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欄目  
 
   香港商報>>電子報內容>>商報評論
 
滬自貿區對台機遇與挑戰
2013年 10月 12日 00:00    中國窗
 

    名家指點

    台灣淡江大學大陸所教授潘錫堂

    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日前舉行挂牌儀式,現場為第一批入駐的36家企業頒發證照。商務部部長高虎城在挂牌儀式上表示,上海自貿區將從擴大服務業開放、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等方面,來影響大陸的對外開放格局。

    台OBU業務所受冲擊不大

    事實上,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在該區內將以「負面表列」的方式開放金融服務業市場,這是未來全球經貿自由化的一大趨勢。再者,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所推動的改革政策,也希望以「金融改革」為基礎,最重要的是為將來人民幣的國際化鋪路。基本上,上海自貿區的設立,是為了中國大陸日后的經貿邁向更自由化而作準備,是大陸經貿戰略的一步棋。

    尤有甚者,金融體系松綁是上海自貿區的主軸措施,反映出大陸往昔為追求經濟成長,金融體系盲目貸款,引起過度投資導致地方政府債台高築,已危及大陸的經濟安全而非整頓不可。特別是在對外自由貿易協定(FTA)的談判中,金融業幾乎是鐵板一塊,現在也願意主動松綁,回歸市場機制,接受自由化的淬煉,顯示的意義實在非比尋常。

    而當前相當引人關注的是,上海自貿區的建設,對台灣會產生何種冲擊與影響。對台灣而言,上海自貿區如果在金融方面的開放程度,超越台灣的自由經濟示範區,則將冲擊台灣金融業的發展,對台灣OBU(Offshore Banking Unit,國際金融業務分行)業務造成影響。近來台灣「金管會」表示,上海自貿區試行推動人民幣自由兌換,對台灣的OBU業務既有利、也有弊,但台灣的OBU發展具有很長的歷史,擁有相當的優勢,在法規、制度等面向也相對完備、透明,而且大陸方面也開放台灣的銀行業登陸設立分行,相信上海自貿區對台灣的OBU業務冲擊不大。此外,台灣正推動中的自由經濟示範區,也有開放改革的氣勢,將可抵銷一部分壓力。

    台滬競爭不可免

    然而,平心客觀而論,在經濟發展的支持下,上海自貿區要發展成國際金融中心的條件,是比台灣優越的,而未來上海自貿區與台灣的自由經濟示範區,兩區之間的競爭是必然的。然而,全球有很多的金融中心都是分工合作,對大陸而言,上海自貿區主要目標是「經濟轉型」與「金融改革」,與台灣要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亞太金融中心的目標并不底觸,反倒是仍有相當多的合作空間。例如:上海欲促進人民幣國際流通、金融商品創新及吸引外資企業。而台灣正積極推出更多人民幣的創新商品,如人民幣保單,人民幣計價的交易所買賣基金及「雙幣雙股」商品。台灣「金管會」也開放大陸企業來台發行寶島債,商機已浮現。

    其次,台灣金融業者也很想登陸執業,拓展人民幣業務。再加上台灣在高科技產業發展的基礎,專業發展高科技籌資平台仍大有可為,這些都是未來兩區可以互補雙贏的合作策略。

    總之,對應上海自貿區的設立,台商應該想方設法搶先跨進,而服務貿易協議是一個很好的途徑與機會。服貿協議中有許多金融業的開放規定,對台灣的業者是一大利多。此外,電子商務是新世代的商業經營方法,台灣的業者有相當的優勢,若能在福建以外,爭取到上海自貿區的經營權,應也有利於台灣的電子商務業者在大陸的布局。

    最后,當前情勢,台灣仍大有可為。但相較於上海自貿區已挂牌上路,台灣推動自由經濟示範區之速度已嫌緩慢。雖台灣行政院8月初已宣布「自由經濟示範區」啟動第一階段計劃,但有關租稅優惠及金流與人流進一步松綁的部分,尚須等第二階段「自由經濟示範區特別條例」才會有具體進展。因此,若等上海自由化發展成形,則台灣就只能等着被邊緣化。台灣當局實應加緊步伐,否則良機將一去不復返。

    

 
(來源: ) 編輯:
 
商報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