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欄目  
 
   香港商報>>電子報內容>>針砭時弊
 
半數殘疾長期病患者失業捱窮
2013年 07月 09日 00:00    中國窗
 

    【香港商報訊】實習記者王珈莉報道:香港殘疾人士和長期病患者的人口中,約有一半活於貧窮線下。然而,他們基於不同原因,未能得到傷殘津貼的幫助。一項調查發現,殘疾人士及長期病患的失業率超過五成,比現時本港平均失業率高出14.7倍。整體月入中位數亦只有7900元,遠低於本港首季個人入息中位數1.2萬元。

    關注團體認為,現時傷殘津貼制度失效,促請政府全面檢討現行制度及執行情况,制訂有效的防貧和扶貧措施。

    團體轟制度失效促檢討

    香港復康會研究中心及倡議中心與「關注傷津檢討聯席」以問卷調查方式,訪問了1020位殘疾人士及長期病患者,了解他們的生活狀况和領取傷殘津貼的情况。據調查顯示,受訪者的失業率為51.5%,遠比本港一般人口的失業率3.5%高達14.7倍。他們整體每月收入中位數亦只有7900元,遠低於本港人口13年第一季度個人入息中位數1.2萬元。

    柏金遜症洗腎者申請被拒

    調查亦發現,超過六成受訪者表示曾申請傷殘津貼,當中有86人被拒。有接近三成被拒原因,是醫生認為他們的殘疾程度未達喪失100%謀生能力。復康會總監潘經光指出,受訪者的就業及收入偏低,但醫療支出大,導致入不敷支,生活捉襟見肘。他又說,現時不少殘疾人士和長期病患者不獲批傷殘津貼,但他們的需要不但跟一些獲發普通額傷殘津貼的受訪者相若,甚至在醫療開支方面有更顯著的負擔。

    陳燕本身從事驗貨工作,自27歲患上柏金遜症后,不能控制自己的身體,失業至今。她稱,曾申請傷殘津貼,但被醫生評為「四肢健全,有謀生能力」,故不獲批津貼。她說,曾在求職面試中受藥物影響,被户主看到四肢搖晃,因而不獲受聘。

    另一殘疾人士鄧志明,現年61歲,自兩年前開始洗腎。他說,插喉初期,獲批殘津半年,但其后不獲續批。然而,他仍是一個長期需要洗腎的病人,現在只能依靠自己的積蓄,去支付每個月千多元的醫療費用。

    倡設傷殘保險就業配額

    聯席指出,傷津檢討要盡快及徹底。建議短期內政府應剔除户員補償條例中喪失100%謀生能力的評估標準及批准殘疾人士以個人身份申請綜援。長期應設立傷殘保險制度及制訂殘疾人士就業配額。

    

 
(來源: ) 編輯:
 
針砭時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