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名稱:商海英豪
標題:   魏秋琪:奪冠靠平靜 國際瑜伽賽女子組冠軍
來源:   香港商報
發佈日期:   2013-10-21
作者:  
版面名稱:   A12
全文:  

    今年6月,在美國洛杉磯舉行的國際瑜伽冠軍賽(International Yoga Asana Championship)上,中國香港代表魏秋琪憑藉一連串高難度與穩定兼備的動作,打動評判的心,以61.12分、0.02分之微,擊敗來自世界各地的多名對手,成為首位中國香港及母親代表獲得女子組冠軍的殊榮,為港爭光,媒界稱她為港產瑜伽女王。光輝背後,原來她在練習瑜伽前,竟然是一名每年都會因為呼吸困難而入院的「藥煲」。

    香港商報記者 呂文蕙 採訪攝影 (部分圖片由被訪者提供)

    眼前的魏秋琪(Chaukei Stefanie Ngai)容光煥發,又擁有一身陽光膚色,究竟怎麼會與「藥煲」扯上關係呢?

    世界冠軍也曾是「藥煲」

    原來秋琪在母親懷中八個月時便出生,是一名早產嬰兒,出生時只有四磅。因為肺部發展不成熟,出生時一度沒有呼吸,所以出生首個月都要在醫院氧氣箱內,依靠呼吸機輔助生活。於是父母為她改名秋琪,希望在秋天會出現奇迹,祈求上天她能夠安然無恙。

    奇迹最終出現,秋琪可以跟隨父母回家生活,但隨之而來是突發性呼吸困難的問題,令她每年至少一次因為突然無法呼吸和胸部劇痛,而被送到急症室。其後她移民加拿大,但情況仍然持續,醫生都找不到突然缺氧的原因。由於她經常擔心病情復發,令她非常憂慮,產生巨大壓力。25歲時,她投考加拿大約克大學修讀心理學,希望可以藉此「自救」。

    大學一年級時,在一次機緣巧合下,她讀到幾篇有關瑜伽可能有助改善纏繞已久的呼吸問題的文章。於是,她上了第一堂瑜伽課,並與它結下不解緣:「自從練習瑜伽後,我再沒有因為呼吸困難而被送入急症室。」秋琪說,瑜伽讓她重新學習如何呼吸及穩定情緒。

    在此之前,秋琪已經參加過五屆國際瑜伽冠軍賽,獲得兩銀一銅的成績。今屆賽事吸引40名來自世界各地的參賽者參加,秋琪早在半年前已經積極備戰,每天練習五小時。在女子組準決賽中,她以最高分數61.2分,比第二名領先2分進入總決賽。雖然比賽經驗豐富,但以首名進入總決賽,確實為她帶來莫名的壓力。

    別人言語打亂心境

    秋琪回憶指,完成準決賽當晚,很多人都向她表示祝賀,因為在高水平比賽中,領先2分已是一個非常大的差距,他們都說只要她把準決賽的動作再做一次,冠軍必定是她的囊中物。別人的言語,打亂她平靜的心境。當晚,她抓着教練Jim Lallett陪她到酒店的健身室一直練習至午夜。「當晚我一路做動作,一路跌(失敗),令我感到非常挫敗。」她解釋,心態已令她不能準確控制身體。

    翌日的總決賽,頭五名選手實力旗鼓相當,秋琪以「moment to moment」激勵自己,克服被別人批判的恐懼:「我同自己講,賽台係我第二個家,雖然我昨晚跌倒了,唔代表我今日會在台上失去平衡,因為昨天的一切已經過去,最重要是現在在賽台上的表現。」結果,在三分鐘的比賽過程中,她不負眾望,勇奪冠軍。

    總結比賽經驗,她認為自己勝利在於把輸贏放開,心態較輕鬆,真正做到不在乎成敗得失,自己戰勝自己:「退一步海闊天空,以前比賽着重動作的表現,但今次則着重心境的平靜」。為了平定心神,賽前她特地關掉電話,在酒店平定心神,配合緩慢的呼吸,清除腦袋中的雜念。她又感謝教練一直以來的支持及鼓勵,形容教練與她的關係亦師亦友,是她的心靈導師,向她灌輸「要贏先要識輸」的概念。

