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欄目  
 
   香港商報>>電子報內容>>今日吉林
 
為家園織篱 保發展永續
2013年 07月 25日 00:00    中國窗
 

    為家園織篱 保發展永續

    --吉林「生態省」與文明建設紀實

    

    「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建設美麗中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要內容。」日前,習近平在寄語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3年年會時如是說。生態文明建設是中共十八大提出「五位一體」發展戰略的重要構成,是一個貫穿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的基本國策。

    地處中國東北生態屏障戰略要地的吉林省,既是生態大省,也是生態文明中國夢使命的主要承擔者之一。早在2001年,吉林省就啟動了生態省建設,規劃用30年時間,在全省建立起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環保型效益經濟體系,把吉林省建設成為經濟比較發達、社會文明進步、生態環境優良、資源永續利用的生態省。在2013年吉林省經濟工作會議上,省委書記王儒林明確了「山清水秀、生態宜居的美麗吉林」的生態文明建設目標,提出了讓生態成為經濟發展強大競爭力的融合發展理念,以及進一步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的生態文明建設模式。自此,生態吉林由方向與模式探索進入全面戰略推進的新時期。

    

    建設生態文明的吉林路徑

    習近平所闡釋的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是以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為理念,具體路徑是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為子孫后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清生產生活環境的全方位路徑。

    在十八大提出「五位一體」發展戰略后,吉林省「生態省」建設也迅速進入了一個新階段。省長巴音朝魯在2013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了在未來五年內,吉林省要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實現新跨越,提高生態文明意識和可持續發展意識,加強產業結構調整,加強清潔能源的使用;依託優勢自然資源,通過發展生態經濟,推進生態城鎮化,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生態吉林」。

    白山黑水之間的吉林省具有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東部,巍峨的長白山原始森林,浩瀚的林木、豐富的物種、優良的中草藥、碧波蕩漾的長白山天池都在皚皚白雪邊俯瞰著吉林;中部,松花江畔,雄偉的松花江大橋上車水馬龍、濤濤的江水中無數魚蝦在歌唱、江畔的淡水養殖業如雨后春筍;西部,查干湖的冬捕熱火朝天、柯爾沁草原牛羊成群。但由於過去多年的重開發、輕保護,生態環境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壞。森林品質下降,覆蓋率降低,幼林比重過高,耕地面積減少,礦山開采過度,水域河流污染等問題接踵而至,嚴重制約著吉林省的長足穩定發展。因此,堅持經濟發展與自然協調的原則,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和城市建設勢在必行,這是歷史的考驗,也是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難得的機遇。

    2001年,吉林省下發了《吉林省生態省建設總體規劃綱要》,這一年也成為吉林省生態省建設的第一年。根據規劃,到2030年,將全面達到生態省各項目標,形成以綠色經濟為標誌、高新技術為支撐的生態環保型效益經濟體系,展現吉林省綠色經濟強省形象。戰略實施以來,綠化美化吉林大地,實施了一大批生態建設工程和節能減排工程,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有力地推動了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經濟發展,開創出吉林生態文明建設新局面。

    2011年,吉林省GDP突破萬億元大關,而僅僅在這一年的時間里,吉林省共實施減排項目418個,拒批危害生態安全和沒有環境容量地區的新建項目300多個,實現了發展與環保的雙贏。同時,吉林省依託自身的資源環境,以綠色名牌產品為先導,重點發展可持續效益農業、生態林草產業、綠色車輛工業、健康產業、生態旅游產業、清潔能源產業、環保產業以及高新技術產業等10個重點生態經濟產業,創建了一批生態經濟產業基地,培育了一批適應國內外市場需求的名牌產品,促進了吉林省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優勢產業的發展。要發展,也要生態,更要發展與生態互融互促。吉林省生態文明建設是全方位的,貫穿於城鎮化、工業化與農業現代化,形成了生態吉林路徑。

    用世界眼光定格生態城鎮化

    加快推進城鎮化毫無疑問已成為中國可持續發展的新助推劑,因此人人心目中都有一個城鎮化的夢想。王儒林為吉林省城鎮化夢想確立的方向是生態城鎮化,他說,這將是最有吉林特色的城鎮化。

