術產品等為主的出口新格局,重型卡車、輸變電設備、飛機及零部件和蘋果汁四個產品的出口量和出口值近年來穩居全國第一。全省進出口備案企業達到8000家,進口貿易夥伴91個,出口貿易夥伴達到187個。同時充分利用「西洽會」和「楊凌農高會」實現了招商引資的跨越式發展,2011年,全省引進到位省外直接投資2820億元,實際利用外資突破23.5億美元,總引資額占全省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超過29%。
此外,陝西充分利用資源豐富、產業齊全、科技發達、人才聚集等優勢,瞄準重點國家和地區,在高新技術、先進制造業、能源化工、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領域吸引外商投資。到2011年,以香港、美國、日韓、歐盟等為重點,已有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來陝投資,省外投資來源地也擴大到31個省市自治區。目前已有81個世界500強企業在陝西設立了128家企業和辦事處,中國500強企業已有200多家在陝投資。內資項目平均投資額從2006年的2760萬元提高到2011年的1.22億元,外資項目平均投資額從2006年的363萬美元提高到2011年的1700萬美元。
陝西還積極穩妥地推動省內優勢企業對外投資和承包工程,目前陝西在海外設立境外企業、機構超過170家,遍布全球42個國家和地區,累計對外投資突破12億美元。一批國有重點企業正在成長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本土跨國企業。……一個外向型經濟快速發展的新陝西已然脫穎而出!
建設「三強一富一美」的新陝西
在十年輝煌的基礎上,今天的陝西,是國家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的重要增長極,并以「十二五」為起點,在機遇和困難面前「拐彎超車」,實現經濟綜合實力、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生態環境保護上三個台階。生產總值、財政收入、城鄉居民收入三個大幅提升。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保障水平與社會和諧程度和人民群眾幸福指數兩個明顯改善。從經濟欠發達省份跨進中等發達省份行列的「一個大跨越」。
今天已站在新起點上的陝西,以「綠色、現代、開放、和諧、奮進」的新形象,正向著全面建設西部強省,實現經濟強、科教強、文化強、百姓富、生態美的目標闊步前行。2020年的陝西,全省生產總值比2011年將再翻一番,全面實現西部強省目標,力爭進入全國發達省份行列,整體進入現代化階段,建成惠及三秦百姓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
熱烈祝賀第二屆陝粵港澳經濟活動周在香港舉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