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欄目  
 
   香港商報>>電子報內容>>專題報道
 
美麗中國看僑鄉
2012年 12月 19日 00:00    中國窗
 

    打開江門之門邁向大格局

    

    美麗中國看僑鄉

    

    中共十八大提出建設「美麗中國」,國內各大城市正在加緊落實這一重要戰略部署。有「中國第一僑鄉」之稱的江門,近期推出的126個大項目向海內外傳遞了一個積極信號:江門已經跳出「珠中江」之格局,朝著大珠三角、甚至更廣的格局,尋求新發展。此次江門面向海內外隆重推介的千億項目,外界認為通過掀起一股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形象的改革風潮,只是一段新歷程的開始,江門正在打開城市之門,意在書寫未來十年、甚至幾十年的城市發展新篇章。香港商報記者盛芳齡李苑立

    

    1

    

    邁向大格局打開江門之門

    千億項目引領城市大飛躍

    

    江門是中國第一僑鄉,現有海外僑胞400多萬人,在海內外享有盛名。招商引資已是每個城市近些年的必備菜單,江門更是不會例外。曾經有過輝煌的江門,近年卻面臨標兵越來越遠、追兵越來越多的逐步落伍局面。統計數據顯示,1979年江門的生產總值僅次於廣州,高居廣東全省第2位;在改革開放的30多年里,江門生產總值先后被珠三角眾多城市趕超。2011年,江門生產總值在珠三角僅排第7位。面對江門逐步落伍的困局,江門市委書記劉海坦言,江門過去的確存在區位條件不佳的客觀原因。但過去十年間,江門已經傾全市之力打通了與珠三角核心地帶以及粵西的交通,城際輕軌、高速公路,以及其他連接到各市區的道路現已基本建成或在建設之中。過去的劣勢已經變成了新優勢。如果現在還按過去的觀念把自己定位在「珠中江」的小格局之中,就會失去戰略機遇。江門應該更加主動地接受廣佛經濟圈輻射,重新在大珠三角經濟圈、甚至全國的層面找回自我,邁步走向大格局。歸結一句話:打開江門「之門」的時候到了!正是在這個大背景下,今年12月7日,江門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招商引資推介會。記者在現場了解到,此次招商推介會,除了有傳統的招商成果展示、重點項目簽約及奠基外,還安排了有針對性的重點項目洽談活動,項目更加體現了十八大提出的「美麗與發展」兼顧的總原則,涉及總金額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亦創下近30年來的招商之最。

    

    2

    

    「兩高三新」布新局

    先進制造業引領可持續發展

    

    把江門的「之門」打開,就是要讓所有的好的企業都能請進來。劉海指出,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引,在今后幾年乃至更長的時間內,江門各級都仍然要把經濟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在十八大的總體布局下重點抓好經濟發展,只有經濟發展,才有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在發展中,既要保住青山綠水,更要充分發揮江門現有的優勢。目前,江門已經把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主攻方向,已基本形成了「兩高三新」(高端裝備制造業、高端電子信息、新光源、新能源、新材料)的發展格局。據介紹,江門市位處珠三角西部,毗鄰港澳,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江門是廣東省生產要素供給制約條件最小的城市之一,特別是土地資源和環境容量在珠三角得天獨厚,江門已開發的建設用地比例僅11.2%,僅為周邊發達地區的1/3乃至1/4;江門已經形成了機電、紡織服裝、食品、造紙及紙制品、電子信息、建材等六大支柱產業,產業基礎良好。在發展經濟中,江門始終抓住了先進制造業的這個牛鼻子,充分結合廣東省實施「雙轉移」的戰略,重點為江門國家高新區、先進制造業江沙示範園、江門產業轉移工業園、廣東軌道交通產業園、省清潔能源(核電)裝備產業園、鶴山工業城等核心產業園區,引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大項目。此次招商的35個項目均屬先進制造業,為下一階段的江門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另外,在城市交通基礎設施項目上,江門市充分發揮僑鄉引資的優勢,采取了BT(建設-移交)、BOT(建設-經營-移交)建設模式,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一般公路、港口碼頭、市政道路、污水管網等20個項目中,吸引總投資超300億元。「美麗中國」的內涵離不開民生改善。記者還發現此次江門在招商推介中注重了這一方面,將一批民生項目納入招商之中,啟動了江門市醫療廢物處理中心技術升級改造工程、低收入困難群體糧油保障配送中心、軍糧配送中心項目、農副產品冷鏈物流配送等項目。尤其在江門市醫療廢物處理中心技術升級改造工程中,設計規模為日處理10噸醫療廢物,可為市區範圍內共1700多家醫療衛生單位收集處理醫療廢物,為市民的健康構建了一道防火牆。

    

    3

    

