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個龍岩」多輪驅動 紅色龍岩綠色發展
初冬的龍岩,在黨的十八大精神鼓舞下,各條戰線呈現出繁華和諧新氣象。紅色龍岩,綠色發展,老區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生了巨大變化。2011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42億元、財政總收入206.5億元,成為全省九個設區市中第五個經濟總量突破1000億元、第四個財政收入突破200億元的設區市;今年1-9月,全市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67.3億元、增長11.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27億元、增長17%,財政總收入171.2億元、增長11.3%。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龍岩市委、市政府認為,目前,龍岩要按照「中央精神,龍岩情况,龍岩方案,各級實施」的原則,把十八大精神落實到推動龍岩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實際工作中去。要把學習宣傳貫徹十八大精神形成推動力,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體布局與「五個龍岩」建設結合起來,把黨加大對革命老區扶持力度的重大舉措與海西戰略實施結合起來,以十八大精神推動龍岩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改善人民生活、增進人民福祉、把閩西革命老區建設得更加美好。龍岩市委書記黃曉炎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指出,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加快推進「五個龍岩」建設,事關全市人民福祉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五個龍岩」既是戰略支點的柱石,又是龍岩跨越的藍圖。「五個龍岩」內在關聯,環環相扣,多輪驅動更是關鍵所在。產業龍岩是基礎,創新龍岩是動力,生態龍岩是路徑,文化龍岩是支撐,民生龍岩是目的。現在的龍岩天時、地利、人和已具備,龍岩的發展關鍵在落實。香港商報記者許國璽
產業龍岩 發展促轉變五注重促發展
龍岩在產業發展中堅持在轉變中求發展,在發展中促轉變,成功創建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和國家可持續發展產業示範基地。在采訪中記者發現龍岩在產業調整中五注重:一,注重調結構。三次產業的比重由2005年的21.2:44.7:34.1調整到2011年的12.1:58:29.9,今年1-10月三產結構比為:10.5:57.8:31.7。非資源型產業比重由2005年的44.6%提高到50.5%。
二,注重抓領軍。百億產業、百億企業從無到有,已經培育了機械、能源、有色金屬、農產品加工、建材、烟草6個百億產業,龍烟、紫礦2家百億企業,上市企業達到11家。目前,正在加快培育1個千億級的機械產業、兩個500億級的有色金屬和商貿物流產業。
三,注重促提升。目前龍岩已成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龍岩經濟技術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正在積極創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龍岩稀土工業園升級為省級工業園區。單位生產總值能耗6年下降23%,全面完成省下達的目標任務,淘汰落后產能總量居全省首位。四,注重育人才,以優化配置從原來的「10+3」產業併入到現在的「1+2」主導主業,加大經濟有效快速的發展。同時進一步實施人才強市戰略,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堅持人才發展指導方針,以人才優先發展引領和帶動經濟社會發展,堅持完善黨管人才格局,改進人才管理方式,加大對人才發展投入,著力創新體制機制,不斷優化人才發展環境;堅持以培養引進高層次創業創新人才為重點,以加快推進10項重大人才政策和15項重大人才工程實施為抓手。實施「跨世紀高層次創業創新人才培養引進工程」、「博士、博士后引進培養工程」和「留學人才550創業計劃」,建設「1+2」主導產業和新興產業人才創業創新基地等「四大人才基地」,鼓勵重點企業建立院士工作站,高標準建設留學人員創業園、創新型人才培養基地和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確立人才競爭比較優勢,人才聚焦能力顯著提高,人才使用效能居於山區市前列,努力開創人才輩出、人盡其才的新局面。五,注重幫服務,實施「龍騰企業」計劃,強化重點企業挂鉤責任制,由市、縣(市、區)經濟部門和服務經濟工作的綜合部門挂鉤,在全市約一千家規模以上企業中,每家安排一名科級以上領導干部進駐企業、挂鉤幫扶服務。一是宣講解讀幫扶政策;二是幫助企業兌現政策;三是協調解決困難問題;四是梳理匯總企業建議;五是強化跟踪狠抓落實;六是加強考評鼓勵先進。
