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客户端 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欢迎订阅香港商报。
 
 

   
 


香港商報>>電子報內容>>商海英豪

龐寶林:做一般人不做的事
2013年 01月 28日 06:09    香港商报
 

    基金經理成功之道
    龐寶林:做一般人不做的事

    由化學系畢業到著名香港基金經理,龐寶林的名字在投資界「響噹噹」。要在香港基金界立足超過廿載,龐寶林又如何分享他的成功之道?他一語中的,認為要在基金界屹立不倒,就要「做一般人不做的事」。的確,在龐寶林的金融事業中,他每一個投資決定,完全體現了「做一般人不做的事」這句話,而這亦是他令投資界最為津津樂道之處。香港商報記者 鄺偉軒 攝影 馮俊文 部分相片由被訪者提供

    「做一般人不做的事」這句話,與他口中的投資金句「聽到炮火聲要投資,聽到小提琴聲要沽貨」互相輝映。無他,他一生投資決定指導,可算糅合了東、西方思想。知識上,西方的資產管理、風險管理等財務知識是硬件,而他的投資哲學,則來自傳統道家及法家思想。他向記者分享當中玄機:「金融市場是『危中有機、機中有危』,在雞犬皆升、垃圾股飛漲的年頭,投資者不宜入市;相反待跌市成交逐步減少後,市場上優質的公司,就會如在清澈河床的沙石般,在投資者眼中呈現出來,那時候,投資者入市尋寶的成功率,將會較升市時期大得多。」
    游走危與機  投資有道
    龐寶林再向記者舉出成功鐵證:「1987年,美國突然加息,全球股市大瀉,但當時日本經濟仍如日方中,我即時建議一名客戶買日股,結果他賺了一大筆。」及後,記者問他,為何在2003年非典型肺炎(SARS)肆虐期間,會如斯大膽呼籲投資者入市?龐寶林說:「2003年,我將SARS當成內戰,病毒爆發初期謠言滿天飛,市況當然極不明朗,但當特區政府宣布香港為疫埠後,我認為特區政府此刻真正願意面對疫情,故我意識港股應離見底不遠,便身體力行,立即呼籲投資者入市買貨。」
    別以為龐寶林是外國名牌大學財務學系畢業。1981年在香港中文大學畢業的龐寶林,本科修讀的是化學,與財務策劃「風馬牛不相及」。作為那年代的天之驕子,化學系畢業的龐寶林仍獲得英資機構怡和聘用,負責消費品業務。龐寶林形容,在怡和工作是他人生中學得最多的階段:「在怡和工作4年期間,我曾做過工業部,又曾經做過消費產品開發,可以說,怡和的工作能夠讓自己吸收各行各業的知識,對日後從事金融業有很大幫助。」
    4年的鍛煉,為龐寶林打下了往後廿多年的堅實基礎:「一家公司籌備上市的過程很複雜,究竟公司的營運是否健全?該公司的財務狀況又是否健康?該公司是否因為缺錢才籌備上市?當中所需的知識,是我在怡和工作數年間累積回來的,而這亦為我日後做企業分析打下良好基礎。」
    1986年,龐寶林毅然走入投資界,先是擔任英國吉懋投資管理董事,再於1991年創立東驥基金至今。超過廿載的基金管理生涯,除了無數次接受傳媒訪問、在報章撰文,以及在金融界擔任公職外,龐寶林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反而是他的投資哲學,以及極高的測市準繩度。
    冀為國家金融業出力
    龐寶林縱橫金融界廿多年,除了經常在傳媒面前發表真知灼見外,亦在財金界擔任多項公職,包括CEPA商機發展聯合會旗下投資及基金管理服務委員會主席,以及香港證監會投資者教育委員會成員。對於將來,龐寶林當然不滿足只擔當基金界的明燈,反而期望更上一層樓,為國家的金融業效力:「當前中國金融業正逐步開放,我期望未來在中國金融業開放帶來的過程中擔當角色,包括協助內地企業發債、來港上市,以及牽頭私募基金投資內地企業,藉以協助內地企業成長。」
    要令投資界信服自己的投資眼光,除了糅合東、西方思想,龐寶林亦分享了他在投資市場另一成功之道,就是「從經驗中學習」 (Learn With Experience)。龐寶林說,1997年,股市狂升,但他看過熊市,故將現金比例提升至80%,結果避過金融風暴,而東驥旗下基金當年在股市大跌下,仍錄得正回報。不過,龐寶林亦有看不通的時候:「2008年金融海嘯,雷曼倒閉、股市跌不停,此情此景從未試過,當時的我的確有點害怕。」的確,他在當年10月底立即在報章撰文,認為港股見底後,恒指經歷半年整固,於2009年大升五成收市。

