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欄目  
 
   香港商報>>電子報內容>>今日吉林
 
承載糧安天下任 吉林重修農耕道
2013年 07月 31日 00:00    中國窗
 

    作為農業大省和商品糧輸出大省,吉林承擔著國家糧食安全的重任。而其推進農業產業由傳統型向現代型轉變的創新實踐,為中國這個農業大國解決「三農」問題提供了重要的路徑參考,并展現了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獨特價值。

    2012年,吉林省糧食總產達到668.6億斤,創歷史新高。林業、畜牧業規模經營、人參進入新資源食品、棚膜蔬菜生產、新農村建設等取得重要進展。這些成果的取得與其積極開展的農業現代化探索密不可分,其中包括通過土地經營權流轉提升集約化經營水平,通過農業科技化提升農業產業產出效益,通過產業化推進提升農業產業綜合效益,通過品牌化經營提升農產品附加值等。

    省委書記王儒林指出,農業是吉林省最有優勢、最有潜力、最有競爭力、最有標誌性意義的產業。省長巴音朝魯表示,吉林省將進一步加快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2013年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將冲刺700億斤階段性水平,畜牧業將實現四年提升計劃目標;到2015年,吉林省將建立起現代農業基礎保障體系,開放統一、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在全國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香港商報記者 冀文嫺 常豔華

    

    為農業現代化植入科技內核

    一公頃耕地產出2萬斤玉米,這不是中國「大躍進」時期的「放衛星」,而是地處世界黃金玉米帶的吉林一個紮紮實實的農業科技化成果。

    王儒林曾反覆強調的「高光效」玉米種植技術,由中科院長春地理所研發,可以將玉米單產提高15%到17%,最高的增產記錄是23.7%。2013年,吉林省將這項技術的應用推廣到了200萬畝。

    任克軍告訴本報記者,未來五年,吉林省將圍繞糧食、畜牧、林業、特產和農產品加工五大主導產業,深化農業科技體制改革,大力推廣和集成應用先進技術,建立健全農業科技創新、推廣與應用、服務體系,努力提高科技對農業的貢獻率。力爭到2017年,糧食總產量達到750億斤;畜牧業總產值1760億元;園藝特產業產值1800億元;農產品加工業銷售收入6500億元。

    2012年,吉林松原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挂牌,該區曾是吉林省唯一的省級農業開發區,晉升國家級后,將通過10年的建設和發展,全力打造國內一流的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園區包括核心區、示範區和輻射區。核心區是園區建設的重中之重,共規劃6個功能園,包括糧食綜合生產示範園、蔬菜示範園、畜禽養殖園、水產養殖示範園、農產品加工物流園、科技綜合服務園等。

    松原市長嶺縣的長嶺現代農業示範園,主要負責全市農作物新品種、新技術的試驗示範工作,為全市農業新技術推廣提供可靠的、符合客觀實際的依據。正是其田間示範的玉米大雙覆膜種植技術,可以使一公頃玉米品增收2萬斤。

    吉林市昌邑區昌全農機生產專業合作社注重新機具、新技術引進,強化農機農藝相融合。合作社引進購置了水稻插秧機、播種機、水稻收穫機、大型拖拉機及配套水稻攪漿機、旋耕機等設備,在市農機推廣中心幫助、扶持、指導下開展了多項農機與農藝相結合技術試驗。舒蘭市平安鎮是吉林省10強鎮之一,幾年來十分重視農業機械化發展。目前全鎮註冊農機專業合作社4個,農機大戶10個,他們組織本地農機大戶和農機服務組織成立農機作業服務隊,實現「三統一」即統一聯繫作業、統一收費標準、統一調配機具。不僅合理配置了機械設備,優化了存量機械裝備結構,而且通過聯合增強了融資、團購能力,還可以享受更多的優惠政策,使集成配套能力得到極大提高。

    中國特色的農業集約化道路

    在談到農業現代化時,王儒林說,首要就是創新農業生產經營體制。

    集約化、規模化、高度組織化,無疑是世界農業現代化的基本特徵。而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形成的家庭承包經營體制,在激發農業生產力的同時,也形成了以農戶為主體的分散經營格局,成為農業生產力的新制約因素。但基於農村人口龐大、就業需求和目前的工業化水平,中國不可能走西方的高度集約化道路。    

