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名稱:商海英豪
標題:   吳思遠打造內地影院王國
來源:   香港商報
發佈日期:   2013-09-02
作者:  
版面名稱:   A15
全文:  

    香港地產霸權當道,國際品牌及連鎖店動輒以天價承租鬧巿優質舖位,不少非「自由行」生意行業慘成犧牲品,戲院更是首當其衝。去年初,時代廣場UA戲院結業;數月前,歷史悠久的華懋戲院步其後塵,在港經營院線已成明日黃花。而資深電影人吳思遠早着先機,12年前進軍北京開設首間戲院,旗下集團至今已坐擁20家影城,成為內地影壇大亨。究竟UME影城創辦人吳思遠如何在缺乏投資者支持下賺得第一桶金,憑一己之力打造其內地院線王國?【香港商報記者 Steven 攝影記者 馮俊文】

    加入影壇逾四十載,曾擔任出品人、監製、導演等重要崗位的吳思遠,可說是香港影壇舉足輕重的電影教父,亦是最早進軍內地拍戲的本地電影製作人,因此他曾出席過不少內地電影頒獎禮,包括︰金雞百花獎、長春電影節,讓他初次感受到內地戲院的不足。「有一次坐在戲院欣賞電影,卻聞到洗手間傳來陣陣惡臭,又見到內地有些戲院設計奇差,門口拉簾的光線竟射進影院內,令我萌生開辦院線的念頭!」吳思遠稱,雖然內地在2000年已逐步放寬電影巿場,但很多人仍覺得搞院線是一門蝕本生意。「不少人覺得內地電影題材太單調,加上盜版問題嚴重,巿民已經沒有入戲院看戲的習慣!」

    高瞻遠矚辦優質院線

    不過,吳思遠高瞻遠矚,2001年中國加入WTO(世貿),每年進口20部美國電影,令他看到發展院線大有可為。於是,他於同年在北京中關村創辦第一家UME影城(北京華星),為其影城王國奠下基礎。UME的英文全寫「Ultimate Movie Experience」,字面解釋是終極電影體驗,經過多年努力,UME現在已攀上全中國頂尖影院品牌,手執影院巿場牛耳,更帶起開辦優質院線的潮流。吳思遠坦言當年已看到內地電影巿場龐大,明白戲院的質素與票房直接掛鈎。他說:「我拍戲多年覺得影院設備好重要,以前當監製、導演,在香港走遍所有戲院觀察,發覺很多功夫片的音效、畫面都因戲院整體質素難以發揮,當時已覺得一家優質戲院對一部電影成績有很大作用!」

    內地開荒12年未言棄

    回想12年前跑進內地當開荒牛,吳思遠談得津津樂道,縱然困難重重,但最終仍能一一克服,確立UME內地院線王國的領導地位。「我當時怕獨個兒實力不足,四出尋找投資公司合作,但是連續傾了3家公司皆悉數拒絕,他們認為當年內地人貧困難以負擔高昂戲票價格,完全看不到內地改革開放的成果!」

    求資無門,吳思遠仍不氣餒,他於2001年在內地開設第一間戲院,名為北京華星影城。「當時我購下前身為澳洲華僑開設的澳華電影院,找香港的設計師改建成豪華大廳,所有裝飾都採用最好材料,使用英國的銀幕、美國的音響,成功建立中國首家五星級戲院,總投資達2000萬元人民幣!」吳思遠透露當時為隆重其事,特別找來廣電總局的部長揭幕,第一套播放的也是內地電影。

    20影城年總票房5億

    事實亦證明,吳思遠獨具慧眼。他個人認為當時內地巿民收入與日俱增,年輕人對電影亦有要求,因此即使一個人財力有限仍然繼續發展。有見首間影城取得空前成功,吳思遠又先後在上海、重慶、杭州、廣州等一線城市開辦影城,十多年來遍地開花,至今已有20家,共230塊大銀幕,間接提升內地電影票房,去年UME影城總票房收入達5億人民幣,預計今年不止此數。這位影壇大亨揚言,最終目標是能夠於五年內在全國開設50家影城,每個大城市將可見到UME的蹤影,這絕對是港人驕傲。

