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信陽市委信陽市人民政府
信陽市情簡介
信陽市位於鄂豫皖三省交接處,是江淮河漢之間的戰略要地。全市總面積1.89萬平方公里,總人口846萬,轄八縣二區,六個管理區、開發區。信陽歷史悠久,文化厚重,是一座「古」城。信陽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西周時期,信陽是申伯的封邑地,秦時設義陽鄉,北宋改稱信陽。信陽有豫楚交融的地域文化,商周、春秋、戰國以后,細膩浪漫的楚文化與綿密柔美的中原文化在此交融、發展,形成了特色鮮明的淮河文化。信陽是姓氏之根,當今漢姓100個大姓中,有黃、賴、羅、蔣等13個源於信陽或有一支源頭在信陽。孔子周游列國的終點、子路問津處都在信陽,司馬光砸缸、亡羊補牢的故事也發生在信陽。從這里出土的戰國編鐘極負盛名。信陽紅軍搖籃,將星璀璨,是一座「紅」城。信陽是土地革命時期僅次於中央蘇區的第二大革命根據地,是鄂豫皖蘇區首府所在地,是紅軍搖籃、將軍故鄉,革命戰爭時期,培育出了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和紅四方面軍等多支紅軍主力部隊。許世友、李德生、鄭維山等百餘名信陽籍將軍從這里走向全國。信陽是中央確定的全國十二個紅色旅游區之一。信陽區位優越,交通便利,是一座「要」城。信陽是全國44個交通樞紐城市之一,北距鄭州300公里,南距武漢200公里,東距合肥340公里,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信陽成為三大城市之間最具區域性中心城市發展潜力的地區。京廣、京九、寧西三條國鐵,京港澳、大廣、滬陝三條高速,106、107、312三條國道在信陽境內形成多個十字交叉。全市鐵路、公路、調整公路通車總里程、通車密度高於全國、全省平均水平,與東部沿海地區、甚至與發達國家相比也不遜色。特別是京廣高鐵即將於年底全線通車,信陽將很快融入鄭州、武漢一小時經濟圈,交通樞紐地位更加凸顯。信陽山川秀美,生態良好,是一座「綠」城。信陽是國家級生態示範市,「山繞綠城城砌玉,城裹碧水水飛虹」正是信陽市容的真實寫照,被譽為「北國江南」,「江南北國」。境內有530多種野生動物和2000多種植物,居全省之冠,森林覆蓋率32.2%,分別高出全國、全省13.8、12.4個百分點。信陽到處是青山綠水,是中國優秀旅游城市。著名的鸡公山是國家級自然風景區和中國四大避暑勝地之一,素有萬國建築博物館之稱。城中公園南灣湖是國家級森林公園,素有中原第一湖之稱,是水天一色、綠島如蔭的絕佳休镕處。信陽還是著名的綠茶之鄉,「信陽毛尖」是全國十大名茶之一,被譽為綠茶之王。2010年又研制出「信陽紅」,實現了「紅綠相宜」。置身信陽,茶園遍布,茶葉飄香。目前,信陽人民正在充分發掘茶優勢,發展茶文化,傾力打造中國茶都。信陽物產豐富,資源充沛,是一座「寶」城。信陽是「魚米之鄉」,盛產水稻、小麥、油菜等農作物,主要經濟作物有茶葉、板栗、銀杏、紅黃麻。水資源總量是90億立方米,占全省總量的22%;人均水資源1230立方米,是全省平均水平的3.2倍。珍珠岩、膨潤土、沸石等非金屬礦田的規模和礦石品質聞名於國內外。探明的珍珠岩儲量占全國儲量的一半以上,居國內之冠;膨潤土探明儲量5億噸,屬特大型礦床;螢石礦探明儲量1.2億噸;鈦礦已探明儲量50多萬噸,遠景儲量超過500萬噸;鉬礦探明儲量在36萬噸以上,遠景儲量超過100萬噸。信陽發展迅速,魅力無限,是一座「新」城。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信陽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務實創新,拼搏進取,推動了全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2011年,全市生產總值1276.83億元,全年地方財政總收入63.36億元,地方一般預算收入44.33億元,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69.58億元,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52.99億元,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11.95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71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6151元。糧食產量連續五年穩定在110億斤以上,連續八年創歷史新高。石武高鐵即將通車,息淮固高速公路快速推進,出山店水庫前期工程啟動建設,信陽海關正在加快籌建,信陽明港機場獲得國務院、中央軍委批覆。在過去獲得多項殊榮的基礎上,2011年又榮獲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實現雙擁模範城「四連冠」,四次蟬聯「中國十佳宜居城市」,剛剛又榮獲了「中國十大特色休镕城市」,進一步提升了信陽的知名度、美譽度,信陽的品牌和形象大幅提升,被媒體解讀為「信陽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