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欄目  
 
   香港商報>>電子報內容>>專題報道
 
汪辜一小步 兩岸一大步
2013年 04月 27日 00:00    中國窗
 

    這一次握手 跨越20載仍有力

    汪辜一小步 兩岸一大步

    

    【香港商報訊】20年前的今天,「汪辜會談」在全世界聚焦下登場,標誌著兩岸關系發展進入一個民間機構代表官方磋商的新階段,邁出了歷史性的一步。20年的歷史經驗表明,在兩岸關系和平發展中,兩岸兩會的功能是無可取代的。香港商報記者 鍾智維 實習生 曹瑩

    

    1 兩岸商談難題催生汪辜會談

    兩岸政治對立、軍事對峙、經濟封鎖40多年后,第一次「汪辜會談」之所以能成行,要將其放在兩岸發展的歷史背景下才能有明晰脈絡。海協會首任副秘書長劉剛奇指出,海基會、海協會是應運而生的。大陸推動「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而台灣也成立了「國家統一委員會」,制定了「國家統一綱領」,為「汪辜會談」的舉行建構了有利的基礎。

    兩岸問題亟需解決管道

    在兩岸同胞共同努力下,台當局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不得不采取措施為兩岸關系「松綁」,兩岸往來突然熱絡起來產生人身安全、經濟糾紛以及法律方面難以解決的問題,雙方都亟需建立一個管道、由相關組織機構來有序加以解決,使兩岸交流過程中的權益得到保障。汪道涵於1992年8月4日給辜振甫寫信建議舉行會晤。

    此外,兩岸商談「官對官」、「黨對黨」路徑在當時都不可行,唯一剩下「民間對民間」形式;當時台灣方面堅持「一個中國」,1992年10月兩會更在香港商談,形成后來通常所說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的「九二共識」;海協、海基兩會人士都有發展兩岸關系的願望。

    劉剛奇坦言,上述種種促成因素,用汪道涵的話就可涵蓋,即「為了中華民族包括2千萬台灣同胞的根本利益,兩岸同胞應握住國際發展的趨勢所賦予我們中國人的歷史機遇,以寬闊的胸懷向前看,攜手努力,共同振興中華」。

    台灣前「國安會」秘書長蘇起認為,當年兩岸雙方都經歷了最大的冒險,釋出最大的妥協與善意,使第一次辜汪會談順利進行。

    2 三輪預談確定核心內容

    據時任海協會常務副會長唐樹備回憶,1993年4月上旬與時任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的邱進益舉行第一次預

    備性磋商。當時,海基會對兩會協商的定位是「民間性、事務性、功能性」,重點是「事務性」。海協會則提出應是「民間性、經濟性、事務性、功能性」,重點是「經濟性」。

    經過會談,雙方達成的八點共識中,第一點就確定:「雙方均認為,汪辜會談是民間性的、經濟性的、事務性的、功能性的會談」。

    邱進益某日接到陸委會電話,指對跟海協會草簽文本有意見,如不照台方意見改正,辜汪會談停止舉行。得知邱進益難處,汪老不慍不火,笑笑說,既然邱先生有難處,就照邱先生的意見修改。

    唐樹備表示,如何爭取達成兩岸經濟交流的協議,是汪辜會談遇到的最困難的問題。經過三次預備性磋商,雙方各有堅持、互有妥協,最后終於取得了一致。雙方同意擇機商談台商在大陸投資權益及相關問題、兩岸工商界人士互訪等問題。同意就加強能源、資源之開發與交流進行磋商。共同促進電腦及其它產業科技之交流。

    會談準備 守口如瓶

    另據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副會長辛旗回憶,1993年4月17日下午,他與汪老長談三個半小時,具體研究籌備汪老出席首次「汪辜會談」,以及會談中的談判策略。內容還涉及「汪辜會談」之后如何深入開展對台灣的工作,如何看待台灣兩千多萬人民的利益,如何考慮調整對台整體戰略。

    而遠在台北的辜振甫,在承受島內政治強壓下,勇敢擔下會談重任,天天晚上開會準備會談事宜,但保密工作做得非常好,連夫人都隻字不提。

    3 正面交鋒 場內外皆熱鬧

    邱進益透露了汪辜會談期間的一個小故事:「當時,我提議辜老、汪老未曾謀面,應在正式走上談判桌前見個面。中國人講求輩分、禮節,應先由辜老過去,但顧及台灣輿論擔心被『矮化』,經與唐樹備商量,最終達成一個變通的方案,由唐先生代表汪老來海基會休息室邀請辜老,再陪同辜老前往汪老的休息室,汪老出門迎接,兩人握手、在室內簡單寒喧后,然后進入會場。」

