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奧運會獎牌「金鑲玉」用玉--昆侖玉,在被業界持續看好的同時,其原料的無序開采引發擔憂。
奧運獎牌的履歷,讓昆侖玉頂上了「國玉」的光環。多名業者表示,雖然昆侖玉的市場份額大,前景持續看好,但應吸取新疆和田玉毀滅式開采導致資源幾近枯竭的教訓,及早規劃,避免重蹈覆轍。
「人們對昆侖玉的收藏熱度越來越高。昆侖玉原石的開采不規範,使得真正的昆侖玉生產廠家拿不到原材料。」青海一商貿公司負責人表示,現在「好的原料越來越少」。
近幾年來,青海昆侖玉的年產量已上升至每年2000噸左右,原材料市場份額約占全國白玉市場的60%至70%,價格也從1992年的每公斤10元左右,猛漲到目前的每公斤上萬元。數據顯示,青海昆侖玉去年銷售額超1億元。
粗暴采礦后果嚴重
另有業界人士表示,目前昆侖玉行業發展總體上處於初級階段,設計能力、加工工藝、科技含量都落后於外地,缺乏競爭力,處於直接出賣原石和初級產品階段,尚未體現昆侖玉的應有價值。
據不完全統計,昆侖玉能達到工藝消耗的只有年產總量的30%-40%;達到玉器中牌片、手鐲要求的只有總量的5%-10%,因此優質昆侖玉總量并不多。
昆侖山的多數采挖者仍采用簡單粗暴的爆破方式開采,導致近兩年玉石毛料裂紋多、玉石品級直接下降等嚴重后果。一些經營者以阿富汗玉和合成玉冒充昆侖玉,以次充好,制假販假,也影響了昆侖玉產業的健康發展。
中國珠寶玉石首飾業協會常務理事陳九諭說,就昆侖玉的白玉礦而言,格爾木市托拉海玉礦9個礦脈已難以找尋,三岔河玉礦11條礦脈也只有一條礦脈且已挖深超過70米,鑒於昆侖玉形成的特點,這條礦脈可能隨時消失,若再無新礦山發現,「中國已無白玉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