    作為一個「老吉林人」,王儒林在不同時期曾多次說過要突出森林城建設。目前,長春市净月潭有100平方公里的人工森林,是全國最大的,有人說是亞洲最大的。王儒林指出,長春市要積極謀劃城市周邊的綠化,包括濕地的1000平方公里的森林城,讓森林擁抱城市,讓城市走進森林;吉林市作為山水城市,可以說是北方的杭州,特別是長吉兩市之間,東南是長白山脈,西北是大黑山脈,中間是伊舒地塹,這是大自然賜予吉林的綠色寶地,全國獨有。「我們必須具有世界眼光,高標準地把長吉城市一體化規劃好、建設好。」

    長春市在推進產城融合的城鎮化戰略中,一方面工業退城進園(各類開發區),一方面注重各類產業園區的生態建設,比如長春市高新區,在其北區的長東北核心區投巨資建設了國家濕地公園。2012年,長春市城區空氣環境品質優良率達到了94.3%。長春市蓮花山生態旅游度假區則是發展與生態完美結合的典範。該項目總投資60億元,占地5.7平方公里,主要由退耕還林生態旅游示範區、農林生態示範區、生態居住區及生態綜合配套區組成,是集滑雪場、高爾夫、會所、溫泉、星級生態酒店、康復中心、網球中心、賽馬運動俱樂部、生態旅游別墅及住宅於一身的世界頂級的以農業生態為主題的休镕旅游基地。

    在建設中,蓮花山作為長春市產業轉型升級的一個重要載體,著力實施「開發開放、創新引領、生態先行、環境立區」戰略,進行保護性開發建設。在謀劃未來產業時,清晰地勾勒出一條「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路徑--秉承「綠色低碳環保建設」和「生態修復」理念,吸納國內外區域生態保護的先進經驗,按照不同區塊的生態承載力要求,進行不同的生態產業落地,通過生態補償達到生態環境和經濟發展的均衡,實現在發展中保護生態的目標。

    長白山腹地的撫松新城,可以說為全國生態城鎮化樹立了一個樣板。新城總規劃面積約500平方公里、城市用地面積50平方公里、人口容量為40萬人、建設期為2010-2020年。規劃「一帶、三心、五區」:沿交通廊道形成的城市發展帶;以長白山旅游服務區為主中心,以松江河、撫松鎮各為副中心;撫松鎮教育文化生活區、興隆生態農業服務區、長白山旅游服務區、松江河臨港物流加工區、長白山體育休閒度假區。2020年,新城將成為生態環境優美、文化魅力獨特、社會文明祥和的生態之城、休閒之城、田園之城、和諧之城,成為「國際生態旅游城市」。形成生態旅游產業綜合體,走向生態經濟、綠色經濟的軌道;成為吉林省發展低碳經濟的區域性典範。打造出吉林省東部山區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和增長極、國家生態經濟開發的典型地區和生態文明的典範。

    ■鏈接一 長吉一體化生態走廊

    俯瞰吉林版圖,净月潭、蓮花山、石頭口門水庫、北湖、卡倫湖、星星哨水庫、松花江、飲馬河、松花湖、龍潭山、北山、蓮花山、大黑山……星羅棋布點綴於長春市、吉林市一體化區域。長春市擁有森林城的美譽,吉林市一直以山水城市著稱。長吉一體化,生態先行,長吉兩市GDP占據全省60%以上,這些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基礎雄厚的生態產業相結合,體現著最具吉林特色的生態城鎮化發展建設。目前,長春市、吉林市已經在多方面逐漸形成一體融合發展的趨勢,特別是在生態方面的銜接和擴展,長吉一體化追求「生態、人文、綠色」,兩大生態城整合成生態圈,保護水源、增設綠地、建設園林,建設宜居城市,打造美好鄉村,實現山、水、城、林、人和諧共生,建設吉林省生態文明的走廊。

    按照這個原則,長春市加快打造1000平方公里規模的城市森林,真正把長春打造成天藍、地綠、水净、城美的綠色宜居森林城。吉林市將向低碳樣板城市建設邁出大步,總投資824億元的300個節能減排項目預計2014年將全部投用,著力推進產業低碳化、主要污染物減量化、交通清潔化、可再生能源規模化發展。