    成功基金經理靠不斷學習

    環球金融市場在過去20年風起雲湧,要在怒海中屹立不倒殊不容易,除了有糅合東、西方思想的投資哲學外,努力必不可少。龐寶林簡單地道出在基金業成功的因素,就是「要成功就要不斷地學習」,在不同階段,要吸收不同的新知識。
    過去20年,環球金融市場起了翻天覆地變化,先是1990年日本房地產泡沫爆破,繼而是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正當市場以為新興市場傳奇已死,歐美卻因為2000年科網狂潮爆破及2008年金融海嘯兩場浩劫,令其失去金融霸主地位,但亦造就環球資金西向東移的契機,令中國踏上「大國崛起」之路。
    一名成功的基金經理,除了要學海無涯,隨時更新自己知識以外,更要擁有極強的適應能力。龐寶林說,有些基金經理入行久了,思維開始變得僵化,故此認為他們在思考過程中,每當遇上想不通的時候,便應回歸基本 (back to basic)地思考眼前問題,才能走出困局。
    往巴黎訪對沖基金
    縱橫金融市場30年,龐寶林所領會到的,就是「學習、學習、再學習」:「從事基金管理工作所體會的,就是從經驗中學習,要不斷學習,就要接受訓練;好像在2000年,為了學習對沖基金的運作,我便特意前往巴黎拜訪當地對沖基金Kallista,藉此學習國際級對沖基金的運作,亦正因為那次拜訪,我便有機會一直擔任該基金的董事至今。」
    確實,學海無涯四個字萬試萬靈,在傳媒行業如是,在瞬息萬變的金融市場亦如是,比如今天牛市、熊市的概念,在十年前與今天相比,在定義上已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事實上,在龐寶林的基金業生涯中,他除了營運一般零售基金之餘,為了應付金融市場的急速轉變,亦學過如何營運退休基金、公積金等以充實自己。

    曾有從政念頭

    近年不少商界人士走入「熱廚房」從政,除了擔當立法會議員、區議員外,當中不少有志之士經常在報章發表評論文章議政,為香港社會建言。那麼在基金界身經百戰的龐寶林,又有否想過從政?他坦言,曾有人勸他參選立法會,但因當時考慮到金融界工作繁重,思前想後下最終決定放棄參選。
    龐寶林憶述,在1998年,即特區政府成立後首屆立法會選舉,有人曾勸他參選立法會,而他當時亦的確有從政的念頭,但他當時想,擔任立法會議員需要參與大量會議,雖然可以兼職從政,但議員的工作量卻與全職工作無異,而且,他認為當時的立法會是「吵鬧多,貢獻少」,加上當時個人在基金界的工作頗為繁重,思前想後下,當時認為仍未是自己從政的好時機,最後婉拒他人邀請,放棄參選。
    未知從政這「熱廚房」是否「太熱」,近年不少來自商界的從政者,紛紛被揭發醜聞。對此,龐寶林認為:「從政者被『搞』(指被揭醜聞)的背後往往源於利益衝突,從商如是,從政亦如是,而從政的最終目的,往往是出於經濟利益,由此可見,『政』和『商』往往是密不可分的事情,所有政圈的紛爭往往是出於利益的分配。」
    從商者應投身政治
    話雖如此,龐寶林仍然鼓勵有志之士投身政治事業,認為從政對從商者而言,是一可取之路:「從商者除了賺錢外,亦要涉足政治。你看看紐約的對沖基金,除了坐擁巨額資金外,其總部更位處當地最黃金地段,還經常左右美國政府決策,單憑這一點,已足以證明從商者可在政界擁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龐寶林認為,對政治人來說,五、六十歲並不算老,而有從商經驗者更應投身政治,貢獻社會。
    龐寶林暫未有膽量從政,相反他妹妹、公民力量成員龐愛蘭「不怕熱」入廚房,除了連續兩屆當選沙田區議員外,還分別於2008年及2012年兩次參選立法會新界東議席。對於龐愛蘭勇於從政,龐寶林坦言:「她有的是熱情(Passion),自她當年擔任東驥投資聯席董事期間,已經常參與社會服務,雖然兩次立法會選舉欠缺一點運氣,但我鼓勵她再接再厲。」