生態龍岩 荒山變綠洲綠洲變生態家園
龍岩森林覆蓋率居全省第一,是福建省重要生態高地。森林覆蓋率達73.1%,比全省(63.1%,全國第一)高10個百分點,居全省第一;比全國(20.4%)高52.7個百分點,是全國少數森林覆蓋率超過70%的地市之一。對於龍岩生態發展,龍岩市委書記黃曉炎指出,生態優勢是龍岩市最大的優勢,發展綠色經濟,就是要發揮生態優勢,廣泛動員群眾參與,把符合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要求的各種產業發展起來,加快群眾致富步伐。建設生態家園,就是要勇於探索,先行先試,把改善人民的生產條件、生活環境、提高幸福感作為治理水土流失的落腳點,在繼續對剩下的水土流失區實施全面治理,將一座座「荒山」變成一片片「綠洲」的基礎上,向更高要求邁進,開展綠色鄉鎮、綠色社區、綠色學校等活動,把一片片「綠洲」變成一個個生態家園,實現「荒山-綠洲-生態家園」的歷史性轉變,構建天藍、地綠、水净的美好家園。2000年-2011年全市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96.5萬畝。今年以來,龍岩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進則全勝」的要求,總結推廣「長汀經驗」,打好以長汀為重點的新一輪水土流失治理戰役,力爭用5年時間,對全市211.2萬畝水土流失區進行全面治理。啟動實施了水保、水利、林業、農村環境整治、扶貧開發、土地整理礦山整治「六大工程措施」。到9月底,全市已實施水土流失治理47.1萬畝,占今年任務數的104.6%,其中長汀完成10.6萬畝,占任務的111.9%。以創建國家環保模範城市為抓手,打好以龍津河為重點的新一輪水環境綜合整治戰役,確保「三年初見成效,八年全面完成」。
三舉措確保森林覆蓋率保持全省首位
龍岩森林覆蓋三舉措即:一是「造」,抓好造林綠化,及時對現有荒山、采伐跡地、火燒跡地進行植樹造林,使林地長期保持有林地狀態。同時加大對城、鄉、村及道路的造林綠化力度,有效地增加有林地面積。二是「封」,對沿江、沿路、城鎮周邊、水源涵養、旅游線路和景區等重點生態區域,進行封山育林,充分利用龍岩市優越的自然條件,促進林木生長,提高林區質量,有效保護森林。三是「管」,除加強現有中幼林的撫育管理外,加大森林法等有關林業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依法依規加強森林資源的管理,嚴厲打擊破壞森林資源的違法犯罪活動,鞏固造林綠化成果,保護森林資源。
創新龍岩 創新發展帶動產業轉型升級
龍岩是全省資源富集區,資源型產業比重較高,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任務十分迫切。為了進一步促進龍岩在更大範圍、更高層次上謀劃現有產業結構調整、優勢產業轉型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促進中央蘇區和革命老區的經濟發展,龍岩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設「創新龍岩」重要發展戰略。以科技創新為主線,按市場化運作的理念,在中心城市南翼建設海西科技創業城,打造「龍岩硅谷」。海西科技創業城的功能定位為集聚國內外高新技術及產品的研究開發、高新技術成果的中試轉化基地、高新技術人才引進、培養等創新資源,對全市乃至閩粵贛周邊地區經濟轉型升級起輻射帶動作用。
五意見促「創新龍岩」新發展
對今后的創新發展提出五意見:一是促進導向調整,強化企業主體。強化企業研發能力建設導向;強化以企業為主體實施科技重大項目;強化科研院所和高校的支撐導向。二是集聚科技創新資源,著力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積極創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設海西科技創業城;實施高新企業成長助推計劃。三是建設公共平台,促進產學研用緊密合作。支持企業建立研發平台;支持企業引進人才;支持企業與科研院所和高校合作。四是促進政策導向,營造體制環境。建立健全財政性科技投入穩定增長機制,確保財政每年科技投入的增幅要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幅;強化企業創新的政策支撐作用;完善和落實人才政策。五是深化科技管理改革,營造良好創新環境。切實提高科技管理水平;加快推進知識產權能力建設;大力促進科技與金融結合。實施三大創新計劃龍岩市根據不同階段企業發展的困難和實際需求,計劃實施三大創新計劃,為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壯大提供切實有效的支持和服務。一是實施「春苗企業創業成長」計劃。運用科技立項、財政支持、金融支撐等方式,重點支持50-100家初創或小微科技型企業;二是實施「優勢企業創新提升」計劃。篩選20家左右處在成長壯大期的企業列入重點培育對象,著力培育成為具有龍岩特色優勢龍頭骨干企業;三是實施「領軍企業集聚發展」計劃。集聚國家、省、市科技資源,引導企業牽頭制訂國際、國家和行業技術標準,搶占科技制高點。創新地位進一步凸顯