    ■鏈接二 吉林省已建10個國家級濕地公園

    為加快生態城鎮化建設步伐,吉林省自2007年開始重點開展了城市濕地公園的建設工作,已建設國家級濕地公園10個,恢復城市濕地面積9131公頃。

    濕地在城市生態文明建設中起著關鍵性作用,有著「城市之腎」的美稱。城市濕地公園生態系統是城市及其周邊人民生產生活和經濟發展的重要綠色屏障及生態安全保障,對於保護該地區的生產生活環境,保障和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近年來,吉林省成功建立了大安嫩江灣、扶余大金碑、榆樹老干江、梅河口市磨盤湖、大石頭亞光湖、長春北湖、大安牛心套保、遼源礦山、鎮賚環城、東遼鴜鷺湖等10個國家級濕地公園,其中,城市濕地公園占已建國家濕地公園(試點)的60%。上述濕地公園的建立,使得吉林省東、中、西部重點區域面積9131公頃的城市濕地得到了有效保護。

    在長春市中心城區東北部長東北核心區,伊通河下游新建長春北湖國家濕地公園一處,總面積1182公頃,目前已累計投入資金10多億元,形成湖面200多公頃,建設路橋30多座,修建道路6.8公里,種植喬灌木7.5萬多株。該公園建設已初具規模,并於2011年承辦了第十二屆長春國際雕塑展。

    在遼源市中心城區西北部,原遼源煤礦采煤沉陷區舊址,新建國家級濕地公園一處,面積862公頃,目前已經進行了大規模的植樹造林,對退化濕地進行了修復和重建。該濕地公園建設對於改善民生、加強區域濕地生態保護、促進全國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城市資源可持續利用協調發展,都具有重要示範意義。

    在大安市城區東北部,距城區僅1公里建設了嫩江灣濕地公園。地方政府已累計投資1.4億元用於開發建設,建濕地調節閘,向嫩江灣濕地一次性補水300萬立方米,使葦塘和泡沼得到了較好恢復。同時植樹12萬多株,在核心區實施了路、橋、涵、閘等10項工程,一個集臨水觀光、游船垂釣、天然浴場、魚宴品評、休閒娛樂於一體,具有濃郁嫩江氣息的城市濕地景觀帶粗具規模。    吉林省林業廳編制了城市濕地化建設的長遠規劃,規劃在長春南溪、長白泥粒河、雙陽湖、九台飲馬河、通化英額布建設5處國家級濕地公園,在長春蓮花山、雙遼茂林、敦化六頂山、蛟河拉法河、遼河源、洮南蛟流河、松原三江口、汪清東林、和龍亞東等地建設7處省級濕地公園。鼓勵和支持中心城鎮充分利用流經城區的河流,特別是結合城市污水净化處理工程,建造一批城鎮濕地公園。規劃在不久的將來,全省每個城鎮政府所在地至少建設1處濕地公園,力爭50%的縣城實現一城一園,讓濕地公園在調節氣候、美化城鎮環境、提升城鎮知名度和美譽度、促進城鎮經濟社會發展中進一步發揮重要的作用。

    生態農業的現代化崛起

    生態農業的發展在吉林省生態經濟發展中占主導地位,有「中國三大糧庫之一」之稱的美麗吉林,土地肥沃,農業發達,因此發展生態農業,是建設「生態吉林」的重中之重,也是首要發展目標。吉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生態經濟發展,在「十二五」規劃初期,可持續效益農業建設、生態草場建設、有機健康食品建設已經成為全省農業的主導產業之一。

    吉林省生態農業的迅速發展主要體現在三方面。一是依託有力自然環境,建立以長白山、松花江、查干湖、西部草原濕地為中心的生態產業園區。具體表現為:建立以長白山為中心的林業基地、中藥材基地、菌類養殖基地、動植物養殖基地;建立以松花江、查干湖為中心的淡水養殖基地、果類基地、漁業基地;建立以柯爾沁草原濕地為中心的畜牧業基地、濕地養殖基地。二是充分利用高科技、新技術,實現全省農業的機械化,提高農民知識水平。三是施行產業化管理,逐步實現農業產業化、一體化、多元化。

    同時,吉林省積極探索農業生態循環經濟。目前吉林省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模式主要可以分為五種典型模式:一是「四位一體」大棚蔬菜種養沼氣農業生態循環經濟模式;二是種植業與養殖業二位一體農業生態循環經濟模式;三是種植業與畜禽養殖業和水產養殖業三位一體農業生態循環經濟模式;四是種植業與造酒和養牛業三位一體農業循環經濟模式;五是種植業與食用菌產業二位一體直鏈式農業生態循環經濟模式。

