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名稱:專題新聞
標題:   《人文頌》將全球巡演 中華傳統文化嶄新時代表達
來源:   香港商報
發佈日期:   2013-10-09
作者:  
版面名稱:   A16
全文:  

  【香港商報訊】記者林麗青報道:古人云:盛世歌以頌。儒家文化交響樂《人文頌》充分調動最貼切的文化元素和音樂手段,唱響莊嚴的生命人文頌歌,展現出恢弘磅礡的大型音樂詩畫。《人文頌》對古老中華文化價值觀念的開拓創新,既是深圳精神的時代表達,也是為中國文化軟實力的建設添磚加瓦。據悉,《人文頌》計劃將在全球巡演,目前,深圳方面已收到了中法建交50週年前往法國巡演的邀請。

   唱響生命人文頌歌

  「有一種學說源遠流長,五千年文明是他寬闊的河床。一個聖人行走在華夏大地……」《人文頌》交響序曲之歌讓人過耳不忘。仁義禮智信,金木水火土。魂形兼備。如大地、如火燄、如林莽、如海洋、如金石,天人合一,自然和諧,一個大寫的人就這樣站立在蒼天厚土之間!

    蘇格拉底講,音樂可以用美來浸潤心靈。孔子說,「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人文頌》用交響樂的方式對儒家文化傳統進行了一次尋根和回溯,是對中國文化精神和文化傳統的音樂演繹。在國際和平日當天的巴黎演出現場,在觀眾熱烈的歡呼聲中,指揮家3次返場加演尾聲部分主題曲《人文頌》,便是對《人文頌》人文精神和音樂創新表達的贊賞。

    由於歷史原因,中華傳統文化幾近斷裂。近年來,中國一直在尋找中華文化新的出路。今年8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宣傳闡釋中國特色,要講清楚每個國家和民族的歷史傳統、文化積澱、基本國情不同,其發展道路必然有著自己的特色;講清楚中華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

    深圳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王京生表示,創作儒家文化交響樂《人文頌》是中華文化復興、弘揚國家文化主權的需要。「當我們弘揚文化主權的時候,我們必然就要對我們國家的古代文化有一個重新認識、弘揚、宣傳的過程。」王京生說,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義禮智信五德兼備的人,是大仁大義、大智大勇的「大寫的人」,《人文頌》就是基於這個認識來表現中國文化核心價值的。仁義禮智信是做人的根本,《人文頌》的五個樂章都散發出了與現代觀念契合的東方神韻:仁,對應博愛,以對應正義,禮對應秩序,智對應智慧,信對應誠信。

    《人文頌》充分調動最貼切的文化元素和音樂手段,準確傳遞出儒家文化的當代價值,對人的關愛、對生命的關懷、對力量的推崇、對美的追求、對智慧的熱愛、對信諾的堅守,無不契合時代需求,也證明中華文化與西方文化在最高價值層次上的相通。

  構建仁義禮智信價值觀

  在《人文頌》文學本作者、深圳市委外宣辦主任韓望喜看來,任何文化都不會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沒有任何一種文化能夠拋棄傳統之根而生長發展。「我們要重新認識和反思中國的傳統文化,挖掘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通過轉化和開新,可以將傳統文化中歌唱人的仁愛氣節和美智慧信義這些古老的文化價值觀念發掘出來,呈現她的光輝。」《人文頌》如何開新和挖掘現代價值方面?韓望喜介紹稱,開新,即要發掘其人文性、以人為本的方面,要把握儒家文化價值的普遍意義,使儒家文化價值觀為世界文明體系的構建作出自己的貢獻。在《人文頌》里,仁,是以人為本的人性關懷;義,是以人為本的正義大道;禮,是以人為本的生命尊嚴;智,是以人為本的人生智慧;信,是以人為本的生命承諾。

  「從歷史上看,儒家文化是特別有擔當的文化,是中華文化的主流,仁義禮智信到今天都是中國人信奉的價值觀。儒家文化認為,人人都應該有天下之心: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韓望喜指出,儒家文化是中華文化的擎天支柱,也是東亞、全世界重要的價值觀。「我們談仁義禮智信,不是要歌頌儒家的繁縟禮節、廟堂的莊嚴、等級森嚴以及那些死氣沉沉的腐朽的東西,恰恰相反,是要提煉出儒家生命的光輝、精神的高尚純潔,對生命的尊重和禮贊,充分突出生命的尊嚴、快樂,表現生命欣欣向榮、民族的無限生機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此次巴黎演出的成功也說明仁愛與和平的理念在世界上引起了共鳴。」

  「要吸取、融通和弘揚人類優秀文化價值觀念,這是我們現在需要做的事情」,韓望喜說,「我們要以中華文化的價值觀為主體,以開放的心態,平靜而理性地面對西方文明給我們帶來的沖擊,尊重和接受世界的優秀文化,吸收世界文明的滋養,使得我們要建立的現代的中國文化,既是民族的、大眾的,也是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

  全球巡演展華夏魅力

  《人文頌》在巴黎的演出載譽而歸,充分展現了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人文頌》歌詞很容易理解的,曲子也很上口,一聽一個懂,大家都能接受,」韓望喜說,「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法國,大家都能凝神靜聽,特能體會到其價值。」

    怎樣才能讓更多海外觀眾更好地了解中華文化呢?

