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欄目  
 
   香港商報>>電子報內容>>文化東方
 
天下有道 道在人心
2012年 11月 26日 00:00    中國窗
 

    韓望喜中國人民大學倫理學博士,長期致力於人性與人生問題的研究。

    

    孟子是「敢立其言」的人,很大氣。《孟子》中說:「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由周而來,七百有餘歲矣。以其數,則過矣;以其時考之,則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吾何為不豫哉?」孟子是吾四十而不動心的人,對齊之卿相不動心,對仁義濟世卻舍身相求。從周武王興起到現在,以仁義平治天下的聖賢在哪里呢?輔佐王者的名臣在哪里呢?我為什麼心中憂戚呢?從孔子到孟子,其間一百年,孟子感叹道:離開聖人的年代還不遠,距離聖人的家鄉還這樣近,然而今天卻忘記了聖人之言,沒有了解和繼承聖人的人了!現在我們有沒有這樣的勇氣說,當仁不讓,舍我其誰?這就是聖人的修己以安人之心。人以什麼治世?孟子有利器,他以不忍人之心,立仁義之言。所以,當他見到梁惠王時劈頭便說:「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他在回應滕文公的質疑時脫口便說:「世子疑吾言乎?夫道一而已矣。」治理天下的道理只有一個,就是以不忍心之心行不忍人之政。孟子說:「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國之所以廢興存亡者亦然。」國家的興盛是因為有仁義啊,失去天下就是因為不仁義,這是為政之道,興衰之鑒。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孟子》以天下來立論的,說的是普遍真理。孟子說: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現在的人懼怕死亡,卻不喜好仁德。這就像懼怕喝酒,還要喝酒一樣。這是天下的道理,只有仁義的道理,才能夠感召天下。我們經常會反駁說,我那麼愛他,但是他沒有對我相應的好,我沒有得到回報怎麼辦?孟子想到了這個問題,仁者的心是反求諸己的心。孟子曰:「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愛護別人但人家不親近你,就要反省自己是否真正的做到了仁愛;治理民眾得不到期待的政績,就要反省自己治國理政的才能;禮待他人而得不到別人的回應,就要反省自己是否真正的做到了內心恭敬。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即反求諸己。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

    

 
(來源: )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