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欄目  
 
   香港商報>>電子報內容>>商報評論
 
泛珠發展未如理想
2013年 10月 21日 00:00    中國窗
 

    泛珠三角的發展已經有十多年了,可是卻不理想,進展有限。當初的構思是以珠三角和廣東為中心,使當地產業輻射到周邊省份,包括實際的產業轉移有限。如宣傳至多的富士康從深圳部分轉移至成都等地,主因是富士康公司的決定,包括着重於中國內地的內銷市場,把生產組裝基地部分轉至華中、西南地區,其中并不涉及深圳或廣東省政府的泛珠三角合作關系。

    泛珠合作近十年徒具虛名

    發展泛珠三角是前廣東省委書記張德江的倡議,在他卸任之后,接替的省委書記汪洋并沒有特別堅持泛珠三角合作的進展,甚至在稍后強調廣東省內的均衡發展。珠三角的產業轉移,從騰籠換鳥開始,集中於粵東、粵西、粵北的欠發達地區,省政府撥出資金建立產業轉移園區。當產業轉移集中於廣東省內,也即是廣東省政府不積極鼓勵珠三角產業往省外轉移,泛珠三角的合作框架便失去了效用。

    市場和基建效果大於政府合作

    由於內地主要中央與地方官員的任期制,中央及省一級的政策發展往往有一個十年周期,在廣東,張德江至汪洋,乃至現任的書記胡春華,他們的施政清楚地表現出這個十年周期的變化。泛珠三角合作在近十年已聲沉影寂,徒具虛名。胡春華上任伊始,還未清楚提出他的廣東省發展戰略,但近一年的政策取向,似乎重回GDP側重的老路,始因是他擔心廣東在中國內地經濟龍頭的地位,會因這幾年加工貿易衰落而被江蘇、山東趕越。在東莞工業生產凋疲之際,連騰籠換鳥,產業轉移也開始不見諸政府的公開言論和文件中,顯然十年周期的政策變動已經開動。泛珠三角合作即使由張德江以人大委員長的身份來再次推動,也應該難以有大的效果。

    不過,長江以南的中國已經不再像十多年前那樣,關鍵的變化是高鐵網絡的逐步建成運作。2015年前,以廣州為中心,應該會開通高鐵,東向沿海往福建、浙江,連至上海,北向循京廣線通往長沙、武漢,再可直達北京或東往南京等蘇南地區。西向的貴廣和南廣專線使貴州和廣西納入廣州的腹地,并可再連昆明和北上成都。這個大網絡把泛珠三角的省份納入廣州的三至四小時的交通距離時間,即日可往返。廣州憑藉其生產的優勢,把這廣大地區變成它的腹地。廣州把珠三角的生產直接批發或零售其高鐵沿線的周邊城市,通過高鐵線的泛珠三角經濟一體化正在加速進行。而在這個過程中,廣東省在電子商貿和網上零售領先全國,得力於互聯網的作用和最近智能手機3G在通信網絡的推動作用。高鐵與3G智能手機網絡築構成今后將急速發展的泛珠三角一體化。

    技術加市場加政府基礎建設的效果,遠遠大於政府之間的談判與合作。不過,這個發展過程將會加強廣州在全國的樞紐城市作用,間接削弱周邊省會的競爭力。

    香港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 陳文鴻

    

 
(來源: ) 編輯:
 
商報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