    中國音協副主席徐沛東指出,音樂寫出來是讓人聽的,要想盡一切辦法弘揚中華文化核心價值觀,「音樂的受眾,跟美術的不一樣,跟電視也不一樣,要想盡辦法在一些場合里進行傳播,讓大家知曉,可能我們還要請愛樂樂團,請國交等在更大的場合再進行推廣,也可能我們請維也納的、柏林的國立交響樂團去演奏。」徐沛東建議,目前,世界上漢文化熱非常盛行,孔子學院也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這些都可以作為傳播的媒介。

    著名指揮家、香港中樂團音樂總監閻惠昌也表示,提升作品需要靠演繹,需要多演,「我覺得多演可能通過同一個樂團,在不同的場地不同的時間進行演繹會把作品提升,或者不同的指揮,不同的樂團把這個作品在世界其他樂團更推進演繹,會從他們不同角度上展示出這部作品不同的魅力。所以,指揮家和演奏家的演繹是非常重要的,希望能在這方面推廣。比如說像臺灣挺好,作品完了之后國家就出錢,出CD各個地方樂團去演繹,這是非常好的。如果這個作品演完了以后,用這樣的方法能夠推廣出去,讓等多的樂團演繹,也是把深圳市做出比較在人文的層面上,這樣會更廣的推出來。」

    在韓望喜看來,《人文頌》與孔子學院的方向和目標是一致的,都是將中華傳統文化的優秀價值觀向全世界傳揚,讓全世界沐浴在中華文化價值光輝之下。「只不過表現方式不同,孔子學院以教中文為主,當然里邊也有中國文化價值在內,而《人文頌》則以藝術和音樂的方式,在短短一個小時之內對中華文化核心價值進行全面闡述,以潤物細無聲的音樂之美、旋律之美來訴說中華文化之美,以中華文化的價值觀打動人心。」

    韓望喜透露,中國駐法大使館文化處公使銜文化參贊呂軍在看完演出后,特別邀請深圳交響樂團到法國巡演,參加明年中法建交50週年演出。韓望喜告訴記者,目前《人文頌》已經在世界舞臺上受到很多人的歡迎,以后將會逐步在全國乃至世界巡演。

  時代精神深圳刻篆

  《人文頌》以藝術和音樂的方式,在短短一個小時之內對中華文化核心價值的全面闡述,以潤物細無聲的音樂之美旋律之美來訴說中華文化之美,傳揚中華傳統文化的優秀價值觀。朗朗上口的歌詞,雅俗共賞的音樂,備受全球觀眾歡迎。

    這些都是在深圳厚重的文化土壤中生根發芽茁壯成長起來的。韓望喜介紹稱,深圳不僅是內地文化產業的領頭羊,在藝術精品方面也走在全國前列。《春天的故事》等歌曲享譽全國,三大交響樂則有《交響山歌客家新韻》、《神州和樂》,以及現在的《人文頌》,均是文化精品。

    深圳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和試驗場,也是中國最早基本實現現代化的試點城市,她還是中國最年輕的城市之一。傳達中華文化力量和人文價值的《人文頌》的誕生,對深圳來說意義非凡。深圳媒體人侯軍曾在《人文頌》座談會上指出,「以這樣一個市民平均年齡還不到30歲的年輕城市的身份,一個市齡僅僅三十多年的現代化新興城市的身份,來推出這樣一個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儒家文化的頌歌《人文頌》,其意義就不是那麼簡單的了,它至少說明了一點:當中國社會發展到一個比較現代化、比較強盛的時期,就必然會產生一種文化的自覺,就會比較自覺地開始營造自己的精神家園,同時也會比較自覺地呼喚一種文化身份的確認--在深圳這座最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城市,它對文化的需求顯然是更加迫切的。」侯軍稱,從某種意義上說,在此時,在此地,推出這樣一個儒家文化交響樂《人文頌》,既是得風氣之先,也是領風氣之先。

    深圳社科院研究員王為理博士則認為,《人文頌》的另一個意義在於,她為深圳這座城市注入了新的文化元素和文化養分,并建立起了傳統與現代在深圳城市文化發展過程中的有效關聯。「深圳是一個有文化追求、有文化理想的城市,文化的深圳正在一天天長大,而這種文化不應該單單是與經濟、與市場、與科技、與創新和創意緊密相聯的,還應該是多元的、豐富的,既能與世界文明圓融無礙,也能接傳統文化之地氣,能開『源』繼『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