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欄目  
 
   香港商報>>電子報內容>>專題報道
 
十年監管路 舊貌換新顏
2013年 04月 29日 00:00    中國窗
 

    十年監管路 舊貌換新顏

    --中國銀監會成立十週年

    

    2013年4月底是中國銀監會成立十週年的日子。十年漫漫監管路,中國的銀行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10年前的技術性破產到現在占據資本市場半壁江山,銀行業的資產總量占據中國金融業的93.6%,影響力早已不可同日而語:銀行業有力支持了實體經濟10.6%的平均增速;居民儲蓄存款10年翻兩番,銀行業持續完善現代金融服務;四大行躋身全球銀行業前10名,銀行業國際地位穩步提升。香港商報記者 鄧建樂

    

    銀行業十年巨變面面觀

    10年來,中國銀監會著力深化體制機制改革,不斷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嚴格堅守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底線,從10年前的「技術性破產」困境,發展到在本輪國際金融危機中「獨樹一幟」,整體面貌煥然一新。從數據指標看,主要有以下十大變化:

    初建現代銀行業體系

    一是機構網點增加超3成。截至2012年末,中國境內銀行業機構網點20.2萬個,比2002年增加3成多;每萬人擁有網點數1.5個,增加了1/4,已在2010年實現全國鄉鎮基礎金融服務全覆蓋;境外營業網點超過1400個,比10年前增加一倍多。法人機構20種,較2002年增加1倍多;法人機構3747家,其中新設村鎮銀行等新型農村金融機構800多家。初步構建了功能健全、服務高效、競爭有序、安全穩健的現代銀行業體系。

    二是資本净額近10萬億。截至2012年末,銀行業資本净額9.75萬億元,近年的資本補充2/3靠自身利潤積累。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從2003年末的負數上升到2012年末的13.25%。同時,資本結構不斷優化,核心資本占比超八成。在中小商業銀行中,民間資本所占份額接近50%。銀行業共利用境外資本1445億美元。

    三是銀行規模翻了兩番多。截至2012年末,銀行業資產總額133.6萬億元,是2002年末的5倍多。銀行業本外幣貸款餘額67.3萬億元,是10年前的4倍,及時有效的信貸投放為推動經濟增長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不良貸款率降 風險得控

    四是銀行風險大幅下降。這主要得益於銀行業金融機構風險管理能力的顯著提高。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和占比從2002年末的2.28萬億元和23.61%,下降到2012年末的4929億元和0.95%,明顯低於世界1000家大銀行3%左右的平均不良貸款率。

    五是風險撥備比較充裕。截至2012年末,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撥備餘額超過2萬億元,占全部貸款餘額的3%;其中,商業銀行撥備餘額與不良貸款的比例達295.5%,也就是說對每1元不良貸款已經提取了2.95元損失準備金。

    六是銀行利潤提高50倍。2012年,銀行業實現净利潤1.51萬億元,是10年前近50倍;資本利潤率(ROE)19.2%,是2002年的近16倍。經營績效的增加不僅得益於銀行業規模的增加,更得益於銀行業金融機構管理體制的改善、經營機制的轉換、風險防控能力的提升。同時,利潤持續較快增長還為銀行業補充資本、抵御風險奠定了堅實基礎。

    成為行業繳稅大戶

    七是經營效率大幅跳升。資產利潤率(ROA)10年前不到0.1% ,2011年已達1.22%,提高11倍多,達到國際良好水平。成本收入比(效率比率)從2002年的86%下降到2011年的33%,好於發達國家40%左右的水平。人均利潤10年前僅2萬元,2011年超過45萬元,提高了超過20倍。這表明經營效率的提高主要得益於廣大銀行從業人員的巨大貢獻和成本的有效控制。

    八是國家資產大幅增值。2002年以來,國家纍計向銀行注資6700多億元,而2008年以來國家纍計分紅4400億元,算上股票增值,國家不僅全部拿回了所承擔的國有銀行改制成本,而且取得了巨額回報。

