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欄目  
 
   香港商報>>電子報內容>>專題報道
 
溫氏集團:蓄勢開創中國現代農業春天
2012年 12月 19日 00:00    中國窗
 

    目前中國畜牧業正處於由傳統向現代加快轉型的關鍵時期,挑戰和機遇并存。工業化城鎮化現代化加快推進,畜產品需求剛性增長,食品安全關注度不斷提高,資源環境約束不斷加劇,困難越來越多,矛盾越來越尖銳,保供給、保安全、保生態的壓力越來越大。在這樣的背景下,崛起於廣東大西關雲浮市的廣東溫氏集團,始終把實現「共同富裕、造福員工、造福社會」作為辦好企業的宗旨,「精誠合作,齊創美滿生活」從創辦之日一直是溫氏企業文化的核心理念。作為經營網絡遍布全國23省、擁有140家一體化公司、經營方式高度現代化的中國農業龍頭企業,其發展和崛起過程不僅見證和濃縮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三農領域」的翻天覆地的變遷,也靜悄悄地推動和穩健地引領著整個中國「三農」現代化的前進方向。多年來,溫氏集團采用一體化經營模式:統一畜禽種源、統一飼料供應、統一養殖標準、統一疫病防治、統一產品銷售,為「自然好品質」的產品生產打下堅實的管理基礎;隨著社會產品品質要求的不斷升級和現代化管理手段的應用,溫氏集團也在不斷地創新原有的「公司+農戶」的管理模式,充分搭建和利用畜牧物聯網的作用,切實履行企業的社會責任,為社會和諧發展鋪設健康之路。香港商報記者盛芳齡、李斌通訊員黃聰、晏培華

    

    溫氏路徑現代化畜牧業航母蓄勢起舞

    

    創立於1983年的廣東溫氏集團食品有限公司,由七戶農民集資8000元起步,現已發展成一家以養鸡業、養豬業為主導,兼營食品加工的多元化、跨行業、跨地區發展的現代大型畜牧企業集團,目前已在全國23個省(市、自治區)建成近140家一體化公司。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其成立以來溫氏的發展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增長勢頭,92年產值3000萬,96年達到8億,在1992-1996年間,一直是以100%的速度增長。近年來增速有所減緩,但仍保持了50%以上的增長。2007年,公司銷售值超過百億元,成為廣東省首家銷售值百億元級規模的農業龍頭企業。2008年,溫氏集團共實現上市肉鸡6.3億隻、肉豬250萬頭,銷售收入158億元;2009年,上市肉鸡6.77億隻、肉豬345萬頭,實現銷售收入167億元;2010年上市肉鸡7.24億隻、肉豬505萬頭,實現銷售收入219.4億元;2011年上市肉鸡7.77億隻、肉豬663萬頭,實現銷售收入310億元。如今的溫氏集團業已成為全國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廣東省高新技術企業、省第一批創新型企業、改革開放三十年標杆企業、廣東省百強民營企業(名列第四位)、國家創新型企業,自主培育有5個國家級畜禽品種、擁有20項國家專利、5個省級農業類名牌產品。「溫氏及圖」商標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溫氏品牌評為2008年度中國畜牧業最具影響力品牌。今年三月,身為全國人大代表的溫氏集團董事長溫鵬程在北京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溫氏取得目前的成績,應該歸功於以下幾個方面的創新。一個是體制機制方面的創新。中國農業剛開始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那是出於當時的脫貧的角度建立起來的,溫氏就在當時的基礎上賦予了新的內涵,形成「公司+家庭農場」模式,再通過總結探索,創新發展為「公司+農戶」。其次是技術上的創新,溫氏集團現在已經運用了物聯網技術,同時溫氏集團始終將資訊化建設作為企業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積極推進物聯網項目的建設,近5年來累計投資近億元,實現了對分布在國內23個省份、140多個分支機構所有生產經營數據的集中管理,并通過技術引進與自主研發相結合的方式,建立了覆蓋整個產業鏈的ERP資訊管理軟件,成

    

   精誠所至帶領農戶共同致富

    

    今年4月27日,細雨蒙蒙。記者來到位於肥西縣花崗鎮慈山村的廣東溫氏集團安徽分公司的標準化鸡舍里,上萬隻鸡精神抖擻,顯得朝氣蓬勃。養鸡戶伍文梅輕輕動一下自動喂料裝置,不到二十分鐘便可完成全部喂料。「我負責日常照料就行,其他均不用操心。」她說,去年純利潤净賺十萬元,對於留守在家照顧老幼的她來說,不啻是個福音。廣東溫氏集團2007年來皖投資發展畜牧業,目前在皖投資超過8億元,合作養鸡戶1200多戶,養豬戶800多戶。公司采取「統一標準建設飼舍、統一提供種苗、統一提供飼料、統一提供技術管理、統一回收銷售產品」的「五統一」模式,與農戶簽訂合同,帶動農戶發展「公司+農戶」模式的標準化規模養殖,

