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欄目  
 
   香港商報>>電子報內容>>專題報道
 
深圳新興產業助經濟躍升
2012年 12月 05日 00:00    中國窗
 

    【香港商報訊】香港商報記者林麗青報道:「十二五」國家戰略新興產業規劃出台后,深圳從2009年開始便連推六大戰略新興產業振興計劃部署搶奪先機,龍頭企業風起雲涌。今年上半年,深圳六大戰略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21.3%,是GDP增速的2.6倍,預計到2015年深圳相關產業規模將超過2萬億元。專家指出,深圳在高速發展新興產業的同時,應注意與內地差异化發展,注重人才引進。

    

    萬億產業成增長新引擎

    深圳市統計局今年3月28日的統計顯示,今年前兩個月,深圳規模工業增加值、規模以上工業銷售產值、工業產品銷售率等幾項主要經濟數據均出現負增長態勢。研究人員判斷,深圳經濟指標下滑是深圳經濟增速放緩的一個信號,這是產業轉型升級當中必然要承受的壓力。

    隨著戰略新興產業的崛起,深圳經濟在二季度成功站穩了腳跟。統計顯示,與一季度相比,深圳上半年生產總值5474.1億元,增速從5.8%提高到8%,高於全國平均增長率;外貿出口增速從2.4%提高到6.3%;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從10.6%提高到11.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從12.8%提高到15.5%。

    從結構上看,深圳二、三產業比重為45.5:54.5,服務業增速達到10.6%,比重同比提高1.3個百分點,轉型升級步伐加快。戰略新興產業正在成長為新的增長引擎。數據顯示,深圳六大戰略新興產業增加值上半年增長21.3%,是GDP增速的2.6倍,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不斷凸顯。其中,生物產業增長21.4%、互聯網產業增長27.4%、新能源產業增長13.6%。根據規劃,今年深圳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將達27%,產業總規模將達到1.24萬億元。

    政策扶持 加快發展

    深圳新興產業的高速發展,離不開深圳政府的大力支持。深圳市副市長唐杰稱,深圳一直重視支持新興產業發展,制定發展規劃和政策措施。2009年以來,深圳推出互聯網、生物、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振興計劃,不斷加大對核心技術研發投入,布局重大科研基礎設施。

    截至2015年,深圳預計將共投入180億元「真金白銀」支持生物、互聯網、新能源、文化創意、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等六大新興產業。深圳科創委公示的今年首批戰略新興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的資助對象,包括20個重點項目和15個重點實驗室項目,覆蓋雲計算、TD-LTE、LED晶片、人工角膜等前沿領域。

    按照深圳產業轉型升級「1+4」文件提出的目標,到2015年,深圳將引進互聯網、生物、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創意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戰略新興產業以及重點產業鏈、價值鏈高端環節和缺失環節的項目150個。深圳將在新能源、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等領域,培育2至3個國家新型工業化示範基地。

    此外,深圳還舉辦IT峰會、高交會、文博會等展會,為企業交流發展提供平台。今年12月,首屆深圳國際生物科技創新論壇暨展覽會也將在深圳舉行,展會貫穿生命科學、生物技術、生物產業和投融資四大板塊。

    另一方面,深圳企業的自主創新也推動著行業的蓬勃發展。深圳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深圳的國內專利申請33618件、授權21862件,分別增長22.3%和17.4%;PCT專利申請3958件,繼續居內地首位。而深圳光啟高等理工研究院在兩年時間里共申請1800餘件底層專利,平均每周申請25項發明專利,占全球超材料領域相關專利的85%,速度之快令人不得不佩服。

    傳統企業借道超車

    在深圳戰略新興產業發展過程中,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藉助戰略新興產業「彎道超車」,實現超常規發展。

    在生物醫藥領域,華大基因已成為中國戰略新興產業里的一朵奇葩;健康元、華潤三九、海普瑞、海王、賽百諾等生物產業群落快速迅猛;生物醫療的邁瑞、歐姆龍等成行成市。

    在互聯網領域,騰訊、百度等龍頭企業繼續領跑,騰訊已從外延式發展模式向內涵式發展,以自主知識產權贏得市場主動和話語權。目前,它的專利申請授權量居互聯界第一,截至2011年3月,其授權專利量超過1000件,創新含金量最高的發明專利占「主打」,所占比例達99%。

    在超材料領域,深圳光啟高等理工研究院已成立了光學與太赫茲超材料、超材料制備與封裝技術等5個重點實驗室,以及深圳复合智能超材料、超材料技術光電應用等6個工程實驗室。據該研究院院長劉若鵬介紹,過去10年,全球超材料領域專利共1500件左右,而光啟就占了80%。目前深圳超材料研發水平處於世界最前端。今年光啟已率先在全球範圍內推動超材料創新技術的產業化,同時全力推動超材料中試線和產業基地的建設。

