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城鎮化 加速推三農
--訪中國農業銀行董事會秘書李振江
【香港商報訊】記者王小椰報道:內地五大銀行2012年年報公布完畢。農業銀行業績增速依舊領先且不良雙降,縣域「三農」業務貢獻率日益提升。有不少機構認為農行將極大地受益於城鎮化建設推動的過程。原本不被看好的縣域「三農」業務,正慢慢蛻變成農行獨特的競爭優勢。立志「耕耘美麗中國」的農行,能否乘風御蒼穹?農業銀行董事會秘書李振江先生在接受本報記者獨家專訪時表示有信心。
由於白天時間安排全滿,專訪時間擠在晚上九點。時間雖晚,但李振江的精神狀態依舊飽滿。在四年董秘工作磨礪之后,他對問題的回答,較之前高深了、全面了、淡定了,也多了一份保守。
銀行業增速將放緩 不良貸款面臨壓力
香港商報:在已公布的五大行年報中,農行的業績增速再次成為亮點。農行領先的業績增速還能持續多久?
李振江:受益於宏觀經濟的平穩增長和內部改革的驅動,農行的盈利繼續保持了平穩增長。從長遠來看,銀行的業績增速會保持在一個合理的水平。這種合理性從宏觀方面取決於經濟增長的速度,從貨幣層面取決於貨幣政策的寬松狀况及利率市場化的推進程度,從微觀層面要看各家銀行經營管理轉型的力度。這些年,農行圍繞股東價值最大化目標,堅持自身的發展戰略,花大力氣推進業務經營和管理的轉型,鞏固差异化發展優勢,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果,我們還會繼續努力,給投資者以良好的回報。
香港商報:近期多家銀行管理層相繼表態銀行未來業績增速會下降。這是為什麼,是行業性現象嗎?
李振江:有一定的行業趨勢性。剛才已經提到,銀行業的盈利增長狀况與宏觀經濟增長趨勢高度相關,近年來,中國銀行業盈利較快增長,主要得益於經濟的健康發展以及改革「紅利」的持續釋放。隨著經濟增長放緩,加之股改紅利釋放的逐步減弱,在這個大的環境下,銀行業利潤增速會下降。在貨幣環境方面,由於增長的壓力,加上全球貨幣寬松,貨幣供應收緊的可能性不大,利率市場化進程的加快,都將導致銀行利差受到一定的擠壓,這是減緩業績增長的因素。與此同時,各類銀行體系之外的新的融資渠道發展也很快,金融脫媒化趨勢明顯,大型優質類企業對銀行信貸需求的依賴性減少,這對傳統貸款收益模式帶來冲擊。
從銀行自身來說,雖然近年來各家銀行風險管理水平在顯著改進,但經濟增速減緩和結構調整力度加大,也帶來了不良資產反彈的壓力。面臨新的競爭和經營環境,各家行雖然都在加快轉型的步伐,開展多元化經營,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但這還需要一個過程。所以總體判斷,未來銀行業的盈利仍將繼續增長,但增速會逐步放緩。
香港商報:為什麼農行四季度的業績增速下降較快?
李振江:由於各家銀行的信貸成本存在差异,撥備后的利潤差异性也很大。農行去年信貸成本是0.9,在同業中是比較高的。撥備政策反映的是銀行的風險戰略,農行的撥備政策一直較為審慎,充分考慮了股東的長期利益,也是對股東長期利益與短期利益的平衡。剛上市時,農行提取撥備的力度較大,目前和同業的差距慢慢在縮小。今后,在堅持逆周期、穩健撥備政策的同時,農行信貸成本將穩步回歸,逐步達到同業可比水平。
香港商報:去年內銀股發布中期業績時,您曾提及各家商業銀行的不良已「降無可降」,您還維持這個觀點嗎?內地銀行業不良貸水平向下壓縮的空間還有多少?
李振江:我還維持這個觀點。從已經披露的銀行財報來看,多家銀行出現不良貸款餘額上升,有的還出現了不良率微漲的情况,逾期貸款也開始增加。這說明在經濟增速放緩、經濟結構調整加大的背景下,各家銀行不良貸款確實面臨一定的壓力。
與國際相比,中國銀行業的不良貸款絕對額和比率已經很低,繼續下降的空間很少,近期逾期貸款的反彈也說明了這一問題。
但我想強調的是,尽管不良貸款難以繼續大幅下降,但也不會出現惡化的情况。因為經濟還在保持在一個比較高的增長速度,近些年銀行的風險管理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加上撥備比較充足,即使不良貸款有所反彈,也在風險可承受範圍之內。
香港商報:目前有大型銀行明確表示2013年不良率會增長。農行自上市以來,不良生成率一直較低,今年會繼續穩中有降還是會有反彈?