    擴展版圖屢遇絆腳石

    然而,由於各地文化差異,年近七旬的吳思遠十多年走遍大江南北,城市的本土勢力成為他拓展院線的絆腳石,可幸憑着影圈的深厚資歷,面對各類難題亦如履薄冰,助他成功於重慶開辦7家影城,一舉攻佔當地院線巿場。「我入重慶開戲院之前,完全沒有外地人到當地開辦院線,當時又是國營舊式戲院為主導,因此開發難度甚高,可幸自己過往拍過不少大製作,電影界中總算具知名度,讓我可以佔些少便宜,當然2003年簽署CEPA,2004年正式實行,可以輸入多些香港電影到內地,這政策亦有很大幫助,助我喝到頭啖湯!」

    中國巨幕技術勝IMAX

    經年累月,吳思遠成功建立內地院線王國,不過他未敢怠慢,去年在北京的UME影城正式推出由中國人自主研發的中國巨幕(高16公尺、闊22公尺環形電影螢幕),那是中影集團與中國電影科學技術研究所合作研發而成,效果更勝美國的IMAX。吳思遠說:「中國巨幕是要有一個3層樓高的影院,先要商場環境配合,但中國巨幕的效果比IMAX有過之而無不及!」

    嘆港地產霸權難發圍

    近年內地電影業發展蓬勃,票房已成天文數字,去年總票房創下170億人民幣新紀錄,今年上半年已突破百億人民幣。吳思遠預計今年可達220億人民幣,可見搞院線收益非同小可。「內地票房高全因大銀幕增多,有好戲自然能夠反映票房,這些情況在10年前是難以想像!加上現在每年進口34部美國大片,內地電影業一片光明,現在絕對是最佳時機!」所以內地院線發展欣欣向榮,吳思遠居功不小。不過,談到香港發展院線問題,吳思遠直認面對地產霸權根本毫無招架之力,他更一針見血道出影圈悲歌。「香港地產霸權已滲透入各行各業,現時雖然戲院嚴重不足,但是地價高,業主寧願起樓或租予名店也不會有興趣建戲院,政府一面倒傾斜地產業,香港電影遲早玩完!」

    坦言港產片陷谷底

    港產片十年內沒落

    近年內地電影題材逐漸放寬,巿場百花齊放,逐漸出現切合普羅大眾口味的本土作品,不再如以往獨沽一味的正統電影,觀眾肯花錢入戲院,加速內地影圈活躍起來。吳思遠回望過去,他指出CEPA剛實施初期,內地對合拍片趨之若鶩,但問題卻是近年才逐漸浮現。「2004年開始很多香港大導演攜同幕後人北上發展,由於當時內地電影行業仍見保守,因此在香港電影人身上學習不少製作及動作技巧,初期確實是雙贏局面,刺激到內地影圈有翻天覆地的改變,但是合拍片發展近10年出現後遺症,除了幕後人逐漸被內地本土人士取代,所有合拍片演員都是以大牌明星掛帥,大部分投資都落在主角身上,以致投資者不敢起用新演員,香港又少本土製作,新人無法突圍,影圈無法傳承,來來去去都是幾個大牌明星!」

    內地本土製作吃香

    向來熟悉內地影圈的吳思遠又指,內地政策逐漸開放,例如以販毒為題材的《毒戰》能夠公映,今年大收旺場的愛情小品《北京遇上西雅圖》、《泰囧》等,以前連劇本也難以通過,這現象證明內地電影已經可以取代港產片,這亦間接令香港電影人響起警號,合拍片的優勢亦正在逐漸走下坡,對香港電影人是一嚴峻考驗。他說:「以前內地找香港人炮製合拍片全因有香港元素,內地電影人經過10年學習及摸索期,已能夠吸收香港的製作及思維模式,由去年開始,內地不少本土製作都純用本土導演及演員,一個香港演員也沒有也能叫好叫座,說明香港電影人無論幕前、幕後在內地影圈地位已見動搖,對香港影圈是一個嚴峻的問題。」此外,八、九十年代港產片仍有東南亞賣埠巿場,但近年韓國、泰國電影異軍突起,港產片沒落已是迫在眉睫,雖然個人非常着急卻獨力難支。

