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任《貴州都市報》副總編的張善炬遺作《跟著錦濤書記跑鄉下》,記錄了張善炬在1985年夏,隨新任貴州省委書記胡錦濤同志下鄉考察調研時的情景。通讀全文,令人頗為感動:一者總書記也是有感情、有家庭、有親情的人;二者他是真正的為民父母者,有大慈大悲、體恤民情的胸襟,於細微處能洞察民意,於無聲處感知情懷,讓人動容。
真正的為民父母者
於無聲處感知情懷
張善炬在《跟著錦濤書記跑鄉下》中寫道:黃平縣政府三干會飯堂,約百張桌上千人同時就餐,剛為「三干」們作完報告的錦濤同志,也和縣鄉村干部們一道圍桌而坐,吃得津津有味赞不絕口。桌上話題就是貴州美食。我吃過酸湯魚,但從沒吃過不破膛的魚,別人說內臟比魚肉好吃,我仍遲遲不敢下筷。瞟眼望去,錦濤同志的筷間正夾著一段魚腸……我心頭又一熱。
在玉屏簫笛廠,當天氣溫可能高達40多度,車間里更悶熱。走馬觀花溜一圈回頭,發現錦濤書記還在和做笛子的老師傅相談甚歡。湊上去聽了聽,是關於如何種選竹材的話題。
談著談著,錦濤把手中拿的那支短笛湊到唇邊,一下子吹出了音,接著吹出了調。當然,那技巧在我這個樂盲聽來也還不敢恭維。但我卻又生出了感動。尽管當時現場沒人鼓掌,我已在心里為他鼓掌。
於細微處洞察民意
還有兩次感動是在學校。一次在赤水一中。學校放假,教室鎖門了,錦濤非要扒著破舊的落滿灰塵的木格窗戶,看黑洞洞的里邊,隨即他讓同行的梁書記也湊上去。我也好奇地探望,好半天才看清,教室里的課桌凳破爛不堪,桌子只有長條凳寬,上面還補丁摞著補丁。梁明德是赤水人,他吃驚地感叹,解放初他在這個學校讀書時就是這些桌凳……此刻,我發現錦濤和這位遵義地委書記的眼角同時涌出了泪光。
另一次在桐梓一中,錦濤同志與迎候的校領導交談了幾句,其中問到教師宿舍的情况,然后突然離群,大家就在操場等。誰知錦濤竟獨自走進了操場邊一戶教師家,那門矮得彎下腰才能進。校領導見狀忙小跑過去,小屋擁進了七八個人,我落后幾步沒擠進。約半小時他們才出來。那家主人,一位女教師泪流滿面,緊緊拉住錦濤同志的手道謝。錦濤說:「這是我們的責任,我的工作沒做好,要向你道歉。」我見他的眼圈也有點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