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大以來,中國綜合國力顯著增長,國際地位大幅提升,國際影響日益擴大,在地區和國際事務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10年來,外交工作在科學發展的道路上取得了多方面的積極成果。中國首次以平等身份參與20國集團等全球經濟治理重要機制,在世界銀行的投票權上升至第三位,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份額和治理結構改革方案中的份額同樣升至第三位。面對無法避免的磕碰,中國展示了處理复雜問題的胸襟、能力和定力。中國首倡朝核問題六方會談,在朝核、伊核等熱點問題上勸和促談,為維護地區形勢穩定發揮積極的建設性作用,贏得了國際社會廣泛好評。不過,中國不應該沉浸在已經取得的成績中,而應該把目光轉向這10年間外交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加以反思。香港商報記者伍敬斌
大國崛起遭遇瓶頸
近年來,中國外交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時,也存在諸多明顯的不足。比如在南海問題上陷入被動的局面;在朝鮮半島問題上進退失據;而在中日關系中更是遭遇一次又一次的寒流。周邊安全環境有逐漸惡化的趨勢,目前的外交體制也不能與中國迅速擴大的全球利益相適應。中國外交的整體表現與公眾和一些發展中國家的期待之間,呈現出越來越大的落差,這些問題的出現,反映了中國外交工作存在一些弱點。中國外交進入了新的瓶頸期,國際上,美國調整亞太戰略,朝核危機未除,南海爭端不斷,中東北非劇變等因素對中國構成日益嚴峻的外部挑戰。在國內,各個領域對外交的壓力也在增加。內外壓力的交相擠壓,使中國外交的周旋餘地和彈性空間被壓縮,中國尋求和平發展的難度正逐漸加大。
挑戰嚴峻格局局促
復旦大學教授沈丁立對近10年中國外交的評價是,總體滿意,機會很多,成就很大,但是挑戰同樣是前所未有的嚴峻。面臨挑戰的主觀原因是中國能力增強,可以解決一些問題,但是中國的需求也增強了,當能力增強、需求增強的時候,是最危險的,這個時候國內需求不能被國內的供應滿足,所以就必須擴張。這就改變了國際傳統的格局,中國在外面的顯示度高了,在外面的硬實力顯示都高,就軟的影響力也高,那麼傳統格局的受益者他會感到不是很舒服。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英國諾丁漢大學當代中國學學院中國政策研究所教授級研究員鄭永年說,從整個外交上來說,中國的格局顯得太局促,變成了「大國小外交」。中國應該避免犯美國同樣的錯誤。美國在大國關系上從來沒有吃過虧,吃虧都是在與小國的關系上,因為不重視小國,甚至欺負小國。9.11事件就是因小國而起,此后美國才開始關注小國。中國的安全與美國不一樣,周邊有很多小國,但是很多資源都投入到了對中美關系的研究。反過來看對東盟十國的研究,就相對比較薄弱。就中國與東南亞的關系而言,中國要注意避免太自私的做法。比如南海問題,也許未必要堅持雙邊,也可以是多邊框架內的雙邊。有點類似現在六方會談,實際上還是雙邊,美國和朝鮮,但是中國搭建平台、提供「會場和茶水」。中國與越南、菲律賓談南海問題也可以是中國-東盟多邊之內的雙邊,如果是這樣,新加坡、馬來西亞扮演提供茶水和咖啡的角色,這樣的效果可能更好。
十年外交穩中求進