    再過十年,吉林省將成為國內最具潜力及爆發力的農業產值區。

    作為生態建設的主體,林業在建設生態文明中具有特殊地位并肩負光榮使命。吉林省在過去十年紮實開展造林綠化工作,生態建設成效明顯。目前,吉林省林業用地面積929.2萬公頃,有林地面積為828.1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為43.7%,活立木總蓄積94208萬立方米,實現了森林面積和蓄積雙增長。

    為進一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從2013年至2020年,吉林省將繼續在吉林省範圍內開展大規模的群眾性綠化美化活動--第二個十年綠化美化吉林大地活動,為城鄉居民提供良好的人居生態環境,為吉林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的資源支撐和生態保障。按照建設生態文明的總體要求,增大綠量,突出美化,打造精品,進一步改善城鄉生態環境,為建設生態文明、構建和諧社會奠定基礎。

    ■鏈接三 長春市農業生態主打綠色品牌

    長春市政府在日前召開的全市農村工作會議上提出,未來五年將著眼於農業生產安全和農產品品質安全,培育和打造一批具有較高知名度和長春特色的綠色農產品品牌,全力打造健康食品城和生態農業大市。

    全面推廣實施「沃土工程」,推廣高標準機械深松、保護性耕作和高光效農業,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積極發展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農業,擴大秸稈還田覆蓋面,促進畜禽糞便與生活垃圾轉化利用,加強廢弃農藥農膜回收,減少二次污染,推進形成「資源-產品-廢弃物-再生資源」的循環農業方式。繼續實施農村沼氣工程,大力推進農村清潔能源建設,不斷增強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

    推進實施「農業生態建設工程」。加強林業生態體系和產業體系建設,大力發展綠色農業、生態農業。加快建立完善的農業標準體系、農產品品質安全體系,推行產地准出和市場准入制度,開展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逐步實現「按標生產」、「憑標流通」。加強無公害農產品、健康食品、有機食品基地建設和認證工作,發展無公害、綠色和有機農產品基地分別達到500個、200個和50個。培育和建設綠色農產品批發市場和連鎖超級市場,對蔬菜、果品等重要農產品批發市場實行全天候檢測監測,實行多部門共同監管、聯合執法,打造農產品品質安全的「放心城市」。

    生態工業化的吉林制造

    從新能源、新材料,到生物制藥、循環化工,吉林省因獨特的資源環境、工農業基礎,使之具備了發展全方位生態型工業的基礎,而以創新驅動為制高點的新型工業化戰略,描繪出了全方位生態型經濟的吉林版圖。這是吉林省作為大國生態屏障之外的另外一大貢獻,也是更為重要的貢獻。

    近年來,吉林省積極培育新材料產業,圍繞碳纖維、功能高分子材料、硅藻土深加工等前沿產品進行謀劃,強化技術創新和產業創新,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作為全國最大的碳纖維原絲生產基,吉林化纖集團從2009年1500噸原絲生產線投產,到2010 年1月國家科技部將吉林市認定為國家碳纖維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極大地帶動吉林省碳絲及其深加工制品產業的發展。產業集聚也就此產生,中鋼江城碳纖維制品有限公司、吉研高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原絲碳化企業都聚集到這里,有力地推動了這一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

    新能源電動汽車也是吉林省「十二五」規劃中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近幾年來,吉林省的鋰動力電池技術日臻成熟,由東北師範大學和遼源彤坤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共同開發的新型鋰離子電池材料磷酸亞鐵鋰及其動力電池,標誌著吉林省動力電池產業化邁出了新的步伐。清潔能源方面,吉林在全省範圍內實施一系列新能源利用工程,包括太陽能示範工程,秸稈發電、秸稈制糖等行業。

    2012年初,坐落在吉林市化工循環經濟示範園區內的龍運化工公司,用污水處理廠的活性乾化污泥,生產出了可降解塑膠。這個項目的啟動,標誌著吉林市化學工業資源循環利用,步入「吃乾榨净」和近「零排放」的新階段。拉出一條條具有循環經濟特色的產業鏈。二氧化碳過度排放,是造成地球溫室效應的主要原因。過去,園區內的合成氨、環氧乙烷和酒精等裝置空排二氧化碳問題嚴重。如今,他們投資建成了一套年處理10萬噸二氧化碳的裝置,并以二氧化碳為原料,生產可降解塑膠等產品。園區內有一家再生資源公司,每年從全市回收廢舊物品50餘萬噸,然后進行分類加工。如今,這個專「吃」垃圾的企業,被國家發改委確定為國家級循環經濟試點單位,年實現銷售收入10億元。