    九是上繳稅收居行業之首。2012年銀行業上繳稅收7326億元,在所有行業中排名第一。銀行業金融機構上繳稅收對中國總體稅收的貢獻度從2008年的5.3%上升到6.6%。

    十是員工隊伍發展壯大。2012年末,中國銀行業從業人員達336.2萬人,比10年前增加近100萬人。隊伍年輕化、高學歷化趨勢十分明顯,近年來很多銀行已將招生門檻提高到本科甚至碩士研究生以上。

    布局海外 國際地位迅速提升

    為積極穩妥實施走出去戰略,銀行業在有效抵御國際金融危機冲擊的同時,合理進行海外布局,著力提升金融服務質效,不斷提升科學利用境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能力,國際地位明顯提升。

    實力增強 海外布局

    4家國有銀行在這10年不斷發展壯大。截至2012年末,按市值排序,工、農、中、建4家銀行均進入全球銀行前10名,工、建兩行連續6年名列全球銀行冠亞軍;按資產總量排序,工、農、中、建4家銀行已進入全球前20名。而且中國銀行業的實力也再增強。按照核心資本排序,中國上榜《銀行家》雜誌全球1000家銀行的數量從2003年的15家增至2012年的110家,上榜數量僅次於美國,排名世界第二。同時,核心資本占比超過80%,資本品質始終維持在國際同業較高水平。

    據了解,中國銀行業逐漸在海外布局,設立分行。目前銀行業境外營業網點已達1400多家,比10年前的600家增加一倍多,構成了覆蓋40多個國家和地區,跨越亞、非、歐、美、澳五大洲,初步形成了牌照完備、運營高效、服務優良的全球網絡。截至2012年末,中資銀行設立和投資收購境外機構共135家,投資金額達560億美元。

    為了更好的適應全球化的發展,多家中資銀行選擇在海外上市。目前,已有工、農、中、建、交、中信、招商、民生、重慶農商行等9家銀行在香港上市,籌資近690億美元。同時,還有32家中資商業、43家村鎮銀行、41家非銀行金融機構銀行引進來自19個國家和地區的77家境外投資者,投資入股金額超過449億美元,而2003年以前尚不足3億美元。

    配合海外發展 改善服務

    過去10年,中國銀行在國際金融市場日漸活躍,市場參與度不斷提高。以中國銀行為例,2012年,該行國際結算量已經超過17萬億,跨境人民幣結算量近2.5萬億,出口雙保理業務量連續5年排名全球第一,香港、澳門地區發鈔行地位不斷穩固。按全球交易活躍度等指標測算,中國銀行已被納入全球第一批29家系統重要性銀行之一,工行、建行也已進入國際活躍銀行之列。

    隨著中資銀行在海外良好的發展,其資產也不斷增值。截至2012年末,中資銀行海外資產近9600億美元,約為2008年末的3倍。當然,過去10年,為適應全球用戶,特別是中國「走出去」企業和華人華僑日益多元化的金融服務需求,中資銀行的服務品質也在跟進。中資銀行積極提供資金清算、專業融資、現金管理、零售金融、銀行卡、網上銀行、投資銀行、資產管理等方面的金融服務,成效非常明顯。

    而在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人民幣業務開始「吃香」。截至2012年末,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量累計達2.94萬億元,較上年增長41.3%。中國銀行已經廣泛開展跨境人民幣零售業務、資金清算、貿易金融、全球現金管理、銀行卡、資產管理等業務,部分產品已實現品牌化運營,越來越多的國家在跨境貿易時願意用人民幣來結算了。

    充當國際引領者 提高話語權

    中國銀監會自2009年成為金融穩定理事會(FSB)和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BCBS)正式成員以來,已從國際規則的接受者轉變為制定參與者,在部分領域還牽頭負責,扮演了引領者角色,其話語權也在提高。同時,中國銀行業監管還獲得了國際監管當局的高度評價。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聯合實施的金融部門評估規劃報告(FSAP)中指出,「中國銀行業監管機構在充滿挑戰、迅速變化的環境中表現卓越」。