過去10年的外交工作,既是世界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的10年,也是中國外交奮發進取,取得豐碩成果的10年。中國外交堅定服務大局,妥善應對亂局,積極開創新局,為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創造了有利外部環境。胡溫10年,前一階段的外交成就比較突出,無論是與大國的關系還是與發展中國家的關系,都得到了普遍改善和提升。突出表現是:2005年建立了中美戰略對話機制,穩定了中美戰略關系;2008年成功應對全球金融危機,大幅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同年,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這期間,中國與印度的關系也穩定發展,經貿關系大幅提升;中國與東盟國家達成了自貿區協議,促進了雙方的關系發展;中國與非洲以及拉美國家的合作關系也上了一個台階。相比較而言,2010年以來,中國外交面臨的困難呈上升趨勢。但10年來,中國與俄羅斯的關系得到了加強,成為中國與主要大國關系中最穩定的。一方面,上海合作組織框架下的中俄合作領域不斷拓展;另一方面,隨著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系的深化,中國北部和西部有了安全可靠的「后院」。
外長概括5大亮點
外交部部長楊潔篪概括胡溫執政10年的外交工作時說,10年來中國的外交工作做到了謀大局、求合作、促改革、樹形象和做貢獻5點。始終把國家的主權和安全放在首位,積極為國內經濟社會發展服好務,同時有力地維護海外中國公民和法人的正當權益,堅定維護國家的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加強同世界各國和國際及地區組織的友好合作,政治、經濟、文化互動,雙多邊結合,開創同各國合作共贏的新局面;積極參與全球治理,引導國際體系和國際格局朝著更加有利於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方向發展,擴大中國和廣大發展中國家在國際事務中的代表權和影響力。并且積極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中國已經日益成為解決國際地區熱點問題的建設性參與者和拉動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貢獻者。藉助中國領導人出訪和外國領導人來訪,藉助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等重要平台,積極開展公共和人文外交,增進中外人民之間的友誼,充分展示中國文明、民主、開放、進步的形象。目前,國際形勢复雜多變,和平、發展、合作的時代潮流更加強勁。但與此同時,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的影響正在顯現,世界經濟復蘇緩慢。氣候變化、能源安全、糧食安全等問題也相當突出。這些問題都會對今后一個時期的國際形勢發展和外交工作產生深刻的影響。
行家評說胡溫外交
在胡溫政府即將換屆之際,國際問題專家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針對中國外交策略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
俄:繼續回避超級大國
俄羅斯各族人民友誼大學教授政治學家、東方學家尤里塔夫羅夫斯基認為,未來10年中國將繼續回避超級大國作用,但是美國會拖著中國來發揮這一作用,以加大對中國的壓力和延緩中國和平崛起的速度。
中國將為亞洲承擔更大責任,中國在東南亞和西亞的影響力將會提高。中國將參與解決阿富汗問題。也就是說,中國作為地區超級大國的地位將會得到提升。中國的確是經濟上的超級大國,但在軍事領域還稱不上是超級大國,只能算是重要國家。
中國仍將存在兩種路線的斗爭,一種是像鄧小平囑託的那樣保持克制,另一種主張強硬。中國外交將會在亞太、中東和中亞這些極為重要的地區得到加強。但中國未必會在外交領域承擔某種全球義務。
巴西:身軀龐大神秘莫測
巴西里約熱內盧天主教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金磚國家政策研究中心總協調員阿德里亞納阿布德諾爾表示,在外界看來,中國在聯合國安理會等各種國際組織中往往以被動姿態示人,如今情况正在發生變化,中國正越來越頻繁地開始發出自己的聲音。此外,中國正通過其多邊主義外交不斷獲得新的機遇,例如,保持同東盟的良好關系、在金磚國家機制內發揮積極作用。
