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名稱:專題新聞
標題:   用好CEPA力拓服務貿易 提升港經濟新增長點
來源:   香港商報
發佈日期:   2012-12-19
作者:  
版面名稱:  
全文:       把脈香江貿易服務篇

    香港服務貿易發展失衡,令本港經濟發展舉步維艱。學者建議,政府應□力開拓改變經濟發展模式,以及透過與內地加強合作,為本港經濟尋找新出路。本港對外有形貿易持續下滑,與內地整體經濟迅速發展下,不用再依賴本港轉口貨物有關。面對如斯困局,專家建議,要維持本港總體經濟發展,除了充分利用中港政府簽署的《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補充協議九(CEPA 9)給予本港在服務貿易的便利外,亦應改變經濟發展模式,包括發展本土服務貿易行業,為本港經濟提供新增長點。香港商報記者 鄺偉軒

    事實上,回歸以來,有形貿易對本港的經濟貢獻正逐步降低。回歸當年,即1997年,本港有形貿易相對全中國對外貿易,多達125%;但回歸15年後,本港對外有形貿易總額,只佔內地對外有形貿易的25%,跌幅可算相當驚人。

    本港開埠170年,由轉口貿易至輕工業,再由輕工業至金融業,縱然期間風浪不斷,但最終仍能克服過來。回歸以後,隨中國入世,今天的中國已不用單靠本港作為出口的「南大門」,本港作為轉口港的地位,岌岌可危。

    內地利用港轉口需求減

    為何這樣說?在過去10年,內地沿海城市不斷興建新港口,逐步取代本港航運中心地位。近者,鹽田港、蛇口集裝箱碼頭與葵涌貨櫃碼頭成「三角之勢」,與本港航運業構成激烈競爭;遠者,寧波舟山、山東日照、青島及遼寧大連等港口盡數吸納華中、華北及東北海運,本港作為中國海運面向世界的窗口的「光環」,至今變得暗淡無光。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劉佩瓊說,隨?中國在環球的貿易地位逐步上升,內地利用本港轉口貨物的需求正逐步減少:「近年內地機場的地位正在上升,廣州、上海、北京等機場紛紛開設國際航線,面向中東等過往未有經貿關係的國家,在此背景下,內地對使用本港機場的需求將會全面減少,本港出口勢將進一步萎縮」。

    本港航運業停滯不前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回歸15年以來,一直未有新貨櫃碼頭落成,令本港無法吸納大中華地區新增的航運需求。城市大學經濟及金融系副教授李鉅威說,要重拾本港航運中心的地位,本港應在屯門以西地區興建貨櫃碼頭,以及興建公路連接深圳福田口岸,從而令本港能吸納來自深圳等鄰近地區的航運需求。

    應着力改變經濟發展模式

    有形貿易前景暗淡,服務貿易同樣發展失衡。根據政府統計處的數字顯示,由2000年至2010年,本港總體服務貿易輸出,傾斜在商貿、運輸、旅遊及金融四大類;醫療、教育、會計等產業輸出「幾乎是零」,令本港經濟朝向「單元化」,過度依賴外圍而起落。

    面對如斯困局,香港應如何自處?劉佩瓊說,本港應□力改變經濟發展模式,向高技術、高生產力的行業傾斜;至於政府在產業轉型的過程中擔當何種角色,劉佩瓊表示,政府未能有效協調本港各經濟環節,未來應加強在各產業上的統籌工作,理順本港經濟發展。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