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對行政院長江宜樺提出不信任案(即「倒閣案」),在立法院表決后,終於鎩羽而歸。台灣政局風潮持續一個多月以來,國民黨內分崩離析,但民進黨提出倒閣案,讓藍營立委暫時拋開「選邊站」的窘境,全數力挺江內閣,意外凝聚藍營的團結氣勢,也使得在野黨失去再杯葛江揆的正當性。
置人民利益於不顧
民進黨近月以來以江揆違憲亂政為名,六度杯葛江揆上台施政報告,立法院議事空轉癱瘓,朝野對峙日益激烈,一股無處可泄的沸騰民怨隱然欲發,不少民眾認為已受夠兩黨持續惡斗,把民生法案困在政治風暴之中。
民進黨見機不可失,立即提「倒閣案」升高朝野對立氛圍,試圖挑撥國民黨內部矛盾,即使馬、王在雙十慶典大會上握手融冰,仍不願收手。
然而,倒閣是非常嚴肅的憲政手段,倒閣提出的時機,與成功與否,都是任何政黨必須深思熟慮的。這次,民進黨毫無把握,卻為倒閣而倒閣,發動「不信任案」的攻勢,以為既可讓馬英九窮於應付,又可轉移社會對「立法院空轉」的批評;從在野黨的如意算盤看來,反正都是「無本生意」,何樂而不為?但是,民進黨將憲政大事玩弄成政治肥皂劇,最后受傷的反而是民進黨。
此次,綠營發動根本不會成功的倒閣,無疑是宣示意義大於實質意義,卻與人民普遍希望政局穩定、朝野一起拚經濟的期待,有着很大落差。可以合理推論,蘇貞昌堅持發動倒閣,主要是要轉移焦點,替在野黨過去一段期間的非理性杯葛,找下台階;其次,則是透過倒閣來證明自己才是反對黨的實質領袖,累積2014年參選連任黨魁的能量。
蘇貞昌堪稱台灣史上發動最多次倒閣的人,他提出的倒閣,無論多麼義正辭嚴或冠冕堂皇,都只再度體現出民進黨趁火打劫的躁動本能;而蘇貞昌的思維,則維持民進黨傳統的反對路線,將政黨杯葛的收益置於台灣與人民之上。
長期以來,人們很少看到民進黨提出具體的政策主張,老是看到民進黨東反西反、動輒癱瘓立法院,導致政府重大政策無法推動。例如,半年來,馬政府與六大工商團體關切的核四、年金改革、自由經濟示範區議題,一直卡在立法院,充分說明民進黨始終不曾為癱瘓立法院議事負責,也無意推動政府重大政策,只想搞亂政局、以謀一黨之利。
藍營贏回民氣
此次民進黨再度推動一場早已注定失敗的倒閣案,削弱反對黨的政治能量,甚至可能冲擊2014年「七合一」選舉,無怪乎,不少綠營菁英早就都不看好這次倒閣,還譏諷蘇貞昌是馬政府的最大貴人。尤有進者,民進黨的倒閣案經表決被否決后,朝野僵局有化解之可能,立法院可望展開新局。否則,若綠營仍再持續杯葛不讓江揆上台,則國民黨在政局風暴中輸掉的民氣,恐怕都將會從倒閣案此一役,連本帶利地贏回來。因為,倒閣不成民進黨若再杯葛江揆,則已完全失去其正當性。
相對來看,民進黨的倒閣案,大大激起藍營立委的危機意識,迅速凝聚內部團結共識,江揆也得以順勢解套,繼續穩住閣揆大位。然而回到政治現實面,藍委看似給馬、江溫暖,也可能是面對敵軍壓境下的情義相挺。江揆能否端出施政成果,才是拯救馬政府低迷民調,甚至延續士氣至「七合一」選舉的關鍵。
總之,一個政黨如果永遠只打自己黨內的算盤,卻不把社會與人民的利益得失考慮進去,則它要如何贏得人們的信任?民進黨一向工於算計,也往往能在政治沙場上無往不利,然而一旦人民發現這些杯葛與纏斗戰術其實是以阻滯體制正常運作、犧牲經濟成長與社會安定為代價,有多少人願意長年擁抱如此一群鐵血武士?一言以蔽之,民進黨提出倒閣案,固然是依據憲法所祭出的政治手段,但并不能遮掩民進黨始終欠缺反省的真面目,那就是以非法監聽為由,為自己人涉及關說遮掩而發動倒閣。
台灣淡江大學大陸所教授 潘錫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