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北區幼稚園學位出現「爭崩頭」情况:祖孫三代姨媽姑姐外傭總動員排隊領取申請表、排隊人龍超過一公里、家長通宵達旦紮營露宿……一幕一幕的荒謬奇景,本是可以避免,卻因當局后知后覺,終令問題累積和爆發。而由「雙非」兒童激增引起的幼稚園學位問題,也同時折射出香港的危機。
政府未及早洞察問題
教育和人口政策互相緊密牽連,可惜政府卻沒有及早看到問題。近十年來,內地孕婦大舉涌港產子,「雙非」嬰兒數目大增,從2001年至2011年間,已獲居港權的「雙非」兒童超過17萬。單是2011年,全港出生的94000名新生嬰兒中,「雙非」就占了約四成六。這些兒童在出生后兩三年內有很大機會涌回香港入讀幼稚園,本是一早可見的基本常識。可是,在醫療系統受到巨大冲擊時,教育當局卻好像事不關己,頭痛不關腳痛事,不采取任何有效行動,令問題最終「殺到埋身」。
更令人氣結的是,即使問題真的「殺到埋身」,教育當局仍然無動於衷。去年北區小一學位緊張,家長怨聲載道,反映學位問題已經「殺到埋身」了。2010和2011年出生的「雙非」嬰兒特多,如果當局汲取去年北區小學學位不足的教訓,提早一年為幼稚園準備,豈會弄致如斯田地?直至問題大爆發,當局才姍姍來遲地表示香港有「足夠」的幼稚園學位,呼吁家長不用「擔心」。作為關心子女教育的家長,有沒有需要為幼稚園學位擔心,實在是有目共睹!在最風頭火勢之下說這樣的話,除了進一步煽起家長怒火、激化民憤外,還有什麼作用?
在形勢所迫下,教育當局終於不得不面對問題嚴峻這個事實,連日來與多個幼稚園辦學團體會面,商討應急辦法。上周五,教育局局長吳克儉與北區的幼稚園校長見面,就解決學位緊張的方案,達成六項共識,包括網上派表、幼稚園無限派表、以就近入學原則收生、增加學額、「一人一位」統一註冊日期,以及局方為家長提供剩餘學額資料。
臨急抱佛腳地推出幾項治標措施「止咳」,總算比什麼都不做好,但當然免不了捱批。上周六,吳克儉出席一電台節目時,有聽眾批評,教育局的措施來得太慢,令本地家長飽受痛苦。
只是危機前奏
如果說內地孕婦涌港產子冲擊醫療體系,是幼稚園問題的前奏,那麼現時的幼稚園學位問題,也只是其他問題甚至是香港危機的前奏而已。搶學位,有時間和地域的壓力:三年幼稚園后,就是小學,小學之后,就是中學,每一個階段都要搶;先搶北區,搶光了,就搶其他區,各區將難以安寧。可見「雙非」問題有很大的擴散作用,已由醫療擴散到教育,未來亦肯定會擴散到其他社會資源層面。由此而引起的連鎖反應,實在難以想像。
近日,網上驚見「殺雙非」的極端言論。任何鼓吹暴力的行為都必須譴責和制止,而有關言論相信現階段亦只屬極少數人的氣話。然而,這亦充分反映由「雙非」而起的問題正日益嚴重。當局如繼續后知后覺,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不從人口政策、單程證、源頭減人等各方各面入手,什麼經濟繁榮、社會和諧、政治穩定,都會淪為徹底的空話。
元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