李振江:農行的資產質量也面臨一定的壓力,但由於經濟已實現企穩回升,加上農行的風險管理一直比較審慎,我們有信心保持資產質量的基本穩定。
香港商報:現在銀行業整體盈利增速趨勢下滑,意味著高速成長期已過。而多家大行的派息比例也就比5年定期稍高,如此算來還抵不過CPI的飛漲。「十二五」金融規劃明確提出:未來要擴大直接融資比重。您認為,目前總市值已占資本市場半壁江山的銀行業,如何增大對非國有股投資者的吸引力?
李振江:2012年開始,受外部環境影響,銀行業盈利增速有所放緩,利潤增長回歸常態。但從ROE、ROA指標看,銀行業仍然表現良好,現金分紅的比例也比較穩定。中國的銀行業未來仍將保持一個穩定的盈利水平和風險抵御能力,仍具有長期投資價值和投資吸引力。
農行市場定位十分契合城鎮化發展
香港商報:兩會期間,監事長車迎新曾說「原來曾擔心做農業方面的業務風險大、盈利少的問題,目前來看做『三農』業務是有經濟效益的。」如果除了政府支持之外,農行能盈利多少?
李振江:目前「三農」金融業務優惠政策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普惠制,如對農村地區發放5萬元以下小額農戶貸款,可享受一定的營業稅和所得稅優惠,金融機構只要做這個業務都可享受。另一種是對農行的政策,主要是納入三農金融事業部改革試點12省縣支行,在存款準備金的繳存比例方面有一定的優惠。
優惠政策只是一種激勵導向,農行主要還是立足於自身的市場定位和發展戰略,在縣域地區開展「三農」業務,在改進縣域農村地區金融服務的同時,培育和鞏固農行自身差异化發展的優勢。
這些年,農行通過降低運營成本、運用更多科技手段提升產品服務和風險管理等措施,「三農」業務對全行的利潤貢獻度逐年提升。2010年農行縣域金融業務實現稅前利潤345億元,2011年和2012年分別為557億元和637億元,稅前利潤占比已經從2010年的28.6%上升至33.9%。這個數據充分說明農行縣域業務的盈利能力。目前農行正按照控風險、降成本、可持續的原則,依據新的發展環境,主要是抓住城鎮化發展的機遇,從整體上設計服務三農的模式,未來農行縣域「三農」業務對全行的重要性會進一步提升。
香港商報:中央政府著力發展新型城鎮化建設,農行在縣域地區/中西部地區的強大網點布局,是同業中的獨特優勢。城鎮化的推進對農行的利好會否更多?
李振江:你的判斷是對的(毫不猶豫地回答)。城鎮化對各家銀行都是一個機遇,它是推動中國經濟未來可持續增長的一大動力。
縣域地區是中國城鎮化的主要承載區域。城鎮化發展十分契合農行發揮城鄉聯動優勢、打造城鄉一體化經營平台的市場定位。因此在這個過程中,農行能充分享受到新型城鎮化的收益帶來的收益。
當然,城鎮化的發展在為銀行帶來新的利潤增長點的同時,也帶來一些挑戰。農行需要從制度、產品、風險管理手段等方面進行系統性的設計和創新,走商業化可持續性發展的道路。尤其要避免天量投放情况的出現,防範新風險的產生。這次城鎮化過程,農行會吸取過去的教訓,不會出現市場所擔憂的新的信貸風暴。創新將是主題,包括制度、產品和風險管理工具等,商業化操作將是農行堅持的原則。
香港商報:城鎮化建設中必然新增大量貸款需求,如何平衡地方債務安全的問題?
李振江:此次從中央到地方,都強調要轉變方式,強調是「人」的城鎮化,不是單純的造城運動。這為新型城鎮化建設定了大方向。我想各家銀行包括農行在內,都會通過支持產業發展、企業發展而帶動城鎮化建設,而并非土地城鎮化。這是各家銀行支持城鎮化建設健康發展的最大保證。
香港商報:對於五大行未來發展,不少人表示看好農行的奮起發力。隨著城鎮化的發展以及農村市場潜力挖掘起來,后續增長將會比其他銀行亮色很多。你怎麼看待這個觀點?