    深受歡迎。記者采訪童崗村養鸡戶梁先道

    時,他笑得合不攏嘴,他稱自己養鸡十幾年,最多時養過10萬隻鸡,但虧多賺少,市場風險大。加盟溫氏后,收益穩定,一年就能賺足40多萬元。據了解,溫氏於1983年開始發展規模化養鸡,「公司+農戶」合作模式產生於上世紀的1986年。當時,附近的農民兄弟看到溫氏發展養鸡業所產生的效益,以及自身發家致富的迫切願望,在當時交通、資訊不便的情况下,要求勒竹鸡場(溫氏集團前身)到縣城及深圳、南海等地購買飼料、鸡苗的同時,代農戶購買飼料、鸡苗等,溫氏集團出於幫助和帶領公司附近農民兄弟一起養鸡致富、促進當地畜牧業生產等創業初衷,順應當地農民的合作願望和訴求,幫助農戶購買各種養殖所需的各種物品,后由於市場起伏波動大,農戶的盈虧不定,為穩定附近農戶的收入,開始與當地農民合作發展養鸡。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之下,農民由於在技術、市場、管理等方面的資源缺乏,同時不具備種苗、飼料等供給能力,所以非常樂意以這種方式與公司合作,代養公司委託的品種,并使這種合作方式逐步發展壯大,逐步引導當地農民由傳統農業方式向現代農業的轉變,取得了顯著的效果,被各級政府和有關專家學者總結為「溫氏模式」。溫氏「公司+農戶」模式的最大特點在於合作,公司與農戶在合作時均要遵循「平等、自願、公平」等原則進行合作,并且,這種合作首先必須要建立在雙方的相互認同、相互信任基礎之上的合作。一直以來,公司賦予農戶高度的自主選擇權,農戶認為和公司合作得來,認同公司的做法,遵守公司的管理制度,就申請加入,公司經過一定的考察程序之后同意其申請,就可簽訂有關合作協議、合同,成為公司正式的合作農戶,接受公司產業鏈的流程管理。當農戶認為合作不來,也可自願退出。

    「公司+農戶」是典型的流程創新,溫氏集團作為組織者和管理者,將畜牧產業鏈的種苗、飼料、技術、保健品、畜禽飼養、銷售等六個環節實行全程管理,農戶只要承擔飼養管理環節,是公司的重要成員。「公司+農戶」模式首先是在養鸡業向全國的推廣上獲得了成功。自1997年起,溫氏正式開始規模化養豬,也以這種模式發展。目前,「公司+農戶」已在溫氏集團所屬的養鸡、養豬、養鴨等業務上得到廣泛運用,溫氏的合作農戶遍布全國的23個省(市、區),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從2002年到2011年,溫氏的合作農戶從18000戶增加到52000戶,農戶累計獲利116.87億元,2011年戶均獲利6.32萬元。同時,這種模式還在國內同行業廣泛推廣和運用,均獲得了良好的發展。

    

    倍增計劃向新型管理模式升級

    

    為增加農戶收益,加快新農村建設,根據新時期市場需求以及農戶自身發展的要求,溫氏集團於2010年10月開始探索實施「養鸡戶效率效益倍增計劃」(簡稱「倍增計劃」),促進「公司+農戶」管理模式向「公司+家庭農場」的新型管理模式升級。「倍增計劃」是指溫氏集團爭取用五年左右時間使養鸡戶的效率和效益提高一倍。2010年,溫氏集團養鸡戶的平均飼養規模大約為7500隻/批,人均年收益約為3.5萬元。通過實施倍增計劃,到2015年養鸡戶的平均飼養規模將達15000隻/批,養鸡戶的年均效益在7萬元以上。實施倍增計劃的主要措施之一是運用物聯網技術建設現代化家庭農場。目前已經建成的標準化養殖小區,實現了養殖機械設備與物聯網技術的集成應用,管理人員能夠通過集中監控所有養殖欄舍的即時環境狀態,通過網絡遠端控制養殖欄舍的溫度控制和通風系統運作,精確控制自動喂料系統按照生產規程投放飼料,明顯降低飼養人員的勞動強度。據了解,溫氏集團目前成立的近140家一體化養殖公司均采用「公司+農戶」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公司+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成功地解決了中國農村富餘勞動力就業、資金缺乏、技術基礎薄弱等一系列問題,也為農民增收提供了一條長期穩定的渠道,其社會及經濟效益非常顯著。溫氏集團通過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確保養戶的增收,擴大產業發展,提高養戶積極性;農戶通過與溫氏合作,不但享受到溫氏的技術培訓,提高了農村的生產力水平,而且通過溫氏這座橋梁走向了大市場,為農村經濟的發展闖出了一條新路。為繼續提高合作農戶收益,促進「公司+農戶」模式持續鞏固發展,溫氏集團正在積極推進實施「養鸡戶效益效率倍增計劃」(簡稱「倍增計劃」),計劃用5年左右的時間實現養鸡戶效率效益倍增的目標,即到2015年,溫氏集團合作養鸡戶養殖能力達1.5萬隻/批,戶均年飼養效益達7萬元以上。

