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欄目  
 
   香港商報>>電子報內容>>商報評論
 
電視發牌風波未休
2013年 10月 23日 00:00    中國窗
 

    昨日,行政長官主動解釋增發免費電視牌照的決定。即使港視「死因」不涉及政治,也因涉及全港市民的利益,是社會持續最關注的議題之一。

    行政長官表示,指出是次考慮的因素包括財政能力、預測的廣告收益、投資計劃、節目質素等。他強調是次發牌絕無政治考慮。較早前,港視主席王維基也已表示,相信不獲發牌與政治無關。

    各種說法充斥城中

    按道理,政府最簡單直接的方法是只要哪一個申請者符合基本要求便發牌。而行政會議成員大多有深厚的政治歷練,理應可以估計港視不獲發牌的政治后果,但是行政會議最終仍作出三選二的決定。結果自然引起各方揣測。如果行政長官和港視主席的說法是事實,那麼社會只能從其他途徑估計港視的「死因」。

    現時社會流傳許多說法,例如有報道指王維基於去年4月出售城市電訊的核心業務,只餘下近30億元發展電視業務。而王氏計劃在6年內把頻道由12條增至30條,每年拍劇耗費接近6億元,連同其他制作每年總支出接近10億元。而他又投放3年8億元興建將軍澳多媒體中心。加上王維基已賣掉其擁有的香港寬頻,要重租網絡傳送免費電視。這些因素都令港視在財務上不及其他兩個申請者。當然,這些是否港視的真正「死因」,還有待政府證實。

    亦有意見指,免費電視台可以自由競爭,汰劣存優,政府無需要選出優勝者。然而這里有一個問題值得思考,就是若有免費電視台經營不善,面臨倒閉危機,為了挽回劣勢,專門制作一些嘩眾取寵、質素低劣的節目,以吸引眼球,屆時誰應為此結果負責?當然,有意見認為若出現這些情况,政府可以加強監管,懲罰有關電視台。這說法也站得住腳,關鍵在於政府的目標是制造一個怎樣的免費電視競爭環境。

    社會持續關注事件

    可以預計,免費電視牌照發牌風波將會持續。事實上,對於大多數香港市民而言,可以觀看更多免費電視節目肯定是好事。尤其港視的節目預告片如《警戒線》、《歲月樓情》、《挑戰》等內容有吸引力,加上節目內有一批市民熟悉的藝人。若有關節目不能播放,市民自然感到可惜。進一步而言,有意見認為政府較早前并無指要三選二,理應符合條件的申請者可以入圍,但是最終卻拒絕發牌給港視,并無即時詳細交代原因,更刺激一批盡力投入工作的港視員工和欣賞有關節目的觀眾的情緒。所以當港視不獲發牌的消息公布后,自然引起社會廣泛回響。

    有關風波應逐漸由街頭轉移至法庭上演。政府指發牌涉及商業秘密資料,不能公開。而昨日王維基已決定尋求司法覆核,并希望員工能夠暫時回家休息。此話應可為街頭抗爭降溫。免費電視牌照發牌風波會如何發展下去,是社會持續最關注的議題之一。

    亞太國際關系學會成員 陳振寧

    

 
(來源: ) 編輯:
 
商報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