    工業不再是環境污染的罪魁禍首,而是生態保護與環境建設的主體;生態建設不再是簡單治理的投入,而是更大經濟效益的溢出。生態吉林已如此紮實。

    ■鏈接 四長春净月高新區的生態化運營模式

    近年來,長春净月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依託生態資源優勢,踐行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的理念,加快推進重大產業項目建設,培育新興產業,挖掘新經濟增長點,為長吉一體化發展提供強力支撐。

    立足全區的林水資源,做深、做實、做活「生態運營」這篇大文章,全面提升生態環境品質。為了讓「天然氧吧」和「城市花園」更迷人,有效提升區域生態品位,他們做了大量的增綠、復綠、護綠工作,對生態核心區域實現「三退三增」,即「退耕」、「退企」、「退屯」,「增綠」、「增色」、「增景」,逐步實現一溝一品、一溝一色、一溝一景的特色景觀。

    立足功能定位,打造立足長春市、服務長吉圖、面向東北亞的總部基地。基地規劃面積10平方公里,依託彩宇大街沿線的高速公路相鄰南北區域,重點集聚省內名企總部、國內大集團東北區域總部以及面向韓、日、俄等國家的研發、營銷、投資、結算等專業職能總部進駐,建設區域經濟合作的管理調控中樞,重點發展商務、商貿、金融、公寓、星級酒店等高端服務業態。年初以來,重點引進和建設了一批大企業集團的區域性融資中心、結算中心、研發中心、管理中心、公關中心。

    探索服務業與高新技術產業融合發展的方式。在「高新、高端、高效、高潔」的發展模式下,重點發展總部經濟、現代商貿、會展博覽、科技研發、旅游休閒等生產性服務業,實現綠色發展。2006年至2011年,高新區服務業項目累計完成投資1118.2億元。省、市重大平台載體項目紛紛入駐,包括一汽啟明軟件園、東北師範大學理想軟件園、省廣播電視網絡中心、省科技文化中心等重點項目;重點建設了中國農業科技東北創新中心、東北師範大學國家生物產業公共實驗中心、省人體組織干細胞產業化基地等產業平台。服務業發展呈現出規模加速擴張、品質快速提升的良好勢頭。

    ■鏈接五 2013年吉林省旅游主打生態牌

    目前,吉林省旅游業處於重要戰略提升期和黃金發展期,2012年旅游業總收入實現1180億元,旅游人數達到了8977萬人次。2013年,計劃旅游總人數力爭突破1個億,旅游總收入力爭實現

    1450億元。通過這樣的產業規模和旅游人數增長,也使得吉林省初步確立了中國養生旅游名省、中國生態旅游名省、中國滑雪大省、東北亞重要旅游目的地這樣一個長遠目標。

    作為全國生態資源比較豐厚的省份,吉林旅游產品也都是圍繞著生態資源來打造。像長白山、松花湖、查干湖、龍灣等,這些生態資源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吉林省旅游業發展的生命和源泉,如何開發、利用好生態資源?經過反覆研究,吉林省旅游局決定突出「生態牌」。吉林省旅游局負責人表示,要做好生態旅游,根本上是要體現產業的科學發展,體現旅游產業的可持續性,必須遵循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思想理念。所以必須樹立「保護第一」的思想,這是一個指導思想,也是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建設生態文明的具體體現。在產業發展的結構上,過去更多發展的是旅游觀光型產品,現在逐步由觀光型向休镕度假轉變。

    吉林省的旅游產品結構應該是由觀光、休镕、度假以及修學、養生相結合的綜合性旅游產品結構。其中,冬季滑雪是在全國冬季旅游項目中具有絕對優勢的資源。不僅雪質好、雪量大、雪期長,而且山體條件好。而夏季吉林省的生態也是避暑、度假的理想去處,有森林、草原和濕地,這些資源為廣大游客提供了非常好的歇息地和旅游度假地。

    香港商報記者 冀文嫺 常豔華 實習記者 冷山花

    

 
(來源: ) 編輯:
 
今日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