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欄目  
 
   香港商報>>電子報內容>>專題報道
 
借助藍海 陽江築經濟強市
2013年 06月 28日 00:00    中國窗
 

    【香港商報訊】記者林麗青報道:今年是陽江經濟幸福追趕的一年。作為「湛茂陽」臨港經濟圈的一員,又是「國家海洋綜合開發試點市」,近年來陽江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今年一季度更是領跑廣東經濟增長。然而,原本底子較薄,城鎮化工業化水平較低,也讓陽江追趕之路任重道遠。今年,陽江開始實施工業化和城鎮化「雙化」驅動戰略、「藍色崛起」戰略、融入珠三角戰略三大戰略,旨在建成海洋經濟強市。

    隨著陽江核電首台機組年底前將投入商業運營,陽江即將迎來新一輪騰飛。今年,陽江GDP預計突破1000億元大關。到2015年,陽江海洋經濟生產總值將超過500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40%左右,海洋經濟成為陽江經濟重要增長極。

    

    國家批試驗區 吹響陽江冲鋒號

    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發展海洋經濟已列入沿海各國各省的發展戰略,中國也正搶占海洋經濟戰略制高點。2011年7月,國務院正式批准實施《廣東海洋經濟綜合試驗區發展規劃》,廣東成為繼山東浙江之后的第三個國家海洋經濟綜合試驗區。地處廣東西南沿海的陽江,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稟賦,發展海洋經濟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海域面積達1.23萬平方公里,海岸線長341.5千米,20米等深線以淺的淺海和灘涂面積1624公里,主要島嶼30個,島岸線長49.3千米。

    去年7月底,陽江率先廣東各地市出台《關於加強海洋經濟強市建設的實施意見》,提出要建設臨港工業基地、濱海休镕旅游度假勝地、現代漁業基地、濱海清潔能源基地、海洋文化產業基地、海洋科技產業聚集區、海洋生態示範區等「五地兩區」,發展方向是建設成為廣東海洋經濟綜合試驗區的先行區,吹響了以「藍色經濟」引領未來陽江發展的「集結號」。

    廣東明確提出促進「湛茂陽」臨港經濟圈發展,希望借此促進粵西騰飛,推進廣東區域協調發展。這為陽江發展海洋強市創造了極好的外部條件。陽江正充分利用海岸線長的優勢,充分融入「湛茂陽」臨港經濟圈,在臨港工業、海洋漁業、濱海旅游業三方面著手,努力打造海洋經濟強市。

    突出發展臨港產業

    據介紹,為發展海洋經濟,陽江堅持產業支撐,以高新區和豐頭港區為重點發展區域,突出發展裝備制造、重化工業、船舶修造等臨港產業;以陽江核電等項目為依託,發展深海能源產業,打造濱海清潔能源基地;以海陵島為中心,整合陽西月亮灣、陽東珍珠灣等濱海旅游資源,進一步提高濱海旅游的檔次和水平;扶持發展遠洋漁業、深水網箱養殖和健康水產養殖,推進海產品精深加工,壯大海洋漁業規模。

    目前,陽江海洋經濟正全面加快發展,完善高新區港口片區的總體規劃及產業發展規劃,加快陽江(陽西)海洋特色產業園建設前期工作,著力引進海洋加工制造、海上風電制造、海洋石油化工、海洋生物醫藥、海洋食品加工和港口運輸等相關產業的大企業、大項目,力爭打造成全省最具特色的海洋產業基地,推動臨港經濟發展。而剛剛簽約的鑫星鎳合金投產后,加上原有的廣青、世紀青山鎳合金項目,陽江高新區鎳合金年產值將高達約130億元,該區也將成為內地最大的鎳合金生產基地。

    經濟新增點 受益海洋經濟

    目前,陽江海陵灣已被列為廣東十大重點海域之一,隨著「湛茂陽」臨港經濟圈和粵桂瓊海洋經濟合作圈交流合作的不斷加強,以高新區、陽東縣和陽西縣三大臨港工業基地為重點的海陵灣臨海經濟帶將逐漸形成,陽江將成為廣東臨海工業發展的重點區域。

    陽江市副市長李孟志日前指出,海洋經濟是陽江最大的優勢所在、最大的發展潜力所在,實施藍色崛起是陽江今后發展的三大戰略之一。未來陽江將優化海洋產業規劃布局,推動海洋經濟科學發展;加快產業升級,增強海洋經濟實力;推進科技興海,提高海洋經濟核心競爭力;保護海洋環境,努力建設美麗海洋,實現陽江藍色崛起。2012年,陽江海洋經濟生產總值250億元,占GDP的26%。預計到2015年,陽江海洋經濟生產總值將超過500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40%左右,海洋經濟成為陽江經濟重要增長極。

    在進一步完善臨港工業規劃,推進陽江港建設的同時,陽江還著力引進一批先進制造業、海洋裝備、重化工業和能源產業的重大項目,構築臨港工業基地。目前,陽江的臨港工業帶已聚集了中海油天然氣項目、熱電冷聯供發電項目、天然氣儲備、亞立石化、陽藝重工港機械、明軒玻璃、華潤水泥、嘉吉糧油等一批項目。