2011年度,龍岩市獲省科學技術獎11項,其中8項由企業牽頭完成;獲市科技獎的30項成果,一半以上由企業牽頭完成。龍净環保打破福建省20年新產品獎特等獎空缺,中國黃金行業首家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落戶紫金礦業公司。全市建成博士后科研工作站7家、市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121家(含國家級2家、省級17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家;擁有省級以上創新型企業4家(含國家級1家)、省級創新型試點企業22家、高新技術企業59家。爭取到2015年,省級高新區力爭升級為國家高新區,區內高新技術企業總數超過70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達到400億元以上。科創城建成后,在5年內引進科研機構60家,建立產業技術創新聯盟5家,每年引進和培育科技成果轉化項目300項,孵化科技型企業200家,每年有20項以上投資億元以上重大科技成果進入高新園區及其他產業園區實現產業化。
文化龍岩 注重文化與產業融合發展
「客家土樓是中華文化瑰寶,是大家庭、小社會和諧相處的典範,一定要把祖先留下的這份珍貴遺產守護好、傳承好、運用好。」2010年春節期間,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的胡錦濤同志視察永定客家土樓時指出。近年來,龍岩市立足實際,搶抓機遇,先行先試,紮實推進文化體制改革,文化建設呈現蒸蒸日上的良好態勢,群眾文化生活不斷豐富,藝術精品創作不斷涌現,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文化遺產保護不斷提升,文化市場繁榮有序,為龍岩社會發展注入強大動力。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閩西革命老區面對新的機遇和新的挑戰,積極謀劃文化自強,提出了建設文化龍岩的目標任務,大力發展文化事業。積極爭取中央和省里的支持,積極開展招商引資活動。注重紅色文化、客家文化、閩南文化與產業融合發展,著力提升文化產業,推進文化產業規模化。形成了以客家文化旅游、紅色文化旅游、文化旅游產品開發、文化休镕娛樂服務、網絡文化服務、出版印刷發行服務、文化藝術服務等主要產業項目的文化產業體系,目前龍岩文化產業蓬勃發展,已成經濟社會發展新亮點。
文化精品屢獲大獎
據介紹,龍岩市拍攝的連續劇《紅色搖籃》獲得十二屆「五個一工程」獎;小品《二頭牛六條腿》榮獲第十一屆華東六省一市戲劇小品大賽金獎;紀錄片《古田會議》榮獲(2008-2009)中國電視紀錄片長片十佳作品;馬卡丹散文《身影》獲黨旗禮贊徵文優秀獎;余小明獲「慶祝建黨90週年全國第六屆新創詞曲大賽」二等獎;張耀清獲首屆海峽客家歌曲創作演唱大賽最佳作詞獎。馬玉龍獲首屆海峽客家歌曲創作演唱大賽最佳作曲獎;《紅色閩西》展覽獲得第九屆(2009-2010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評選「最佳形式設計獎」;閩西首部原創大型話劇《羊角花開》獲全國第六屆優秀劇目展演候選劇目,閩西漢劇清唱《年年好節節高》成功入選上海世博會福建周演出,劇本《擂皮子七七和俏俏嫂》入選2007-2008年文化部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初選和復選,名列全國第11位。美術作品《犁春牛》、音樂作品《紅土情懷》參加全國第十四屆「群星獎」大賽福建省甄選賽分別榮獲美術類金獎和音樂類金獎。表演競技舞蹈《節節高》參加第九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獲表演項目二等獎。
民生龍岩 始終堅持以人為本