    

    科技引路物聯網為食品安全保駕護航

    

    在很多人的舊觀念里,農業代表著低端、原始、落后,與現代科技似乎碰不出一點火花。事實上,農業企業資訊化的確比工業面臨著更多的困難,但溫氏集團成功的資訊化建設向世人展示了,農業企業可以走現代化道路,而且必須通過資訊化建設在全球競爭大格局里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早在1991年,前董事長溫北英在只有90萬資產之時就投資17萬元進行資訊化建設,實現了對每一個養戶養殖行為的準確記錄。物聯網的應用為溫氏集團插上了騰飛的翅膀。物聯網是新一代資訊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物聯網的定義是通過射頻識別(RFID)、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雷射掃描器等資訊傳感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相連接,進行資訊交換和通信,以實現對物品的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踪、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通俗來講,就是用網絡將「物」聯繫起來。這項技術在養殖生產中可以發揮巨大的作用,將改變傳統的養殖戶養殖方式。目前,養殖物聯網已在溫氏建成數戶示範戶,相信養殖物聯網的逐步推廣應用將帶動中國的養殖業向前躍進一大步,走近世界先進養殖生產水平。近幾年來,溫氏集團資訊化建設突飛猛進。整個集團的核心業務全部實現電腦管理,電腦網絡覆蓋所有下屬單位。集團與金蝶軟件公司聯合研發的EAS養殖行業專版軟體,融合了企業的養殖管理模式與ERP先進管理思想,實現了對企業養殖生產全過程的資訊化管理,填補了國內管理軟件的空白。集團自主研發的IO.wens辦公軟件,養戶巡查系統、豬場巡查系統實現了企業的集成辦公和資訊化即時監控。隨著物聯網技術的興起,由溫氏集團與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華南農業大學等單位聯合成立企業物聯網研究院,研究禽畜生理特徵與行為監測、養殖過程智能監管、食品安全全程溯源、雲數據養殖資訊服務等物聯網與畜牧養殖業相結合的關鍵技術,構建相應的傳感網與資訊服務平台,實現物聯網技術在畜牧養殖業的全國性應用示範;《畜牧養殖業物聯通訊閘鍵技術研究與示範》、《基於三網融合的畜牧養殖物聯網》分別獲得了廣東省產學研重大科技專項、廣東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批准立項。2011年1月10日,溫氏集團「養殖技術與市場資訊在線服務平台」通過了項目驗收,養殖技術員只需通過PDA(掌上電腦)就可以現場對農戶資料進行錄入和養殖管理提醒,如果在現場發現了不符合養殖標準的地方,即可用PDA拍照上傳,用於對農戶養殖水平的打分評估,并直接與農戶利益相聯繫。此外,溫氏集團在每一個鸡舍(豬舍)內都裝設了RFID(射頻識別技術)晶片。RFID與PDA的結合應用,使得技術服務人員可以監督和支持養殖農戶,解決了大規模和小生產之間的矛盾。通過將各種生產控制設備和計量設備接入網絡,使ERP資訊系統能夠即時獲取生產過程的關鍵數據,顯著提高了企業對生產過程的監管能力,提升了企業的資訊化管理水平。集團目前正在將此項技術推廣到實施現代家庭農場計劃的合作農戶,對促進新農村建設和農戶增收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保障食品安全,是溫氏集團高層最為關注的。記者了解到,為保障食品安全,溫氏集團目前正在著力建立研發畜禽養殖全方位智能監控系統,主要實現以下幾項功能:一是在溫氏集團日常運行中需要進行視頻監控的監控點布設監控攝像頭,并將視頻圖像按照一定的要求進行存儲,部分重要監控點的視頻直接發送到溫氏集團資訊中心存儲和顯示。二是在禽舍和畜舍布設傳感器,即時獲取環境參數,實現對畜禽養殖環境的即時監控。傳感器節點既符合工業生產標準、又要經濟實用,同時方便操作。三是在種鸡廠布設具有種鸡體溫監測功能的紅外熱像監測點,智能分析禽舍動物體溫异常,并發出報警。四是在奶牛身體上裝設牛項圈,無線獲取奶牛生理特徵數據,并建立數據智能分析系統,對奶牛的發情期進行準確預測。

    

    同富文化鑄就員工幸福生活

    

