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欄目  
 
   香港商報>>電子報內容>>針砭時弊
 
長期病患者及家屬貧困受壓
2013年 10月 03日 00:00    中國窗
 

    【香港商報訊】記者李彩荷報道:目前本港有超過110萬名長期病患者,患者及照顧他們的家屬除了面對身體疾病外,亦承受着沉重的精神壓力。一項調查發現,僅三成長期病患者及家屬能從事全職或兼職工作,其個人入息和家庭收入亦遠低於全港個人及家庭入息中位數,加劇貧窮問題。此外,在疾病和經濟壓力下,患者及家屬均受到情緒病困擾,例如出現抑鬱或焦慮徵狀,需要接受藥物治療。調查機構建議,政府制訂社會福利及扶貧政策時,需正視長期病患者及家屬的貧窮問題及嚴重性。

    香港復康會和中大賽馬會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在去年5月至今年1月期間,以問卷調查形式訪問了412名新界西區的長期病患者及家屬,以了解他們的情緒健康及經濟狀况。在412名受訪者中,53%是長期病患者(高血壓、痛症、糖尿病、心臟病、中風);29%是照顧者;餘下的18%既是長期病患者,也是照顧者。

    僅三成人工作月均3000元

    調查發現,僅三成受訪者從事全職或兼職工作,其個人入息中位數和家庭收入中位數,分別是3000元和12000元,遠低於全港個人入息中位數(12000元)及全港家庭收入中位數(22000元)。值得注意的是,只有33%受訪者接受綜援、傷殘津貼或高齡津貼。香港復康會研究及倡議中心經理熊德鳳表示,不少長期病患者及家屬都是64歲或以下,他們在短期內未能申領高齡津貼或長者生活津貼,治療費用對他們造成沉重負擔,加劇貧窮問題。

    此外,52.4%受訪者出現輕微或以上的抑鬱或焦慮徵狀,23%正接受精神科服務(包括藥物治療)。受訪者表示,當遇上情緒健康問題,他們通常會向家人或親友、公營醫生、私營醫生求助;部分人表示不考慮向私營醫生求助,原因是私營醫生的診金較貴。

    建議政府經濟醫療援助

    她建議政府向長期病患者及家屬提供更多適切的援助,例如經濟援助、社區支援服務等,以改善他們的貧窮及情緒問題。醫療方面,當局應提高公立醫院的服務質素,例如縮短患者在精神科的首次輪候時間,以及加強與私家基層醫療醫生的合作,確保患者在情緒健康出現問題時,能夠適時、適切地獲得協助。

    

 
(來源: ) 編輯:
 
針砭時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