    籲政府批地建片場

    有鑑於此,去年吳思遠以香港電影工作者總會會長身份提出合拍片回歸香港取景,並向政府遞交建議書,期望於荒郊野外批出土地興建片場,可惜政府至今仍未有任何回覆,令他氣憤難平。吳思遠勞氣地說:「我早已看到危機,明白合拍片有利有弊,時至今日,這些問題要政府出手才能夠解決,香港電影工業多年來存在深厚的形象及文化價值,若再不正視問題,神仙也難救,我預計10年內地道港產片便會被淘汰!」身兼香港電影發展局委員的吳思遠認為,若果政府能夠於廣東省成立香港電影辦事署,讓本土製作能夠在廣東省內發行,才能解燃眉之急。

    香港電影金像獎舵手

    吳思遠這位影壇前輩在圈中打滾近五十年,從場記開始,其後擔任發行、編劇、導演、監製等崗位,一生與電影結下不解緣,今年4月獲頒「香港電影金像獎終身成就獎」,成就獲各界肯定。不過,曾擔任五屆金像獎主席的吳思遠一手湊大金像獎,他坦言八十年代初主辦金像獎時事事遇上阻滯,影星們亦堅拒畀面,可幸經各方努力多年後,能夠成為每年一度香港影壇盛事。他說:「我初初接手時,影星們不覺得金像獎是榮譽,要求他們前來頒獎都極其困難,就算到場人士亦吊兒郎當,只穿背心亮相,我要特別借定踢死兔給他們更換,完全不受重視!」可幸的是,經年累月的努力,金像獎已成為香港影壇歷史最悠久及認受性最高的頒獎禮。近年在吳思遠的穿針引線下,成功於內地中央6台(CCTV6)直播,有助金像獎開拓內地巿場,吸引更多內地巨星出席頒獎禮。他說:「我和CCTV6的主任素有交情,一手一腳傾播映權回來,更為金像獎爭取到版權費!」又,早年金像獎籌委會每年都要大費周章尋找地方舉行頒獎禮,吳思遠決意向當年的巿政局磋商,初時每年要畀40萬,但向政府極力爭取下終獲免場租,為金像獎爭取到永久落戶文化中心這個星級場地。

    提攜星爺變Super Star

    身為香港導演會創會會長,吳思遠曾執導及監製多套大製作,多年來捧紅過不少影壇巨星,除了八十年代合作無間的成龍,《法內情》的劉德華外,《賭聖》的周星馳(星仔)亦是他一手提拔。吳思遠回憶道:「當年我拍《賭聖》決意找新人去演,那時星仔仍未走紅,我和他開會時強調劇本是度身訂做,拍完一定會成為Super Star,結果星仔亦一炮而紅,《賭》片當時更狂收5000萬!」至於七十年代的《醉拳》,他指當年若非成龍主演,迴響亦未必這麼大,之後成龍亦成為國際級巨星。吳思遠坦言給予機會新演員,影壇才能夠健康發展,自己亦希望為傳承出一分力。「每套電影都找千萬片酬大明星堆砌,除了超支或影響製作質素,沒理由部部戲都李連杰、劉德華!這個風氣不好!」

    屢創先河

    吳思遠於1973年成立思遠影業公司,開創香港寫實警匪片之先河,七十年代的作品包括《廉政風暴》、《七百萬元大劫案》及劉德華主演的《法外情》。吳思遠不斷開創電影新潮流,將喜劇元素加入功夫片,找來成龍主演《蛇形刁手》、《醉拳》,捧紅當時寂寂無名的成龍,尤其是《醉拳》震驚中外影壇,令功夫喜劇片潮流經歷近二十年不衰,《醉》片助成龍紅遍國際。

    此後,吳思遠大膽起用當時仍屬新人的徐克,打造出經典作品《笑傲江湖》、《倩女幽魂》,現時徐克已是蜚聲國際的頂級大導演。吳思遠亦是首位闖入內地開戲的香港電影人,是內地、香港、台灣三地導演研討會的發起人。他在九十年代於內地分別開拍《新龍門客棧》、《青蛇》及《宋家皇朝》,以上影片在內地均大收旺場。

    個人職銜

    UME國際影城集團董事長;

    香港電影工作者總會會長;

    香港電影導演會永遠榮譽會長;

    香港電影發展基金審核委員會委員;

    前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主席;

    上海市政協委員(第九、十、十一屆);

    香港特區政府頒授銅紫荊勳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