    在新能源領域,杜邦、拓日、創益、伽偉、嘉普通等一批產值超億元的新能源企業,正在通過研發和擴大產能,爭搶數萬億元的市場蛋糕,帶動深圳低碳產業做大做強;比亞迪、五洲龍等一批新能源汽車企業,構築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新高地。

    新興產業增城市競爭力

    2011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實施「深圳品質」城市發展戰略的第一年。唐杰指出,2011年,深圳生物產業規模達703億元,同比增長29%,高出全市GDP增速14個百分點,產業規模位居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城市前列,成為深圳實現轉型升級,打造「深圳品質」的重要增長極。    戰略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有力地助推了深圳品質,也提高了深圳的生活品質和競爭能力。記者了解到,新能源汽車的投入使用,創造了深圳市空氣品質10年來同期最優的記錄;雲計算及高技能計算的應用,改善了生活品質: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推出的「醫療雲」,整合了深圳56家醫院和社康中心,近千萬人的醫療數據通過雲處理來解決。

    早前在第十三屆高交會新聞發布會上,深圳市長許勤透露,計劃在2015年,深圳六大戰略新興產業的總規模要突破2萬億元,基本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的產業基地。大氣磅礡的「深圳規劃」,吸引海內外產業巨頭帶著高端重大項目競相來深「築巢」。2011年,51家央企與深圳簽下52份合作協議,涉及資訊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互聯網、文化創意等戰略新興產業,總投資共4700多億元。

    據了解,深圳市下半年堅持以轉型升級提升產業競爭力,突出有扶有控、有保有壓,綜合運用財稅、土地、環保、法律等結構性、差异化政策,優化存量,做大增量,打造現代產業體系。

    深港合作助產業升級

    國家戰略新興產業規劃甫一推出,各地紛紛抓住機會大施拳腳。正是看中其廣闊的發展前景,有基金經理建議投資者應關注戰略新興產業。但有業內人士對內地戰略新興產業建設的同質化表示擔憂。未來或將出現產業發展起來但需求無法拉動的情况,所以產業差异化布局非常重要,深圳一定要依托核心資源去差异化發展自身的戰略新興產業,做精準的產業定位。

    人才競爭決定未來

    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認為,「深圳六大戰略新興產業與深圳本身的競爭優勢、產業基礎等都很相符,如深圳互聯網發展很快,生物醫藥方面有華大、華因康等企業。文化創意產業則是國家戰略中所沒有的。

    郭萬達稱,戰略新興產業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政府與市場的關系,而深圳市場經濟發展較好,深圳在產業推動、資金引導、重大項目扶持等方面也做得很到位。近年來,深圳也注意契合發展戰略新興產業的發展目標,引進高層次人才。如首批被認定為「孔雀計劃」海外高層次人才的61人,專業涉及電子信息通信、生物醫學、新能源、新材料、基礎研究等領域,契合了戰略新興產業的發展需求。

    不過,也有企業家認為深圳應聚集更多高端人才。賽迪顧問公司深圳分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一個真正具有創新能力的地區,一定是人才密集、大專資源匹配的地區,這是深圳未來布局中需要考慮的。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創新與品牌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黃鷹則告訴記者,在引進輸入人才的同時,深圳應快速建立內部培養機制,強化高等教育的質和量,避免引進深圳的高端人才競爭力減弱。

    港科研機構北上建基地

    企業是深圳戰略新興產業崛起的主體。在這背后,更多的是科研機構的支撐。近幾年來,深圳不斷加大科研力度,推動新興產業更上一層樓。而香港大專科研機構的加入,也進一步助推深圳產業品質發展。

    去年11月,香港中大深圳研究院正式啟用,港中大深圳研究院將整合在生物醫藥、信息科技及可持續發展三大領域的16個優勢學科作重點研究和發展,包括農業生物、腫瘤生物、基因組學、航天醫學、再生醫學、企業及供應鏈管理等,并設立光電子技術與網絡技術、環境保護與研究、生物與醫學、多媒體互動娛樂等重點研究中心,從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兩方面重點配合深圳市在生物、互聯網及新能源三大新興產業的發展。

    港中大校長沈祖堯表示,中大將通過深圳研究院加強與深圳在教育、科研及產業化三方面的合作,帶動兩地優勢的全面發展。

    去年8月,港中大與深圳華大基因簽訂臨床基因檢測合作協議,以中大位於威爾斯親王醫院的臨床基因實驗室為基地,合作進行臨床基因檢測,并開展基因組研究項目。

    雙方合作成立的「香港中文大學-華大基因跨組學創新研究院」,則結合雙方科研實力,致力培訓基因組學、臨床遺傳學、電腦生物學及生物信息科學的人才,推動相關研究。

 
(來源: )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