    為旅游名城添磚加瓦

    重點突破提升僑鄉軟實力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江門文化旅游資源非常豐富,在廣東全省名列前茅,在海內外亦有巨大影響力,發展文化旅游產業優勢明顯。江門旅游文化產業是江門市委、市政府重點打造的產業,也是促進江門加快轉型發展的新引擎。記者獲悉,在旅游文化項目方面,江門積極響應省委提出建設「文化強省」目標,近期重點推介了現代旅游、現代農業及文化創意項目,共推出17個旅游文化招商項目,涉及投資總額300多億元。其中開平華僑文化旅游產業基地項目總投資達113億元,將打造一個國內獨一無二的華僑文化旅游產業基地,進一步把僑鄉特色向世界游客推廣。江門有關領導向記者表示,城市競爭也是文化的競爭。江門堅持把弘揚僑鄉特色文化作為提升城市軟實力的著力點,利用文化旅游資源優勢,通過產業發展,將僑鄉、碉樓、濱海、名人等文化旅游元素打造好,通過推介將江門文化旅游產業提高到新的層次,這也是江門走向大格局時代、建好「美麗中國」的重要內容。

    

    4

    

    統籌兼顧「美麗與發展」

    大格局思維激發大視野

    

    記者觀察到,在市委書記疾呼「打開江門之門」的號召下,江門各級部門銳意改革的神經已經被觸動,此次招商推介會就與以往的招商活動呈現諸多不同之處,在大格局思維的引領下,充分激發出新一輪改革的大視野,為未來的大發展作好了充分鋪墊。如此次招商項目的涵蓋面,要比傳統的招商推介會大得多。傳統推介會主要面向制造業和工業類項目,此次招商推介會不僅包含了工業類招商項目,更廣闊地包括了城市可經營項目、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和旅游文化項目,搭建的招商平台更顯寬廣。此次招商邀請的嘉賓客商針對性更強、層次更高。除了邀請廣東省市有關領導、央企、知名民企、跨國公司和世界500強公司的代表外,境內外投資者和境內外商會、協會、各國駐華貿易投資促進機構及中介招商機構也成為此次推介會的一道風景線,這在其它地區招商會是難得一見的。在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方面,江門將實現科學發展作為首要任務。近年來,江門市集中力量、優化資源配置,采取多種措施積極貫徹落實中央和廣東省委的重大戰略部署。如在構建現代產業大平台方面,江門堅持「以建大平台招大項目,以大項目帶動大發展,以大發展帶動大轉型」,大力整合全市核心工業園區,構建產業大平台。現已在先進制造業江沙示範園區引進美的、海信、康師傅三大項目,總投資達160億元。在江門國家高新區引進項目480個,為當地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起到了引領作用。江門還探索推進「千企扶千村」就業工程,該市1050條行政村與1279家規模企業簽訂勞務合作協議書,建立村企勞務合作關系。自2008年以來,通過「千企扶千村」工程實現轉移就業14.91萬人,培訓農村勞動力20.41萬人,該市本市勞動力占總用工數量的比重達76.2%。在發展中,江門注重發展的可持續性,絕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近年來,江門市共否決和勸退不符合環保要求的項目200多個,涉及總投資100多億元。近年共轉出低端企業800家,淘汰落后產能、關停併轉企業355家。再縱觀近期推出的124個招商項目,記者發現都是經過層層篩選,并經過了環保、規劃等部門嚴格把關,經審核后才向社會各界發布的,都是實實在在的項目,而且還有一系列的投資優惠政策作為扶持,實實在在地為投資者創造一個良好的投資環境的同時,也為建設美麗江門提供了制度性保證。

    

    5

    

    開門之后天地闊

    第一僑鄉未來更精彩

    

    近年來,江門市已形成了各市區優勢互補、競相發展的好勢頭,亦取得了實際成效。2011年江門全市生產總值1830億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19億元。2010年、2011年度連續兩年在廣東省實施珠三角《規劃綱要》評估考核中獲評優秀等次。區域協調發展更加落實到位。如江門市開平、恩平市大力推進省產業轉移園開發建設,帶動兩市經濟增速躍居全市前列。2008年-2011年,開平、恩平生產總值年均增速分別達13.5%、11.9%。2011年兩市生產總值增速分別位居全市第一、第二,其他主要經濟指標也位居全市前列。另外,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逐步縮小。各市區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高低收入比由2008年的2.1倍,縮小到2011年的1.6倍。2008年蓬江區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為10074元,是全市最低水平(恩平市3884元)的2.6倍,2011年縮小到2.3倍,區域收入差距不斷縮小。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實現「發展和美麗」兼顧,江門在深入學習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中,已經找準了一條科學發展之路打開「江門之門」的實踐表明,江門已經將區位新優勢轉變為發展新機遇,在進一步解放思想的大潮中,開始打破固有的小格局,朝著更高的大格局進發,建設「美麗江門」的號角已經吹響,開門之后天地闊,「中國第一僑鄉」的未來定會更精彩!

    

 
(來源: )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