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客户端 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欢迎订阅香港商报。
 
 

   
 


香港商報>>電子報內容>>商海英豪

閆冰竹:市場化造就人均最賺錢銀行
2013年 06月 07日 00:00    香港商报
 

    他是老北京人,他是愛看書、愛加班、愛中小銀行的閆冰竹。過去5年,他是內地140多家城商行中唯一的全國政協委員。今年,他連任政協委員,并當選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

    他是內地最大城商行的領導者,從1996年接手北京銀行,至今已經第18個年頭。從最初的一堆爛債,到如今超萬億的規模,打造出愛文化創意、愛科技創新、愛服務小微企業的最優秀中小銀行。

    他是中小銀行的建言者,曾當面向溫總理匯報,讓總理傾聽來自中小銀行的聲音,呼吁加大支持中小銀行、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力度;他也呼吁中國應多些企業家、銀行家,少些官本位思想。香港商報記者 王小椰

    

    生於上世紀50年代的閆冰竹,最初并未受過很高等的教育,但有著愛看書、愛學習的好習慣。在和記者的聊天中,閆冰竹對於銀行的各類經營數據脫口而出,對於經濟類新聞報道也是甚為熟悉。我問工作人員,閆董事長有什麼愛好?其想了想說:「我們董事長的愛好就是加班吧,他都沒空去打高爾夫」。

    對於自己的介紹,閆冰竹說他是北京生北京長,非常的仗義。身為老北京人,閆冰竹言語中充滿了京味兒,談話間有著北方人說相聲「抖包袱」的樂趣味道,偶爾有點小俏皮。他堅持金融報國的理念,不遺餘力地為中小銀行中小企業吶喊。

    關注利率化之下中小銀行發展

    香港商報:我看了您兩會期間的議案,里面涉及中小銀行、小微企業、小貸公司等等。從兩會委員到經濟委副主任,您所處的角度提升了。您對未來金融改革最關注的問題是什麼?

    閆冰竹:未來中國金融改革的大方向已經明確,那就是堅持和加強市場化的改革。正如李克強總理所說,把錯裝在政府身上的手換成市場的手。國務院日前已經明確提出在金融改革領域,穩步推出利率匯率市場化改革措施,提出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的操作方案等。可以預期,中國金融領域的市場化改革將不斷加快。

    我非常關注的是,利率市場化背景下中小銀行的發展問題。從國際經驗看,在利率市場化的初期階段,往往出現大量中小銀行倒閉。比如美國在推進利率市場化進程中,銀行數量減少了將近一半,在台灣地區也有類似情况。由於中小銀行資金運用渠道較窄,吸引資金能力較弱,利率制度改革必然使得中小銀行存貸款利差顯著縮小,從而對中小銀行形成致命冲擊。因此,需要從鞏固銀行業改革成果和維護金融安全的戰略高度,加大對中小銀行的政策扶持。

    從某種意義上講,中小銀行是銀行體系的中小企業。中小銀行的建立與發展,通過「鯰魚效應」激發了整個金融體系的活力。未來經濟發展方式轉型,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推動科技創新,實現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都需要建立一個更加市場化、多元化的金融生態環境,需要更加充分地發揮廣大中小銀行的作用。

    現在都在說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我始終認為,在通往「中國夢」的道路上,廣大中小銀行理應有所作為,也必將成為托舉「中國夢」的重要載體。

    中國需要更多銀行家

    香港商報:隨著各地小銀行蓬勃發展,同質化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各地城商行、農商行的高管原來都是執行者,并非戰略者;當角色發生變化時,他們對於銀行未來發展還是有些迷茫。您對中小銀行的發展,有什麼經驗可以與我們分享?

    閆冰竹:經驗真的談不上。北京銀行的快速發展,有中國改革開放的時代背景;是時代造就了北京銀行,也成就了我們每個人。從個人來說,只能談幾點體會:

    一是腳踏實地,不怨天尤人。作為一家小銀行,我們的基礎非常弱。成立之初,總資產只有200多億,卻有67億元的歷史遺留不良資產。當時內外各種壓力撲面而來,但與其抱怨、等待救助不如努力化解風險,經過這十多年的努力,我們沒有政府注資,沒有資產剝離,完全靠自身積累創造的稅后利潤,徹底核銷了近百億不良資產。

    也正因為這段慘痛的經歷,讓我們對風險的認識更加清晰。小銀行的創業非常艱難,只有腳踏實地,才能走出發展困境。

    二是順應時代潮流,把握歷史機遇。尽管只是一家小銀行,但我們圍繞國家戰略思考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抓住創新發展的機遇。

    2003年王岐山(時任北京市市長)對北京銀行提出了「更名、引資、改制、上市」的希望和要求。我們順勢而為,2005年引入荷蘭ING集團作為戰略投資者,2007年成功上市,從2008年開始加快資本化運作、國際化發展。

    目前在內地十大中心城市和香港、荷蘭擁有了240多家分支機構,并設立了北銀消費、中荷人壽、中加基金等等。這種創新的發展模式,贏得了監管部門和社會各界的認可。這種模式對於中小銀行發展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最后一點,需要一心一意辦銀行。任何一份事業,都需要全身心投入和付出。我在這個位置上(指北京銀行董事長)堅守了18年,心態一直比較平和。對於北京銀行,我不求最大,只求最好。我始終覺得,無論大銀行、還是小銀行,為社會做更多貢獻就是「好銀行」。