    劉剛奇還講述了兩會圍繞「汪辜會談」誰坐主位、誰坐次位所發生的一場交涉。最后雙方同意,上午台方坐在背對門的位置,陸方坐正對門的位置,下午再調換過來。邱進益表示,當時的一些安排,今天也許覺得不可思議,卻是會談之必要。比如雙方代表人數相若;個別用語,如大陸叫知識產權,台灣叫智慧財產權,都寫進協議。繁體字文本叫辜汪會談,辜老簽字在前,簡體字文本叫汪辜會談,汪老簽字在前;落款時間,月、日沒問題,年份空白,各自拿回去填。諸如此類的這些細節,滲透了雙方很多心血,體現了妥協的藝術。

    場外抗爭 場內鎮定

    1993年4月27日上午10時許,汪辜二老歷史性地伸出手,緊握在一起。為滿足記者要求,二老來來回回握手四次,「汪老還特別風趣地講,我們是做義務演員啦。聽到這一句,大家都樂了。」

    「汪辜會談」場外也非常熱鬧,在會談正式登場時,台灣部分异議人士在場外抗議、大叫大鬧,台灣代表背負「隻許成功,不能失敗」重擔。不過,反對的聲浪,沒有影響談判的心境,汪辜兩位先生保持鎮定,冷靜、認真繼續會談。

    4 歷史一握 意義非凡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助理兼台港澳研究所執行所長嚴安林指出,「汪辜會談」的舉行,打破了長期以來兩岸之間的僵持局面,在增進兩岸的互信與了解方面邁出了重要而成功的一步。「汪辜一小步」,兩岸關系則在歷史的道路上邁出了一大步。

    前人栽樹 后人乘涼

    他認為,「汪辜會談」是兩岸兩會協商制度化的開始,也是兩岸關系制度化建設的開始。「汪辜會談」的系列成果為以后兩岸進一步深入溝通交流提供了良好案例、協商經驗與溝通渠道,兩岸關系開始朝制度化建設的軌道前行,同時使得2008年后兩會能迅速恢復談判,并取得簽署18項協議的成就。

    辛旗表示,「汪辜會談」對於目前和今后的兩岸關系發展仍有啟示:一是必須堅持「一中原則」,堅持和平統一的正確方向。二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務實、紮實地推動兩岸關系發展,在和平發展過程中不斷積累統一的條件。三要把台灣人民作為推動中國統一不可分割的力量,中華民族文明提升和現代化建設的推進需要兩岸人民的共同努力。四是在談判中要堅持原則性和靈活性的高度統一,注重策略,留有回旋餘地。

    劉剛奇認為,「汪辜會談」20年后,兩會模式已成為兩岸間溝通商談的固定套路、模式。相信今后還會按照這路子走下去,逐步增加互信,消除分歧;乃至,終有一日要由事務性商談逐步轉向政治性商談。

    邱進益強調,目前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應繼續下去,讓兩岸中國人永不再兵戎相見。雙方應再接再厲,鞏固在「九二共識」基礎上的政治互信,減少誤讀、誤判、誤區,展現更大作為,攜手共創中華民族的復興。

    辜懷群:父輩了不起

    「汪辜會談」20週年前夕,原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長女辜懷群受訪時表示,「父親和汪伯伯都是『了不起的老人家』,他們在同一年、一頭一尾過世。對我來說,父親不曾遠去。」

    辜懷群表示,汪道涵是她尊敬、慈祥和藹的長輩,從認識直到過世,非常疼愛辜家。「汪伯伯曾經很客氣地對我說,如果想去上海工作或到了上海,一定要去看他。之后,我有機會見過他多次。」

    去世前仍關心兩岸

    談起父親,辜懷群說,父親一生愛讀書、愛京劇,是個使命感很強的勵志型人物,自律、自愛,堅忍卓絕。「他特別喜歡京劇《魚腸劍》里的一句唱詞,叫『一事無成兩鬢斑,叹光陰一去不回還』。年紀越大的時候,父親越覺得是個寫照,經常唱『一事無成』那一段。我們就安慰說:爸爸,如果你是一事無成的話,那我們用不了兩鬢斑,就已經知道一事無成,所以你不用難過。」

    「父親去世前,不曾交代任何家里的私事。他嘴里只有一件事,就是兩岸關系,直到人生最后一分鐘。他如果活得再久一點,會寫一本關於兩岸關系的書。」

    轉眼間,辜振甫先生已辭世8年。辜懷群說,父親沒有遠去,「我是辜振甫的女兒,他始終活在我的生命里」。

 
(來源: ) 編輯:
 
專題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