    好戰略創發展契機

    受益於藍色崛起戰略,近年來陽江經濟快速穩步發展。2011年陽江GDP總量為773.5億元,在廣東21個地市中,排第16位。2011年「國家海洋綜合開發試點市」的確立,給陽江帶來發展契機。而陽江核電站、陽西電廠、沿海風電等為支撐的電力能源項目的上馬,有力地促進了陽江經濟的發展。

    數據顯示,2008年至2012年,陽江地區生產總值、人均生產總值、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固定資產投資和外貿出口年均分別增長13.7%、12.7%、28.5%、32.8%和13.8%。繼2011年經濟增幅領跑全省之后,2012年陽江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77億元,增長13%,增速居粵省第二位。地稅和國稅稅收收入分別完成39.6億元和45.04億元,分別增長22%和25.1%,增速均居粵省首位。今年一季度,陽江實現GDP176.87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66.81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6.1%和32.1%,增幅均名列廣東地級市第一。

    推雙化戰略 克服經濟短板

    尽管一大批臨港工業項目正在動工中,但陽江城市化工業化水平不高,成為制約陽江經濟發展的短板。和珠三角高度發展的都市圈比起來,陽江40多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區小得可憐。截至2010年底,陽江城鎮化水平為46.8%,相比珠三角80.19%的城鎮化水平,差距十分明顯。工業也呈現發展滯后,規模偏小,層次較低,技術水平不高。

    工業化、城鎮化是經濟發展的兩大引擎,兩者相輔相成。城鎮化需要產業發展來充實,也能為產業發展提供更好的平台。陽江市委書記魏宏廣坦承:「陽江的落后主要是工業發展滯后,要實現幸福追趕,必須走工業化、城鎮化同步發展的道路。」2012年,陽江工業化率為40%,已處於工業化中期,但與廣東特別是珠三角地區相比仍存在很大的差距。為此,陽江必須加快產業轉型升級,走出一條具有自身特色、三次產業協調發展的新型工業化道路。

    加速傳統企業轉型

    陽江將依託陽江核電、廣青鎳合金、明軒玻璃、海螺水泥等重大項目,推動工業適度重型化,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快五金刀剪、食品加工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步伐。而以陽江核電為龍頭的清潔能源產業正加速發展,形成核、火、水、風、太陽能等能源齊頭并進的發展格局。陽江核電是目前內地在建的最大核電項目,首台機組計劃於2013年建成投入商業運營,6台機組將於2017年全部建成,年上網電量450億千瓦時。經廣東省發改委核准的風電項目共有四個,沿海已建成投產的風電項目裝機容量21萬千瓦。

    在海陵島等沿海開展浪能發電試驗,并取得初步成效。據透露,「十二五」期間,陽江新能源規劃裝機容量達1800多萬千瓦,規劃城鎮化率將提高到60%左右,近30萬農村人口要進入城鎮。在傳統產業方面,陽江五金刀剪等傳統優勢產業也正加快轉型升級,提出市級財政劃出1200萬元作為刀剪機械制造業發展專項資金,用於支持刀剪機械制造企業進行新產品研發、銀行貸款貼息及新產品推廣。

    多方面對接 主動加速融珠

    作為后發地區,陽江要跨越發展,需要的不僅是大項目的落戶,還需要便捷的交通。陽江市區陸路距廣州247公里,距深圳、香港300公里,距珠海、澳門160公里,距湛江230公里。作為珠三角的直接腹地和粵西經濟走廊對接珠三角的前沿,陽江也是「內環六市」區域合作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融入并推動「湛茂陽」臨港經濟圈發展的同時,陽江也積極主動融入珠三角。陽江市委書記魏宏廣就曾表示,陽江是待開發的處女地,要嫁給「高富帥」。珠三角產業層次「高」,財「富」聚集較多,城市管理、社會發展也比陽江好,城市建設很漂亮,很「帥」。魏宏廣表示,陽江既要積極參與「湛茂陽」臨港經濟圈,更要以主動姿態融入珠三角城市圈。「我們要主動學習珠三角經濟發展、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的成功經驗,加強發展規劃、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等方面的對接,使我們進一步加快發展。」

    為物流夯實基礎

    目前,陽江正自覺接受珠三角的輻射帶動,做好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規劃、旅游業發展規劃等的對接修編工作,加快與珠三角在基礎設施、信息網絡、產業互補、勞務輸出等方面的對接,爭取形成基礎設施共建共享、產業發展合作共贏、體制機制高度對接的新格局。為爭取融入珠三角一小時經濟圈,在融入并推動「湛茂陽」臨港經濟圈發展的同時,陽江也積極主動融入珠三角。

    廣東省人大會議期間,陽江代表團向國家建議,在「十二五」期間將廣州至江門城際輕軌延伸到陽江。這條輕軌的西段恩平市區與陽江市區距離僅為50公里,建成后將使得陽江融入珠三角2小時經濟圈。

    與此同時,陽江還力爭廣東西部沿海高速鐵路陽江段的年內動工建設,縮短陽江與珠三角乃至港澳地區的交通時間;推進陽陽高速公路、開陽高速陽江立交及連接線等在建項目建設,為銜接大西南與珠三角及港澳地區的物流運輸夯實基礎,進一步擴大陽江交通區位優勢,推動陽江經濟發展。

    

 
(來源: ) 編輯:
 
專題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