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欄目  
 
   香港商報>>電子報內容>>商報評論
 
新絲路具反制作用
2013年 10月 19日 00:00    中國窗
 

    國家主席習近平月來在外交事務上十分活躍,繼10月西行中亞訪問四國和參加上海合作組織峰會后,日前又南下東南亞訪問了印尼、馬來西亞,并出席了APEC的亞太峰會。訪問有助進一步提升中國與周邊鄰國的雙邊關系,促進在周邊的區域協作,這有利於中國、鄰國及區域經濟的發展。在這多事之秋和新興經濟受壓之際,上述的加強合作尤其重要,而鄰國亦更有需要與中國「擁抱」。

    「習旋風」擴政經合作

    然而「習旋風」的外交攻勢,絕不止於與鄰國及區域協作組織強化關系,還有更長遠的地緣政治戰略考慮。特別是反制美國藉「重返亞洲」來圍堵中國。與中亞、東盟建立更緊密關系,構築更廣泛的共同經貿利益基礎,將是對圍堵的最有力及最根本反制。在這方面,中國是以推動合作與發展,來應對美國的挑撥搞事。為此中國已推出誘人的戰略宏圖。在訪問中亞的哈薩克時,習近平提出了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而在最近訪問印尼時,又提出與東盟共建海上絲綢之路。由此形成了陸上絲路西進,海上絲路南下的互相輝映,互補合圍之勢。這個新戰略宏圖,不單可令中亞、東盟與中國關系更形緊密,其長遠影響將可遍及全球,也是中國走向世界和發揮影響的兩大通道。

    印尼與馬來西亞都是東盟中的重要國家。印尼是個大國,人口達2.5億,而馬來西亞經濟發展水平較高,也是東盟中的中國主要貿易夥伴。印馬兩國都藉習主席到訪擴大經貿合作和提升雙邊關系,把戰略夥伴關系提高到全面戰略夥伴關系的更緊密台階。習近平在印尼國會演講中,提出了建立中國東盟間更緊密的命運共同體,具體的舉措則包括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共建海上絲路。正如習主席所說,東南亞是海上絲路的樞紐,而印馬兩國更可說是樞紐的核心所在。兩國的地理位置异常重要,一是鎮守馬六甲海峽這個重要的海上通道;二是兩國位處太平洋、南海與印度洋交接點的戰略位置。兩國的參與絲路建設將不可或缺,且都可從中獲益良多,因為由此海上絲路可直通南亞、中東及非洲各地,自古便是商旅要道,到今天其重要性更得到提升。    中國具足夠實力拓絲路

    習近平訪馬時還會見了馬來西亞前首相馬哈蒂爾,他對促成中國與東盟走近貢獻良多。他向習近平提出修建在馬國北部的油管,以減少馬六甲海峽的堵船情况。這實是改善海上絲路的重點項目之一,與之相似的是修建泰緬的克拉地峽運河,以分流馬六甲航運和節省航程。對這些構思,中國與東盟應及早組織專家研究其可行性。

    絲路建設對中國來說,除了發展國際經貿的好處外,在當前的國際形勢下還有十分重要的地緣政治斗爭意義。最近不少評論都談到中國正受着美國主導的泛太平洋夥伴關系(TPP),和歐美間的泛大西洋貿易投資夥伴關系(TTIP)的壓力,許多論者還指出,TPP乃美國經濟遏制中國的手段之一。TPP等能否遏制中國可另作討論,但如中國要作出反制,并不是如有些評論所說的建立上海自貿區,而是以另類的區域協作安排作武器。

    通過區內國家共同努力來建設絲路形成多贏合作,正是此類安排的高效模式之一。與TPP等以法規導向不同,建設絲路模式是以項目及交流導向,先見實惠再求規矩,效果明顯且直接快捷得多。

    何况中國在推動絲路建設上有足夠實力。習近平西行四國便簽訂了逾500億美元的項目,涉及能源、交通、運輸及其他多個領域,到訪印尼時又達成了逾200億美元的合作項目,涵蓋煤、紙、冶金及交通等領域。中國的推動合作是以大市場、大資金、大生產的大開發為基礎者,對開發后進地區尤其有效,可直接拉動增長及就業。曾有人建議中國的周邊或后進國提供馬歇爾式的發展支持,其實中國正在做,而絲路建設宏圖將可令這種支持覆蓋更廣,開發層次更深,和規劃更長遠。TPP能做到這些嗎?

    凌昆

    

 
(來源: ) 編輯:
 
商報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