李振江:各家銀行有各家銀行的發展戰略,農行會堅持走自己的特色發展之路。在農行新的三年規劃中進一步明確了自己的戰略發展方向。
首先作為農行的傳統業務領域,縣域「三農」金融業務的競爭優勢要擴大;其次,利用農行資金來源比較充分,貸存比較低的特點,打造有特色的金融市場業務,從滿足客戶資產管理需要的角度上來發展理財業務;再次在農行東部地區分行實現率先發展的同時,推進各區域分行協調發展,尤其是要在中西部地區取得新進展;還有一點就是在融入國際和多元化服務方面下功夫,滿足客戶多樣化的需求。需要說一下,農行在國際化方面是比較謹慎的,因為國內市場很大,農行會先把國內市場做好。
農行無「資產池」理財產品
香港商報:銀監會近日發布規範商業銀行理財業務投資運作的「8號文」。該要求直接否定了銀行現行的「資金池」操作模式,明確要求每個產品單獨管理、建賬和核算,理財產品與投資品「一一對應」。請問,商業銀行從目前正在運作的「資金池」產品到完全摒弃這種模式,需要多長時間?農行將如何應對?
李振江:理財業務是商業銀行在利率市場化和金融脫媒背景下,為滿足客戶需求而開展的一項創新業務,為廣大投資者提供了新型投資工具。銀監會出台的針對理財業務的一系列管理措施,根本目的還在於規範理財業務發展,從長遠看,有利於銀行理財業務長期健康發展,可以更好地發揮理財業務的資產管理功能,大大弱化理財業務被扭曲的作為存款「冲時點」的作用。這是一個很好的政策。
目前農行沒有通過「資產池」操作的理財產品,在新的監管要求下,農行的理財業務會更加規範發展。前面已經提到,農行有資金優勢,貸存比低,金融市場業務將是農行要打造的特色業務,其中就包括大力發展理財業務,為客戶提供多元化的資產管理工具,發揮好農行特有的資產管理優勢。同時也會進一步加強信息披露,強化風險管控。
銀行VS電商蛋糕做大都受益
香港商報:現在多家銀行都在尋求綜合化經營,比如電子商務平台發展等。農行在這方面有何規劃?
李振江:電子商務領域對各家銀行都是一個全新的領域,都在進行嘗試,這方面各家銀行采取的策略是不一樣的。這種業務模式嚴格來說由互聯網經營模式引發的。目前互聯網業務經營模式在金融領域介入最深的地方是支付領域,已經有很多第三方支付機構興起。
農行以開放合作競爭的態度看待第三方支付機構的發展,因為它填補了傳統商業銀行所不能覆蓋的一些領域,便利了金融服務,催生了很多新的商業機會。目前,農行正在系統研究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趨勢以及對傳統商業銀行業務經營模式帶來的影響,在改進自己的電子銀行業務,更多地融入互聯網業務模式要素,以適應未來的發展。但最終會采取什麼模式,我們還在探索實驗中。
香港商報:有銀行內部人士認為,銀行從電子銀行的基礎上發展電商平台投入并不大,也較為簡單。而電商做銀行業務,風險控制能力將是最大隱患。您如何看待這兩個行業的發展與競爭?
李振江:是從銀行轉電商容易,還是電商轉做銀行容易,目前我感覺到還很難說,因為這都需要雙方進入一個新的領域。新的領域就會有陌生性,就都會遇到自己不熟悉的東西,風險和成本就來自於這里。
但無論哪一方進入誰的領域,我想有一個基本的原則,就是不能輕易丟掉自己原有的優勢,都要發揮好自己的特長,否則很容易出現「邯鄲學步」的問題。比如,有人提出銀行可做B2B或B2C的電商,問題是你做的是商品流、信息流、還是資金流。我個人認為,至少到目前,做商品流可能還不是銀行的優勢,嚴格意義上法律上也不支持,因為銀行的本質是信用中介。如果做的是信息流和資金流,采取合作的方式可能會更好。
在互聯網金融領域,我想還是要把蛋糕做大,然后各自在價值鏈條上獲得屬於自己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