    拆解常見理財謬誤

    資金氾濫下,不少報章、雜誌、財經演員「立體式」呼籲年輕人投資股票儲蓄第一桶金。對此,龐寶林不以為然,認為年輕人儲蓄目的不單用於消費,亦用於知識增長。
    應先儲蓄後消費
    記者準備訪問期間,原本以為龐寶林將教導年輕人如何透過投資股票及債券,藉此儲蓄第一桶金,但他在訪問中,趁機糾正時下年輕人在理財及消費上的謬誤。他說:「不少年輕人的儲蓄觀念有謬誤,就是『先消費、後儲蓄』,而這只會令年輕人『賺幾多、使幾多』,最終在月底時儲得很少錢。我認為,年輕人應該抱□『先儲蓄、後消費』的觀念,先為自己在金額上訂下儲蓄的目標,繼而再將儲蓄後的金錢用於消費上。」
    中國人買磚頭觀念重,相信大多數香港人儲錢的目的是用於買樓首期。不過,龐寶林認為,儲錢不一定用於購置樓房,亦可用於知識增長:「儲錢不一定要買樓,亦可用於知識,比如可攻讀商業碩士學位(MBA),將所學所得變成自己的無形資產。」
    不過,攻讀MBA確實所費不菲,未必人人可負擔得起。龐寶林認為,有意進修者亦可考慮攻讀高級課程:「比如說攻讀哈佛的高級課程,雖然不是學位課程,但完成後一樣可以加入哈佛的校友會,增廣人脈。」
    至於已晉身老闆者,龐寶林認為更要進修:「假如你是公司的老闆,雖然會計、財務、管理等工作可假手於人,但假若你不懂上述知識,作為管理人又怎能好好駕馭下屬呢?」

    訪問後記

    因版面需要,除了安排攝影記者即場拍攝訪問照片外,記者整理是次訪問期間,曾向龐寶林要求提供生活照,以求版面力臻完美。記者原本以為龐寶林透過秘書辦理,豈料他親力親為,透過個人手機上的Whatsapp傳送相片予記者,令記者感激萬分。予人方便,予己方便。

    龐寶林小檔案

    畢業於聖保羅男女中學,為香港中文大學理學士及工商管理碩士
    1981-1985年任職怡和集團多間附屬公司經理
    1986-1990年任英國吉懋投資管理(遠東)有限公司董事
    1990年創立東驥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擔任董事總經理至今
    2000年起擔任歐洲對沖基金Kallista CB Arbitrage Fund董事及 Kallista Credit Arbitrage Fund董事。截至2008年10月止,其管理資產約1.2億美元
    2005年起擔任美國萬通保險亞洲有限公司資產管理顧問

    龐寶林準確測市鐵證

    日期 事件內容
    1996年3月 台海軍事演習,台灣加權平均指數跌至4000點時,龐寶林提出「聽到炮火聲要投資,聽到小提琴聲要沽貨」,建議投資者買台股,結果台股於1997年狂升至9000點。
    1998年6月 亞洲金融風暴,恒生指數跌至6000多點後,龐寶林再三建議投資者百分百投資,結果受惠科網狂潮,港股2000年升至18000點以上才見頂。
    2000年4月 科網泡沫爆破,科網熱潮終結,龐寶林立即建議「增持債券、減持股票」,其後股市大跌,相反債券升浪一直延續至2004年底才完結。
    2001年9月 「911事件」,龐寶林呼籲入市買美股,不出一個月內美股即大升。
    2003年5月 SARS肆虐,恒指陰乾式下跌至8300點水平,龐寶林推介投資中國股票基金,結果國指一路升至2004年年初。

    關於東驥基金管理

    東驥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東驥)成立於1990年,為企業及個人客戶提供基金管理顧問及個人理財服務,並且是香港證監會註冊的投資顧問及投資經理。至目前為止,東驥合共代理超過2000種香港證監會認可基金。

    龐寶林現任公職

    CEPA商機發展聯合會之投資及基金管理服務委員會主席
    香港金融分析師協會副總裁
    香港證監會投資者教育委員會 (Investor Education Advisory Committee) 成員
    恒生指數有限公司顧問委員會成員
    香港強積金計劃諮詢委員會成員
    全球華人國際投資者協會主席
    四川省內江市人民政府顧問
    廣東省企業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
    人民大學金融班(深圳)、上海復旦大學、廣州中山大學客席導師

 
(來源: 深圳新闻网) 編輯: 庄春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