    在中國,缺少真正有特色、具有差异化競爭優勢的銀行,我們需要更多的企業家,更多的銀行家,為企業踏踏實實奉獻,創造出中國的百年老店、民族品牌。

    共同實現多元微服務

    香港商報:中小銀行主攻中小客戶,服務企業「微」需求;而新興發展的互聯網金融中,也是充滿微需求、微服務。您如何看待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趨勢?如何應對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挑戰?    閆冰竹: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充滿了活力,對消費的推動,支付系統的活躍,銀行的發展都有好處。現在微博、微信的發展,移動支付、雲計算的廣泛應用,建立了全新的虛擬客戶信息體系,這也對銀行的管理和未來帶來挑戰。當然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需要人們在思想觀念、物質基礎等方方面面做好準備。

    作為中小銀行,需要打破傳統物理網點的地域限制,比如我們通過整合櫃員、客戶經理、自助設備、網銀、手機或移動終端等渠道,打破地域和時間限制,改變以銀行為中心的服務限制。在這方面我們已經投入了很大精力,在做些前瞻性的準備。

    當然,中小銀行長期以來始終是服務小微企業的主力軍,在給小微企業提供「門當戶對」的金融服務,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和客戶資源。同時,現代互聯網金融中也充滿微需求、微服務。二者存在鮮明的互補優勢,廣闊的合作空間。我們有信心推動和實現中小銀行與互聯網金融的有機融合。

    開源與節流同步抓

    香港商報:我關注一點,北京銀行連續幾年蟬聯人均最賺錢銀行,這其中的奧秘是什麼?

    閆冰竹:我們連續多年人均創利水平都超過100萬元,被譽為「人均最賺錢的銀行」。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社會在關注企業規模、利潤總額等傳統指標的同時,也非常關注企業的經營績效、管理水平、創新能力,這實際上是對企業市場化發展的關注。

    「人均最賺錢的銀行」從本質上是一種價值創造能力和綜合競爭能力,既包括業務的拓展、利潤的增長,也包括成本的控制、管理的提升。從北京銀行實踐看,第一時間進入新業務、新領域,比如成立了內地第一家消費金融公司,設立了國內第一家中關村分行,第一家服務文化創意企業等,形成了差异化、特色化優勢,開辟了發展的「藍海」,也占據了利潤的高點。同時,北京銀行在成本控制上可以說是一家「精打細算」的銀行,大到固定資產購置,小到辦公用品采購,都實現全流程嚴格控制,真正做到了「全行一本賬」。我在日常工作中,哪怕一張紙也要雙面反復使用,真正實現「一分錢掰成兩半花」。    

    目前,北京銀行的經營業績可以用「四個一」來概括:資產規模超過1萬億元,年度盈利超過100億元,人均净利潤超過100萬元,品牌價值超過100億元,是內地人均創利能力最強、經營管理績效卓越的上市銀行。

    人均創利能力的持續提升,主要得益於北京銀行高度國際化的公司治理、市場化的激勵機制,精細化的企業管理。

    國際化的公司治理,保障了企業科學決策、有效監督、高效執行,提升了決策效率。市場化的激勵機制,讓每個人人盡其才、才盡其用,敏銳把握市場機會,高效創造經營效益,真正體現「以業績論英雄」。精細化的企業管理,進一步降低了管理成本,提升了服務水平。我認為,向市場要效益,向管理要效益,向服務要效益,是北京銀行成為「人均最賺錢銀行」的奧秘。

    記者手記

    兩地聯動 促進京行國際化

    今次訪問閆冰竹,其以政協經濟委副主任的身份,剛在本港出席港區省級政協委員聯誼會返回歸來。此次出訪,閆冰竹對香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深感本港國際化發展,希望藉助深圳分行與深港一體化的趨勢,尽快將香港辦事處提升為香港分行;并與記者大聊香港經濟發展變化、經營環境、兩岸關系、新聞媒體報道取向等。

    對於當選,閆冰竹稱深感責任重大,如臨深淵、如履薄冰;這榮耀屬於北京銀行、屬於中小銀行,體現國家對中小銀行發展更加重視。作為小銀行的董事長,能當選政協經濟委副主任的職位實屬不易;而在20位副主任名單當中,緊跟銀行業發展的只有兩位,一位是前銀監會主席劉明康,一位就是閆冰竹。

    然而,作為中小銀行起家的閆冰竹,時刻不忘為中小銀行吶喊,并呼吁媒體多宣傳中小銀行。在業績發布會中,他俏皮地說到:「親愛的媒體朋友,我可時刻想念著你們。希望通過你們的宣傳體現中小銀行的風采;中小銀行有好消息,媒體朋友正能量發揮,我們有什麼紕漏你們負能量的發揮。因為中小銀行良好發展,市場才能活躍,百姓才有很好的服務。」

    對於會否來港上市的提問,閆冰竹表示:「香港一定會去。隨著金融改革開放不斷加快,北京銀行的國際化程度也越來越高,包括我們的股東ING、IFC都希望我們在港上市」。這也是近期繼上海銀行、廣發銀行之后,第三家明確提出希望在港上市的銀行。

    

 
(來源: ) 編輯: 吴天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