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欄目  
 
   香港商報>>電子報內容>>北上商機
 
民資入金融業應自擔風險
2013年 07月 08日 00:00    中國窗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金融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5日正式發布。其中引起市場和金融界人士關注的一條是,中國將「擴大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業」。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助理、新聞發言人楊家才回答媒體提問時表示,擴大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業,特別是發起設立民營銀行,最重要的一環是「自擔風險」,即要做到「三個不能傷害」:不能傷害債權人、存款人、納稅人利益。「最終,要使民間資本進入金融行業后,具備三個能力:第一是較強的風險管控能力,第二是較強的風險化解能力,第三是有風險承擔的經濟實力。」

    指導意見提出,將鼓勵民間資本投資入股金融機構和參與金融機構重組改造。同時,允許發展成熟、經營穩健的村鎮銀行在最低股比要求內,調整主發起行與其他股東持股比例。嘗試由民間資本發起設立自擔風險的民營銀行、金融租賃公司和消費金融公司等金融機構。探索優化銀行業分類監管機制,對不同類型銀行業金融機構在經營地域和業務範圍上實行差异化准入管理,建立相應的考核和評估體系,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廣覆蓋、差异化、高效率的金融服務。

    事實上,民資進入金融業的步伐一直沒有停止。

    繼衛生部、交通部、證監會、國資委等部門發文支持民間資本進入相關領域后,去年5月銀監會發布了《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的實施意見》,鼓勵支持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政策在不斷推進,民資在不斷呼吁,但究竟如何才能讓民資進入金融業的步伐加速?上海重陽投資總裁王慶認為,伴隨著金融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未來金融行業的壟斷格局很可能被打破,目前擴大民營資本進入金融業,并不是邀請民營企業分享金融行業壟斷利潤,而是要加劇競爭、啃硬骨頭,民營資本要想進入金融領域,首先要練好內功。

    中央財經大學教授郭田勇曾撰文指出,要讓民資真正進入金融業,要突破「兩重門」。

    據他介紹,長期以來,中國民間資本進入金融領域步伐緩慢,大部分金融機構仍以國有資本為主導。這不僅不利於民間資本的健康發展,也給中國金融業帶來了一定負面影響。目前,民間資本投資存在所謂的「玻璃門」和「彈簧門」的障礙。

    「玻璃門」主要源於對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業所存在的各種無形約束。「彈簧門」之所以存在,是由於大型國有商業銀行的壟斷優勢和民間金融機構的相對劣勢形成鮮明對比,導致民間資本被擠出。

    

 
(來源: ) 編輯:
 
北上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