至少在巴西各界看來,中國外交好像一座古埃及的獅身人面像斯芬克斯,身軀龐大,但神秘莫測。地理位置接近的周邊國家多少對中國存在擔憂,可能就來源於此。巴西學界僅憑外交姿態很難捉摸透中國的想法,例如在今年的金磚國家領導人峰會上,中國在成立金磚國家發展銀行一事上的態度比較模糊,令人費解。
法:不認同中國威脅論
中國外交未來十年必須直面兩大挑戰。首先就是改善國家形象。在非洲和拉美各國,有很多人認為中國是來攫取資源的,甚至在一些國家影響了該國的政治進程。另一大挑戰是必須處理好中美關系和保持亞太局勢穩定。一方面中美兩國經濟互相依存,另一方面,兩國的政治訴求互不相容。
在亞太地區,中國希望展示影響力,而美國也不願削弱其存在感,法國著名經濟學家、作家和未來學家,曾擔任密特朗總統的特別顧問雅克阿塔利指出,尽管65%的法國人認為中國發展是一個威脅,但他卻不這麼認為。在美國這方面言論非常盛行。因為美國是前蘇聯留下的一個「孤兒」,前蘇聯消失了以后,美國感到很失落,美國很希望有一個敵人存在,有些美國人就找到中國作為一個敵人,但這的確有點荒謬。他不認為中國有著稱霸的野心,因為中國在歷史上從來對外不是一個威脅,一直是關注中國內在自身的問題。所以中國應該成為歐洲的一個夥伴,歐洲要求中國放弃市場保護、尊重專利和知識產權,這是對所有人的要求,都是一樣的,也符合中歐雙方利益。
埃及:成為中東非洲盟友
埃及前駐華大使、埃及交通部長國際關系顧問、埃及對外理事會埃中關系部主任馬哈茂德阿拉姆說,中國作為一個政治經濟大國,與中東和非洲地區在多個領域都有非常緊密的聯繫。十年之后的中國將憑藉其和該地區的良好關系以及發展的強勁勢頭在中東非洲地區扮演重要角色。
對於未來中非、中阿之間的關系,可以在現有基礎上繼續深入、繼續發展,雙方的經濟關系將會得到進一步深化,屆時將幫助兩個地區的國家實現最高水平的發展。隨著西方尤其是美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大幅減弱,如果中國能發揮經濟和政治層面的這兩個作用,中國在中東和非洲地區的地位將會得到很大提升,它對地區國家的影響力也將會日益增強,中國將成為地區國家的第一盟友。
美:合作挑戰并存
美國外交家、美國前駐華大使、中國問題專家芮效儉認為,根據中國方面的信息,中國在中美關系的處理上不會出現轉變。美國處理中美關系政策的基調由奧巴馬總統建立,這種基調也不會發生改變。奧巴馬總統希望中美建立一種全面、合作的關系。中美最高領導層都有很強意願避免兩國關系走向戰略競爭。
但是硬幣的另一面,在發展和美國的關系上,中國面臨許多重大挑戰。雙方同時都看到了一種令人不安的可能性,那就是一方面中國的崛起,另一方面美國要保持目前世界第一強國的地位,這兩者可能會造成兩國間愈演愈烈的戰略對抗。兩國的決策者都試圖防止這種情况的發生。但目前還沒有找到最有效的解決辦法。如果無法有效防止中美在太平洋出現越來越強的戰略對抗,就很難以最符合兩國利益的方式來處理中美雙邊關系。
日:關注中美合作空間
日本防衛省防衛研究所地區研究部主任研究員增田雅之表示,美國之所以被世界所接受,在於它向全球提供了國際公共品。國際公共品有看得見的,也有看不見的,比如海洋安全保障、自由價值觀等等。國際社會期望的是力量強大后的中國與美國建立攜手合作關系,將來與美國乃至其他國家共同向國際社會提供國際公共品以實現安全保障和經濟穩定繁榮。
對於日本以及東南亞周邊國家而言,并不想在中國和美國之間非此即彼地作出抉擇,兩個都同時想要。也就是包括中國周邊國家在內整個國際社會都在關注著中國與美國能否建立協作關系,也在注視著中國如何拓展能夠與美國攜手合作的空間。此外,中國現在非常重視軟實力。軟實力是屬於不知不覺中提升的東西。而且,提升軟實力也不是與其他國家的軟實力一決高低,誰勝誰負,而是互認多樣性。中國在提升軟實力方面存在「軟實力硬做法」的問題,讓人感覺在提高文化滲透力方面有點操之過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