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3日,為慶祝香港回歸祖國十六周年,已年近古稀的蕭暉榮帶着自己的第一個鳥蟲篆書法展,出現在媒體和公眾的面前。在受西方文化影響較深的香港,書法這個傳統的藝術形式,似乎已經很少出現在大眾的關注視線中,然而已在此扎根三十餘載的蕭暉榮卻始終堅持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並將其書法、繪畫及雕塑作品都賦予新的時代特徵。本期的商報人物專訪,帶你走進中國書畫巨匠——蕭暉榮的藝術世界。【香港商報記者 Chelly 攝影 Benson】
做書畫名家
蕭暉榮1946年出生於廣東省汕頭市朝陽區一個華僑家庭,自小便聰穎好學,對書畫更是喜愛,但苦於家庭經濟條件有限,他學畫的開支常靠打零工來維持。然而比起經濟上的困難,蕭暉榮最苦惱的莫過於學無從師,他在「鳥蟲篆書法展藝術手冊」的後記中這樣寫道:「余早年歲月艱辛,然卻自感能安貧若素,令余難以忍受者唯是藝術引路人難覓。總期望有朝一日,能親睹藝壇大師風采,親耳聆聽大師教誨。因此,常節衣縮食,盡力搜尋各類藝術資料,想方設法自闖藝術之門。」
1963年輟學之後,蕭暉榮即任縣文化館農民美術作者,創作發表作品,同時還獲得了少許稿費。之後,他與劉海粟、朱屺瞻、吳作人、王个簃、程十髮、陸儼少、唐雲、周昌谷等名家結下深厚友誼。蕭暉榮說,「這些大師從來不把我當成小輩來看待,反而視為忘年之交、筆墨知己。」儘管有大師加持,蕭暉榮從來沒有感到自滿或驕傲,他時刻銘記這些良師益友對自己的幫助和照顧,並深知要自食其力、自我發展。
多年來,蕭暉榮不斷提升自己的藝術才智與創作欲念,直到花甲之年噴薄而出。他認為中國書法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一門藝術。中國的文字,從甲骨、籀、篆、隸到楷、行、草,無不是象形的,它們都是對於世間萬物從靜態到動態的極為凝練的表現,是對於自然物象符號化的抽象。數千年來,文字創造、運用的過程,就是其逐漸藝術化的歷史,自然而然地形成並發展着無與倫比的書法藝術。著名畫家張大千為蕭暉榮的書畫才華和理念所感,親手題寫「書畫家」相贈。
傳文化精髓
說到中國的書法與繪畫,蕭暉榮將它們的關係形容為一對孿生姐妹,非但用筆的方法一致,而且對於物體、物態的抽象法則也一樣。「我們中國畫的內涵非常豐富,一個大畫家經常都是一個大書法家,因為拿筆和用筆都是一樣的,好像我今天這個鳥蟲篆,為什麽做別人不做的東西呢?我心裏的感覺是: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祖先懂的東西,如果我們不但不懂,還不重視它,那麼等於做一個不像樣的中國人。」
在市場的強烈衝擊下,蕭暉榮認為我們不能一味保守傳統,他既遵從中國的傳統文化,亦不排斥西方的先進繪畫技巧。蕭暉榮深信,之所以有愈來愈多的外國人喜歡他的作品,是因為自己從來沒有離開中國繪畫的本質。「我跟金庸也說過,如果用白話去寫小說,應該就沒有今天的市場,因為他寫的很多內容都與中國的醫學、道教、歷史等相關聯。在文學、繪畫、雕塑或其他的藝術形式中,我們都應該講求『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為了更好地弘揚中國文化,蕭暉榮於1989年創辦了香港藝苑和香港藝苑出版社。通過不斷舉辦展覽,為廣大書畫愛好者介紹中國近現代的前輩優秀書畫家,同時推出了一批有真才實學、有藝術潛質的當代青年書畫家,為中國美術界做了大量工作。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二十多年來的精心經營,香港藝苑目前已成頗具規模的藝術機構。蕭暉榮亦致力於公益事業和家鄉的文化事業建設。2010年,他所創建的汕頭藝苑文化廣場正式落成,並向公眾長期免費開放,至今已舉辦了三十多個富有影響力的展覽和活動,成為汕頭市重要的文化藝術交流窗口。
表愛國情懷
