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可於8月中,遇到「雨量」極大的英仙座流星雨,可惜一個台風尤特,徹底打碎了一眾星星發燒友的美夢。雖然不能在七夕欣賞到壯觀的流星雨,但趁着現在開始秋高氣爽的日子,相約朋友和愛人,到高地賞星及拍攝星軌,不失為一件賞心樂事。很多人看到星軌照,都驚訝以為很難拍攝,但其實影星軌一點也不難,今次就請來本地資深「追星族」FelixChe-ung,教大家影星軌的秘訣和心得吧!文:Echo 圖:FelixCheung
資深「追星族」教路
八十后資深「追星族」之一,追星多年,愛於都市各處拍攝銀河和星軌。
歡迎與各路「追星族」交流心得。
My email:felixcheung329@gmail.com
影星軌實戰技巧
星軌就是指繁星劃過長空的軌迹。因地球自轉是由西向東,所以我們看到天空中所有的星宿都是東起西落。正確來說,是地球在動,并非它們繞着地球而走。星軌形成的原理,和Light Painting的原理大同小异,都是在漆黑的背景上,利用發光的東西繪畫,只是由星星充作畫筆而已。
有一些星軌照是圓的,有一些星軌照則是平均的射線狀,想要拍攝出理想的星軌圖案,首先要了解一下地球自轉的原理。地球是由西向東自轉的,由於是自轉,自然就有軸心,情况就像一個地球儀,除了圓心,其他位置都是沿着軸心轉。而這個軸心,大概就是指向大家熟悉的北極星方向,所以在地球上看北極星,會發覺只有它的位置是不變的。只有在拍攝時,鏡頭包含到北極星,拍出來的星軌就會呈圓形,相對鏡頭指向別處,影出來的效果就會是平均的射線狀星軌。
影圓星軌三大步驟
第一步:尋找北極星
當了解到地球自轉的原理,接下來的難題就是「怎樣找出北極星呢?」在滿天星斗下,要找出一顆小小的北極星有難度,但只要學會找出它附近的較明顯的星座猁猁仙后座和北斗七星就不難。當到達拍攝場地,可用指南針找出北方,在該方向,輕易用肉眼就會看到仙后座和北斗七星。仙后座形狀像一個「M」字,而北斗七星形狀就像一個盛水用的杓子,如圖所示,在這兩個星座中間就是北極星。
另外,也可以用手機app「SkySafari」找出北極星位置,只要把電話舉向不同方向位置,電話中的GPS系統就會自動在螢幕上顯示該方向的星星名稱,非常方便。不過,也要留意上到高山或偏遠的地方拍攝時,數據接收未必良好的問題。
第二步:拍攝星軌注意事項
將單反相機固定在三腳架上,對準正北位置,一般來說,最好還要將鏡頭的仰角從水平向上調高少許,約21.5°會更好。另外,拍攝星軌都在無光害的山區上,在晚上的風往往較大,所以買腳架時,也要選一些較穩定的腳架。
接着在相機功能調校方面,主要是留意光圈、ISO和曝光時間三項因素。在光圈方面,由於點和線只是二維平面空間,不用考慮遠近的問題,所以光圈可以盡量地大。這樣可以吸收更多光線和令星軌線條更粗、更明顯。至於ISO方面,一般來說,800至1600ISO已經足夠,因為再高的ISO值雖可令星軌更明顯,但同時會產生礙眼的噪點。
至於星軌線的長短,就與曝光時間有關,星軌的長或短都會有不同的效果,可因個人喜好而決定。地球自轉每小時以15°運行,即是說曝光一小時,拍的星軌的長度也不是很長,所以有時拍一張照片可能要花上好幾小時。
第三步:電腦合成
以前的底片相機,長曝5、6小時光也不是問題,但現在的數碼相機,是用數碼電子去記錄圖像,所以若長時間曝光,機件會產生很多噪點,影響照片畫質。所以一般來說,星軌發燒友都會配合快門線,讓相機自動每曝光30秒就拍一張照片,回家后再將這些斷斷續續的星軌照片,用電腦程式「Startrails」連在一起,以避過機件產生的噪點問題。
影星軌必備器
1/單反數碼相機
2/廣角鏡
3/穩定腳架
4/黑卡(可避免有強光滲入鏡頭)
5/電筒(補光之用,可增加作品層次感)
6/快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