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欄目  
 
   香港商報>>電子報內容>>商報評論
 
香港金融地位有增無減
2013年 10月 19日 00:00    中國窗
 

    金管局總裁陳德霖連同銀行公會代表到訪內地,帶來了多項好消息,一方面爭取人行積極考慮解除港人每日兌換人民幣的2萬元上限,以及爭取內地銀行來港發行更多人民幣點心債,至昨日副總理馬凱更再次重申,中央肯定香港作為首要離岸人民幣中心的不可動搖的地位,同時亦會繼續選擇香港作為不同措施的試點,而且產品最多、規模都大。

    當中,可望撤銷每日兌換上限,無疑是本港人民幣業務發展的一大突破。為了確保中國宏觀金融體系的穩定與安全,資本帳的開放難以一步到位,以免大量熱錢涌入炒作升值,人民幣兌換設限絕對有其必要;不過,每日2萬元的上限卻又帶來不便,一定程度局限了本港人民幣業務的發展,尤其是金融創新方面,例如要購買10萬元的人民幣理財產品,不論是債券抑或其他證券,都必須分開5天逐次購入,不單容易費時失事,還要承受期內匯率波動風險。兌換限制的量變,肯定帶來人民幣業務的質變,進一步加強人民幣在港的儲蓄、投資等功能。事實上,相對并未設限的其他人民幣離岸市場,撤銷本港的兌換上限可以將政策睇齊,有利於人民幣業務未來的健康發展。

    撤銷上限只是第一步,具體安排仍然有待進一步公布;其中,陳德霖透露,建議純粹針對個人兌換額度,而未涉及每日兌換上限8萬元的跨境匯款,并指按照本港現時多近9000億元的人民幣資金池,以及人民幣香港離岸外匯市場成交量高達100億美元,有關規模足以應付香港居民的買賣所需。換句話說,開放可能僅僅在於個人層面,也僅僅限於本港資金池之內進行,很大程度只會增加人民幣的交易流通,未必帶來人民幣總量井噴增長。當然,如前所述,人民幣開放必須循序漸進。有鑒現時本港資金池的成長步伐,無疑已經到了撤銷上限的合適時機;展望未來,隨着人民幣國際化不斷加快,更多開放措施勢必接踵而來,國務院領導人昨便肯定香港作為內地金融開放先行先試的首選試驗場了。

    上海自貿區的成立,令人質疑會否影響到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然而,人民幣業務進一步對港開放,特別是中央重申確立本港首要離岸人民幣中心的地位,均引證了香港在中國金融發展的重要功能,角色有增無減。其中,透過上海自貿區,人民幣可望兩三年內實現資本項目可兌換、利率市場化等;為了配合相關發展,本港必須抓緊時機做好應對工作,進一步鞏固和加強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先行優勢,將人民幣業務及資金池繼續擴闊擴深。

    雖然,港滬兩地無可避免存在競爭,惟同一時間亦有協同發展的空間。陳德霖昨日便指,經過深入的交流了解,相信上海自貿區對港帶來龐大機遇,可以造成雙贏局面,他亦希望加強與倫敦等人民幣離岸市場的合作,一起將餅越做越大。的確,隨着中國經濟體積不斷增大,人民幣業務肯定長做長有,絕對不是「零和游戲」。由金管局到金融業以至社會各界,誠宜積極開拓并配合箇中的發展進程,致力避免邊緣化,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自然牢不可破。

    香港商報評論員 李明生

    

 
(來源: ) 編輯:
 
商報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