    200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了「新土改」政策:在保持農民承包土地權益的同時,加強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和服務,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2012年,中國十八大提出了包括鼓勵發展家庭農場等適度集約化思路。中國特色基本確立。

    吉林省農委黨組書記任克軍告訴本報記者,近年來,吉林省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試點工作進展順利,同時積極穩妥地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2012年,各地逐步探索建立了土地流轉信息收集、信息審核、信息發布、價格指導、競價發包、檔案管理、信訪接待、糾紛調處等制度,修訂了土地流轉合同文本,規定了土地流轉流程,切實規範土地流轉。地方的創新實踐不斷涌現。

    四平市在縣鄉兩級搭建了土地流轉服務平台。雙遼、伊通作為吉林省農村土地流轉第一批試點單位,積極先試先行,目前初步形成了屯有信息員、村有服務點、鄉有服務站、縣(市)有交易中心的市場服務體系。磐石市等建立了農村土地流轉管理服務中心。白山市江源區制定了政府補貼、貸款幫助等方式,建立產業化基地,有力地促進了土地流轉。目前,全省農村土地流轉總面積885萬畝,占承包地總面積的14%。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全面完成。

    土地經營權流轉為農業規模化、組織化經營提供了基礎。在這個基礎上,吉林省各地因地制宜地開展了適合國情的農業生產組織方式變革探索。

    吉林市昌邑區孤店子鎮大荒地村通過「村企合一」的模式,使村民與企業之間結成了統一的利益共同體,實現了資金、技術、信息、管理、人才、土地等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以龍頭企業東福公司為主體構建了「公司+基地+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2012年東福公司與7840戶農戶簽訂了綠色水稻生產訂單,訂單面積達7700多公頃,帶動周邊12個村發展綠色水稻,年可增加農民收入2250多萬元。根據建設吉林市大荒地生態農業產業示範區的規劃,東福公司將實行集約化生產,農民以土地入股,成為產業工人。

    白山市臨江區鬧枝鎮黑松村則走出了一條「企業+合作社+農戶」的道路,帶動黑松村走上迅速發展的道路,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創辦了黑松甜玉米協會,帶動黑松村甜玉米產業發展的同時,還帶動螞蟻河、四道溝等4個鄉鎮18個村1000餘戶農民發展了5000餘畝甜玉米產業,增加農業產值1750萬元。

    任克軍說,目前,全省農民合作社已經發展到了30760家。

    以工業化思維謀劃農業產業化

    高度產業化是現代農業的發展趨勢。吉林省堅持把產業化經營作為發展模式,堅持用工業化思維謀劃農業,充分利用農業資源優勢,做大做強農產品加工業,延長產業鏈條,細化分工協作,完善利益聯接,提高產業關聯度和集中度,加快把農產品加工業培育成為占據行業高端的未來發展新優勢,成為帶動現代農業發展的主導力量和支撐全省產業結構優化的優勢支柱產業。

    任克軍告訴本報記者,2013年,吉林省農業產業化重點加強10個農產品加工示範區建設,啟動建設投資3000萬元以上的項目150個。提升龍頭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加大市場開拓力度,強化龍頭企業品牌建設。

    吉林省地處世界黃金玉米帶,玉米年產量1900萬噸,名列全國第一。其中,長春市的玉米產量在600萬噸左右,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具有發展玉米深加工產業得天獨厚的優勢。長春經開區玉米工業園的龍頭企業--長春大成集團已完成了從種植基地到初加工,再到精深加工的產業布局,賴氨酸產量居世界首位。據了解,目前吉林省玉米加工企業已達500餘家,大成集團之外的玉米加工企業,可實現產品配套和產業鏈接,對於玉米產業的深化和擴展起到促進作用。今年,其玉米生物化工產值將達到630億元,2020年將突破1500億元。