    目前,中資銀行加深了與國際的合作。截至2012年末,中國銀行已與上千家國際銀行建立代理行關系;銀監會已與51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監管合作諒解備忘錄。

    助推經濟發展 銀行業功不可沒

    中國銀監會積極踐行科學發展觀,始終堅持以服務實體經濟為己任,不僅實現了自身的良好發展,還有力支持了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信貸助小微企發展

    這10年銀行信貸對實體經濟增長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截至2012年末,銀行業本外幣貸款餘額67.3萬億元,是10年前的4倍,及時有效的信貸投放為推動經濟增長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特別是金融危機發生以后,為了順利完成「保增長」任務,中國銀行信貸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長,僅2009年-2011年3年,信貸增量即超過之前30年信貸餘額總量的80%。

    與此相對應,2002年以來的10年,中國經濟保持了10.6%的平均增長速度,超過同期世界經濟平均增速6.7個百分點,經濟總量也從占世界經濟總量的從4.4%提高到約10%。

    近10年來,中國中長期貸款占全部貸款的比重高達50%左右,推動中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近25%,成為中國經濟增長中最為耀眼的一駕「馬車」。截至2012年末,中長期人民幣貸款餘額3.64萬億,全年新增3萬億元,占同期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例超過8%。

    據了解,與2002年相比,銀行業信貸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已經有了天壤之別。截至2012年末,內地用於小微企業的貸款餘額達14.8萬億元,占全部貸款餘額的23.5%,連續4年實現「兩個不低於」目標。隨著各方面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中國小微企業也獲得了重大發展。

    信貸向中西部傾斜促發展

    10年來,金融服務對「三農」改善提供了便利。截至2012年末,涉農貸款17.6萬億元,已經連續4年實現「兩個不低於」目標,餘額接近2007年的兩倍。新設村鎮銀行等新型農村金融機構800多家,并於2010年實現全國鄉鎮基礎金融服務全覆蓋。涉農信貸投放顯著增多,使更多的農民有機會利用貸款創造財富。

    據了解,銀行業在嚴格強化「名單制」管理,嚴控「兩高一剩」行業信貸投放的同時,對戰略性新興產業、文化產業等重點領域的信貸支持力度明顯加大,反映出中國實體經濟中相關產業和行業的活躍程度明顯提高,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正在加速推進。截至2012年末,21家主要銀行機構戰略性新興產業貸款餘額近2萬億元。

    另外,銀行信貸在內地不同區域的增速也在變化。截至2012年末,東、中、西部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分別為37.2萬億元、11.3萬億元、12.1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2.5%、16.2%、17.6%,中西部地區貸款增速高於全國水平2個百分點。連續4年中西部貸款增速明顯高於東部,這一趨勢仍在持續。隨著信貸資源向中西部地區傾斜,有力地支持了中西部地區經濟保持快於東部的發展速度,區域經濟漸趨平衡。

    去年銀行貿易融資增48.2%

    在出口信貸促進國際貿易發展方面,截至2012年末,銀行業金融機構貿易融資餘額3.46萬億元(本外幣),同比增長48.2%。2012年,僅中國銀行一家,國際結算量就超過17萬億,跨境人民幣結算量接近2.5萬億,出口雙保理業務量連續5年排名全球第一。據了解,在包括金融在內的各項配套政策有利支持下,尽管經歷了國際金融危機冲擊,中國外貿增長仍然保持較好發展態勢。

    金融交易的頻率、廣度和深度顯著增加,社會資金交易日益活躍,經濟活躍程度保持了高位快速提升態勢。截至2012年末,中國共有銀行結算賬戶49.10億戶,其中個人銀行結算賬戶48.78億戶,單位銀行賬戶3168.57萬戶;辦理資金支付191.12億筆,金額2508.29萬億元,分別為2007年的276.4%和271.1%。

 
(來源: ) 編輯:
 
專題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