    進步不一定看得見

    秋琪說,很多時候,瑜伽帶給她的滿足感並非肉眼看得到:「進步不一定看得見的,更多時候是心靈上的進步。」她勉勵年輕人,不要怕贏,亦不要怕輸,遇到低潮時只要不放棄,持之以恒地練習,總有一天會夢想成真。

    多年征戰的經驗,當中不乏放棄參賽的念頭,但她一直堅持下去。不過今次,瑜伽女王終於宣布短期內不再參賽,轉而把時間投放陪伴家人,以及幫助其他人,以另類方式繼續幫助他人。

    學生開心成動力

    育有一名四歲兒子的秋琪,現時在美國科羅拉多州定居,於當地任全職瑜伽導師七年。原來,把興趣變成職業,全因渴望以自己影響別人。

    循循善誘

    她說,學習瑜伽應不限年齡和身體障礙,每人都可以學習瑜伽。她的學生當中,不乏70多歲,甚至失去四肢和以輪椅代步的人士。而令她最難忘的學生,是一名長期服食抗抑鬱藥的長者,由於服食藥物多年,已達上癮程度,多次嘗試戒除心癮不果。秋琪不但教導她瑜伽動作,又在教導過程中循循善誘,最終令他戰勝心魔,不再依賴藥物,令她倍感成功:「每次上堂,見到佢哋入嚟時個人好沉重,但離開時都好開心。」這成為她繼續執教的動力。

    究竟幾多歲先可以開始學瑜伽?「其實冇話幾多歲先可以開始學,最緊要唔好勉強。」秋琪笑說,原來她的兒子未出生,已經在肚內陪媽媽做瑜伽了!她並沒有特別教導他做瑜伽,但現時只要他看見媽媽做瑜伽,便會在旁邊模仿。她補充,讓小朋友練習瑜伽,對他們的腰骨成長有幫助,有助他們快高長大,亦能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身體,從而學懂如何尊重自己的身體。

    瑜伽最緊要心神合一

    相信不少人,包括記者在內,都以為完成愈困難的動作,把身體扭曲得愈厲害,愈像玩「縮骨功」,便代表瑜伽者的技術愈高;秋琪立即重申:「很多人對瑜伽有誤解,認為做瑜伽一定要身體好柔軟,同埋隻腳放到個頭上面,但其實唔係。」她提倡「flexible mind flexible body」,意即男女老少都可以做瑜伽,不柔軟的人,更應該要做。

    心境比動作重要

    她補充,瑜伽不是雜技,應以強身健體為目標,不應以難度動作作為標準。瑜伽是一門講求心理和身體平衡的運動,要做到心神合一,成功控制情緒才是最高境界:「瑜伽要求的不止是動作難度,更重要的是當時的心境。」她又舉例,若然完成一個高難度動作,但表情痛苦,青筋暴現,即使動作完成,但亦表示你未能控制身體去駕馭該動作。

    推廣瑜伽 為港人減壓

    秋琪早前帶同兒子回港探親,並順道到台灣及新西蘭,與其他瑜伽修練者交流。她說,沒有為是次的交流之旅訂下特別的目標,最希望抱着學習的心態,從不同學習瑜伽的人身上,發掘對方的優點和文化,融會貫通。

    雖然已經遊歷過世界各地,教授瑜伽,但秋琪說仍然最愛香港。她說,短期內打算回流香港定居,推廣普及瑜伽,為港人減減壓。

    「因為香港是個人口稠密的地方,好多人壓力好大,更需要透過做瑜伽來減壓。」但瑜伽在本港的普及度不及西方,普通人會因為瑜伽班收費偏高,誤解瑜伽是有錢人的玩意,令不少人卻步。她希望把普及瑜伽的理念帶到香港,令更多人認識瑜伽。

    秋琪向記者透露,現正積極與慈善機構聯絡,希望年底前可以開辦一堂普及瑜伽課,開放給公眾參加,並計劃把一半收入撥捐給內地貴州受旱災影響的兒童,為他們提供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