龍岩市以貫徹落實省委開展「下基層、解民憂、辦實事、促發展」活動的部署,從2012年5月起,在全市範圍內開展干部「聯鄉挂村幫戶」活動,做到「三個全覆蓋」,即市、縣(市、區)領導聯繫鄉鎮全覆蓋,市、縣(市、區)直部門挂鉤村全覆蓋,市(廳)、縣(處)、科級干部幫扶清寒家庭全覆蓋;實現「六個一」目標,幫助挂鉤村建好一個班子、做好一套規劃、落實一筆資金、解決一些矛盾糾紛、辦好一批實事、建立一個「三農」服務中心。已確定聯繫點10221個,聯繫戶12421戶,結對幫扶生活困難群眾19168人,化解矛盾糾紛2213個,解決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等突出問題359個,落實幫扶資金2312萬元、扶持政策789項、支持項目183個。持續堅持民生優先,持續打造「民生龍岩」品牌,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服務為依託、機構養老為補充,以市福利中心建設為示範,通過整合現有資源、分批擴容推進,市、縣、鄉三級社會福利網絡已基本建成。市、縣兩級福利中心設計總床位數5100張,基本實現了省定「一縣一中心」的目標,全市117個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共有50638位老年人得到居家養老服務,約占老年人總數的81%。目前,平均每千名老人擁有床位23.2張,高於全國、全省平均水平。家住上杭臨江鎮移民新村89歲的「五老」李秀其老人心情格外興奮,今年算了算政府給他的待遇:每月享受50元移民后續扶持資金,55元新農保,從2010年8月開始,每月再給100元高齡津貼。醫保待遇報銷80%,還享受五老人員大病救助80%報銷。在上杭革命老區,全面落實革命「五老」人員醫療補助金、大病統籌基金、高齡津貼等各項政策,現有健在革命「五老」400多人,為這些老人們提供醫療和生活保障,讓他們安享晚年。龍岩新羅區西城街道西安社區黨總支書記章聯生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指出,過去閩西老百姓「養豬為過年,養牛為耕田,養鸡養鴨換油鹽」,如今大不一樣了。經過多年的發展,西安社區已擁有各類工商企業和經營實體300多家。去年,村集體收入達到1531萬元,連續22年成為閩西村(居)級首強,被譽為「閩西第一村」。2002年以來,村里投資400多萬元興建了閩西村級第一園西安中心幼兒園,投資500多萬元興建了閩西村級第一樓西安村服務大樓和文體廣場,規劃新建了新村。2007年,西安社區在全市率先成立村級治安監控中心,2010年又在全市成立首個集警務室、治保會、調委會為一體的維穩中心。居委會先后榮獲國家級榮譽20多項。
六大產業需求
近幾年來,龍岩加快推進「三大體系」建設(產業體系、基礎設施體系、城市體系),加快發展「兩大經濟」(新農村經濟、民生經濟),重點發展「1+2」主導產業(即力爭到2015年,培育1個千億級機械產業集群,發展商貿物流、有色金屬2個500億級產業),加快發展新材料、光電和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打造「155」產業基地(即打造1個世界級工程機械產業基地,全國精品卷烟生產、環保、金銅、建材、稀土產業等5個國家級產業基地和汽車、能源、紡織、農產品加工、商貿物流等5個海西級產業基地),構建龍岩市特色鮮明的產業體系。(一)機械產業機械產業是龍岩最具發展優勢的主導產業。已形成工程機械、環保機械和運輸機械三大機械制造產業集群,產業配套能力較強,擁有龍工、龍净等一批國內一流的行業龍頭企業。「十二五」期間,龍岩市將著力提升龍岩機械產業的科技含量和產品檔次,把龍岩打造成世界級工程機械產業基地、全國環保產業基地和海西汽車產業基地,使傳統的機械產業向先進裝備制造產業轉型升級。(二)有色金屬產業龍岩市的有色金屬產業主要是對金、銅、鎢、鉬和鉛鋅鋁鎂等有色金屬的精細加工。目前發展較好的主要有銅產業和硬質合金產業。銅產業重點發展四條產業鏈:一是銅箔-覆銅板-印刷電路板產業鏈;二是銅板帶材-集成電路引線框架、變壓器銅帶產業鏈;三是銅杆-銅芯漆包線和特種電纜-微型電機-電子產品產業鏈;四是高品質系列銅管產業鏈。硬質合金產業重點發展超細硬質合金、硬質合金涂層工具、高韌性高耐磨性硬質合金采掘工具、硬質合金硬面材料、鎢及鎢合金材料等。(三)商貿物流產業商貿物流業今后發展的重點是五星級大酒店、大型專業市場、城市綜合體、購物中心、連鎖超市等新型業態和現代物流業,努力培育和引進大型物流龍頭企業,加快培育現代市場商業集群。(四)新材料產業新材料產業主要包括稀土功能性材料、保溫材料、特鋼材料和不鏽鋼新材料等。稀土工業園重點發展稀土永磁材料、稀土發光材料、稀土儲氫材料、稀土合金和稀土新材料,力爭建成全國稀土精深加工應用產品研發和生產基地。大力推進超細玻璃棉、牆體保溫材料、冷藏設備絕熱材料、管道輸送保溫絕熱材料等新型隔熱保溫材料,建設隔熱保溫新材料研發生產基地。注重發展高端裝備制造領域的特鋼新材料,同時重點發展不鏽鋼系列產品,逐步建立不鏽鋼研發、生產、檢測、銷售、物流等產銷體系,打造福建最大的不鏽鋼制品及下游深加工產業基地。(五)光電產業主要發展以藍寶石為龍頭的襯底片加工、LED外延片、晶片生產、成品封裝到應用為主的光電照明產品的生產。此外,龍岩市還大力發展家用電子工業,主要產品有液晶顯示器、家用DVD、機頂盒、電視機、音響等。(六)生物醫藥產業、農副產品加工業、旅游業龍岩的生物醫藥產業已有一定基礎,資源豐富,具有發展的良好條件。農副產品加工業尤其是茶葉、花卉、毛竹的種養植及加工,已成為龍岩的一大特色。龍岩擁有的豐富的旅游資源,已成為龍岩旅游業發展的優勢基礎,大有可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