    隨著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邁進,松原正在終結農副產品生產加工業「散、亂、弱」局面。松原農業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是國家和吉林省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前郭的稻米、扶余的花生、寧江的果蔬、乾安的黃小米和長嶺的粉條都各具特色,但一直叫不響、打不出去、賣不上價;農產品加工企業有680多家,但單打獨斗的多,成氣候的少,而且競爭激烈,帶動能力差。隨后,松原糧食集團公司揭牌成立。在其后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前郭、扶余、乾安、長嶺縣和寧江區5家子公司也先后組建成功,并正式啟動運營。通過資本聯接,實現「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民」的模式,將國有資本、民營資本、農業合作社進行有機結合,由分散向核心集中,通過資本這一條線,把土地資源、民營資產、國有資本聯接到一起,把優質糧食、知名品牌、廣闊市場聯接到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條和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捆綁式推進,集團化發展。撫松縣快速推進「人參產業振興工程」,規範栽培、科技研發、培育龍頭、打造品牌和挖掘文化齊頭并進、相輔相成,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撫松縣地處長白山腹地,是道地性人參的主產地,被譽為「中國人參之鄉」,是全省15個人參原產地域縣(市)的中心產區。經過多年建設,撫松已形成人參栽培、加工和經銷的產業集群態勢。吉林撫松人參產業園區是全省第一個人參產業專業園區。該園區設有精深加工、初級加工、集散銷售、科技研發、旅游文化和人參種植六大功能區。經過5年建設,引進了撫松參美化妝品有限公司人參化妝品生產線、修正修養堂健康產業集團股份公司人參健康產業園、撫松縣參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人參產品研發、南京同仁堂長白山撫松人參產業基地等27個項目37.34億元投資,培育了國家、省、市級龍頭企業17戶,初步形成了人參工業的集約化、集群化發展格局。

    深耕品牌化的高附加值

    這是一筆數額驚人的賬目:2012年吉林省的水稻產量是124億斤,折成大米將近100億斤。現在超市的大米均價在每斤3元錢左右,如果1斤大米增加1元錢,就是100個億!算這個賬的是王儒林,他要求加快農業品牌建設。

    品牌化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高點戰略。近年來,吉林省通過實施名牌產品和馳名商標、著名商標推進戰略,依靠品牌開拓市場,整合資源,形成了群體優勢。鼓勵同類企業向名牌企業和名牌產品靠攏,支持名牌企業通過收購、聯營等方式,與同類企業合作,促進農業各類生產要素向名牌產品集聚,增強市場開拓能力。重點在大米、人參、鹿茸、食用菌、葡萄酒、肉牛、肉鸡、生豬等產業進行品牌整合,集中力量打造吉林特色的知名品牌。

    7月13日,吉林市被中糧協授予「中國粳稻貢米之鄉」稱號,為吉林省在玉米之外打造新的大米品牌形成了強力支撐。

    目前,吉林糧食集團梅河穀物有限公司的「吉糧梅河」牌、吉林東福米業的「大荒地」牌、遼源德春米業的「御泉」牌、長春禾豐米業的「關東禾豐」、上禾現代農業的「聖水禾」牌等在市場上名聲鵲起,在高端市場占有一席之地。永吉、舒蘭、九台、前郭等稻穀傳統優質產區,也涌現了一批精品米加工企業,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有了穩定的銷售範圍,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

    松原糧食集團有限公司將立足於松原的稻米、花生、雜糧、粉條、蔬菜等優勢農產品資源,全力打造「查干湖」品牌。松原糧食有限公司,由市政府出資註冊成立,作為松糧集團的母公司,經營糧食及農副產品生產、加工、購銷,負責經營「查干湖」牌系列農產品,極大提升了松原農副產品生產加工企業在全國食品行業的核心競爭力。

    坐落在農安縣工業集中區的吉林康大食品有限公司由中國康大食品有限公司投資建設,是集肉兔繁育、養殖、屠宰、加工、銷售於一體的一條龍生產加工企業,是康大集團實現產業擴張,打造「中國肉兔產業第一品牌」的戰略舉措。公司現已通過了美國FDA註冊產品遠銷歐盟、俄羅斯等市場。

    從集約化、科技化,到產業化、品牌化,吉林省的農業現代化之路就是一次重修中國千年農耕道的「新農業革命」,讓一個夕陽產業變成了朝陽產業。

    

 
(來源: ) 編輯:
 
今日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