作為一位具有高尚情懷的藝術家,蕭暉榮注重在藝術創作中表達其愛國情懷和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如他筆下的梅花多表現出繁榮昌盛的時代特徵。而此次於「美麗香港‧璀璨香江——蕭暉榮鳥蟲篆書法展」中展出的書法作品同樣反映了他的這些理念。如《美麗中國》、《大繁榮》、《祖國萬歲》等,均表達了他對於祖國的衷心讚美與祝福;又如《幸福香港》、《璀璨香江》等,則表現了他對於香港特區之前景的美好祝願;或如《愛國為民》、《崇德尚藝》,則表現出他作為一位有擔當的藝術家的高尚情操;而如十二件題為《齊心》的作品,通過相近而各個不同的字體造型,表現了對於民族團結、社會和諧、祖國繁榮穩定的衷心祝福。或如《融古鑄今》,其邊款中記述了2006年9月他在日本東京日中友好會館舉辦畫展,著名書法家黃苗子為其題《融古鑄今》之事,並以此勉勵自己「須加努力」,表現出不矜不伐的大家之風。
蕭暉榮與鳥蟲篆
鳥蟲篆為篆書之一種,又稱為鳥蟲書,最早稱為鳥書、蟲書。大致肇端於春秋中後期,至戰國盛行於長江中下游地區,影響波及中原一帶,流行時間接近兩百年。鳥蟲篆主要見之於青銅器銘文,尤以兵器為多。
蕭暉榮對鳥蟲篆的喜愛,與他藝術理念中的好古、尚古的一面有關。此外,鳥蟲篆字體「多作波磔而有意求工」所產生的裝飾性、美化功能,相比於其他的書體,對擅長於繪畫的他,更具吸引力,也更有發揮的空間。
蕭暉榮筆下的鳥蟲篆,章法穩重,形態端莊,銀鈎鐵筆,圓轉自如。筆畫首尾之紋飾,或作鳥形,或作蟲形,或作魚形,或作花卉,各具其趣。他講究字與字之間的同形規避、筆畫的挪讓,如《大中華》、《大發展》、《大家》、《大量》等十多件以「大」字開頭的作品,在字形與位置的安排上都各具匠心;又如在《中華情》、《中國夢》、《中流砥柱》等作品中,相同的「中」字也處理得無一雷同;或如同樣是書寫「美麗中國」的兩幅作品,在位置的排布上卻完全不同,字形也各有區別;而如兩幅《日日是好日》的作品,「日」字多達六個,則通過筆畫首尾的紋飾和筆畫的變形,使得每個字各各不同,規整之中又富有變化。他也很注重不同字體之間的和諧,並通過釋文、邊款的豐富變化,使得整幅作品顯得整飭而不呆板,章法嚴謹又處處透出新意。宋人劉道醇論識畫之訣,嘗有六要之說。所謂六要者:「氣韻兼力,一也;格制俱老,二也;變異合理,三也;彩繪有澤,四也;去來自然,五也;師長捨短,六也。」鳥蟲篆本是「有意求工」的篆書,故而在書法的表達功能之外,與繪畫的聯繫也最為緊密。
蕭暉榮藝術簡歷
蕭暉榮,1946年生,字谷人,工花卉,亦寫山水,擅寫梅,精雕塑,喜中國美術史論和書畫鑒賞,是一位通過長期收藏、鑒賞、交遊、勤攻、悟道而登上藝術殿堂,極具大家風采之當代藝術名家。
蕭教授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開始從事美術創作並發表作品,作品多次入選全國工藝美術作品展,並先後與朱屺瞻、劉海粟、吳作人、陸儼少、賴少其、唐雲等諸多藝壇名家和學者交遊,或有作品合作。其中國畫及雕塑作品為海內外藝壇所矚目,被譽為「現代中國畫巨匠」。
蕭教授作品分別入藏全國政協、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中央統戰部、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美術館、釣魚台國賓館、中國雕塑院、北京奧組委、香港中聯辦、香港文化博物館、東京日中友好會館、台北國父紀念館、南京等,南京梅花山和汕頭市分別設有永久性的「蕭暉榮梅花藝術館」和「蕭暉榮藝術館」。
蕭暉榮星——首個以中國書畫家命名的小行星
2013年1月,國際小行星中心和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准,將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於2008年3月3日發現的國際永久編號為188973小行星正式命名為「蕭暉榮星」,是首位中國畫家獲此殊榮。
「蕭暉榮星」由江蘇海外聯誼會提名,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申報後最終得到批准。過往能夠「上星」的中國人物並不多,而且必須是在其所屬界別有突出貢獻者才可獲此榮譽,如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與著名文學家巴金等。對蕭暉榮來說,能夠成為首位獲得小行星命名的中國書畫家,具有雙重意義,因為他從1963年開始美術創作並發表作品,到現在正好是50年整,能夠把小行星命名為「蕭暉榮星」,正是送給蕭暉榮教授從藝50年的最佳賀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