    從七戶八股起步,這家企業至今是典型的民營企業,亦并非上市公司,卻一直是令人矚目的業界焦點。很多企業學習溫氏集團,只看重它對外擴張的「公司+農戶」模式,卻忽略了其獨特的內部體制和文化。事實上,溫氏集團特殊的觀念和體制,才是支撐其良性運轉的強勁動力。與大部分企業股權高度集中不同,溫氏集團的股權分散在七千多名員工手中。據公開資料顯示,2011年4月29日,溫氏集團進行了第九次增資擴股,註冊資本增至31.42億元。其中溫鵬程等45位自然人出資15.75億元,擁有50.11%股權;而集團工會代表7000多名員工持有49.89%股權。該集團董事長溫鵬程是最大的個人股東,持股比例只占3.01%。而在前十大股東中,5位溫氏家族成員的股權加起來也只有13.31%。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溫氏家族雖然實際領導著溫氏集團,但股權并未達到絕對控股。這家企業名為溫氏,但并不僅僅姓溫。在某種程度上,它讓許多員工都做了老板。民營企業中,能做到如此豁達境地的,可謂鳳毛麟角。一位關注農業20年的學者稱,願意分享,進而名符其實的共同富裕,這才是溫氏集團內部機制設計最讓人佩服的地方。舍得才能獲得。因為分享與合作,眾多至關重要的資源被溫氏集團充分調動起來,政策資源、人力資源、土地資源莫不如此。而技術資源的利用,也是一例。從該公司創業早期開始,以華南農業大學為首的大學力量就被深度引入,變身企業突飛猛進不可替代的推手。至今,華農大的眾多教授仍然在該集團擔任舉足輕重的高管職務。

    「精誠合作,齊創美滿生活」成為溫氏企業文化最核心的理念。走進溫氏,所到之處「精誠合作,齊創美滿生活」十個大字首先印入眼簾。簡單樸實的十個字,道出了最簡單、最樸實的道理,美滿幸福的生活要靠團結合作、艱苦努力才能實現。溫鵬程董事長在解釋為什麼要「齊創美滿生活」而不是「美好生活」時,說了一番很令人印象深刻的話。他說,作為溫氏的管理者,不僅希望溫氏的員工工作上順利,取得成就,而且還希望他們家庭幸福,生活甜蜜。只有家庭幸福了,員工在工作上才沒有后顧之憂,才會真正滿意,這樣才稱得上美滿。他認為,員工是企業的財富,是企業通向成功的基石。因此,員工在生活上有什麼困難,企業都會給予關懷和幫助,努力營造一種大家庭的氛圍。溫氏開放、民主的企業文化和人性化的管理風格,為企業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內部環境。企業員工得到尊重和重視,對於企業價值具有較高的認同感。對於企業目標的順利實現,提供了一個良好的保證。

    

    溫氏集團黨委副書記陳澤倫認為,溫氏文化的主要特徵和作用可以用六個力來概括:滲透力、吸引力、凝聚力、激勵力、創造力和約束力。他認為,溫氏的公司辦到哪里,溫氏文化就傳播到哪里。象水一樣,溫氏文化具有很強的包容性和親和力,對其他優秀思想文化,溫氏文化能夠兼收并蓄,共建和諧。正因為溫氏文化有如此強大的滲透力,溫氏集團就有了堅實的群眾基礎,得到最為廣泛的社會支持。其次,溫氏文化像一塊巨大的磁鐵,吸引著四面八方的人才,溫氏文化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了社會各屆人士的目光。而「精誠合作,齊創美滿生活」這個核心理念,已經成為全體溫氏人的共同價值觀。有了共同的價值觀,溫氏人的目標相同,行為準則和方式方法相近,彼此之間感情融洽,容易溝通,親如一家人,溫氏集團表現出極強的凝聚力和團隊作用。同時,溫氏文化的核心理念還概括了企業的未來目標、使命和價值觀,源源不斷地向干部員工輸送推動力,溫氏文化的推動力通過員工的自動力發生作用,馬上產生激勵效應,激活了員工的需求慾望,激發了員工的斗志和勞動熱情,鼓勵員工團結一致,以團隊的力量去戰勝困難,爭取優良業績,實現企業的計劃目標。溫氏人沒有守業的概念,永遠將自己置於創業的狀態,溫氏集團29年歷史就是一部創業史。溫氏人懂得,幸福不會從天而降,美滿生活只能依靠辛勤勞動去創造。「精誠合作,齊創美滿生活」中的「齊創」,指的是一起去創造。因為唯有創造,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優勢,才能在市場競爭中贏得生存和發展的空間,才能實現企業的目標宗旨。在溫氏精神指引下,溫氏集團表現出強大的創造力,從體制創新、流程創新、技術創新、科技創新到文化創新,29年來沒有一天停止過,這些創新使得溫氏集團變得強大和充滿生機活力。

    

 
(來源: )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