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蘋果日報》A8以《「公義重要過經濟」逾八成大專生撐抗命爭普選》為標題,報道10月13日學聯在香港7所大專院校舉行關於「占領中環」的「大專學界商討日」。報道稱:在出席商討日活動的700多名大專院校學生中,逾八成支持以公民抗命方式爭取普選,而大部分支持者更認為社會公義價值比經濟更重要。
這使我聯想起內地文化大革命期間一句「極左」口號「寧要社會主義的草,不要資本主義的苗」,其性質和意義,同《蘋果日報》上述報道的話不無异曲同工。
原來,「極左」不是內地政治在一個特殊階段所特有現象,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當前政治條件下一樣可以出現「極左」現象。這就很值得香港那些「拒中抗共」政治團體和政治人物反思,也很值得香港那些替「拒中抗共」勢力鼓吹的媒體深省。在香港,反對派及其吹鼓手一直以為內地種種不是,香港一切均好。這是一種唯心主義的觀點和夜郎自大的心理。
為了所謂「真普選」的「公義」,不惜犧牲香港經濟,也就是不惜犧牲香港居民的福祉。這是不惜香港玉石俱焚的賭徒作風,是一小撮企圖經「真普選」奪取香港管治權的政客及其文人策士的「背水一戰」。對此,越來越多的香港居民開始省悟。
民意反「占中」屬多數
就在《蘋果日報》刊登上述報道翌日,10月15日,《明報》在A2刊登該報委託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於10月2日至4日所做最新民意調查,結果顯示:表示支持以「占領中環」爭普選的受訪者占25%,與4月戴耀廷等3人宣布「占領中環」計劃時該報首次民調的結果相同,而較7月第二次民調的32%大跌7個百分點;表明反對「占領中環」的受訪者則由4月的51%、7月的46%,大幅升至55%。
雖然10月13日逾700人出席「大專學界商討日」,其中,超過八成參加者表明支持公民抗命,77%支持公民提名;但是,根據《明報》委託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所做的上述最新民意調查,在18至29歲群組中,支持「占領中環」的較7月民調下跌9個百分點至32%,反對「占領中環」的較7月民調上升13個百分點至44%。可見,10月13日「大專學界商討日」的情况不足以反映香港青年的取向。
全面地看,至今,香港社會傾向於政治民粹和「極左」的仍然是一小撮人,大多數香港居民依然保持理性與平和。但是,不能因此放松對「占領中環」運動的揭露和批判,不能低估政治民粹和「極左」的禍害。
公義與繁榮對立思維幼稚
內地人民已經從親身經歷中明白,「沒有資本主義的苗,只有社會主義的草」是對經濟和民生的摧殘,只有「草」的經濟,絕對不是「社會主義」。
10多年來,香港經濟已經遭受政治爭拗無休止的拖累,香港居民已經對經濟轉型停滯、貧富差距擴大深感厭煩。「拒中抗共」勢力還要發動「占領中環」運動,以此為代價爭取「真普選」,不僅不可能迫使中央退讓,相反,將進一步摧毀香港國際金融中心,使香港經濟遭受難以復原的損傷。
把經濟與政治割裂,將公義與繁榮對立,不是現代成熟的政治團體、政治人物應有的思維和策略。香港社會各界必須明白,今天,特區所面對的政制發展的斗爭,不僅是要不要遵守《基本法》和全國人大常委會有關決定的原則之爭,而且是現代政治低水平與較高水平之爭。「拒中抗共」勢力不僅在政治原則上違反《基本法》和全國人大常委會有關決定,而且在政治水平上停留在幼稚階段。假如讓「拒中抗共」勢力得逞,那麼,香港將陷入更深的政治泥淖,經濟和民生已然形成的結構性矛盾將更難克服。
從2003年七一游行以來,「拒中抗共」勢力不斷高喊「普選」等動人政治口號,儼然占領香港特別行政區政治道德高地,頗能迷惑相當一部分香港居民。這是反對派得以在歷屆立法會地區直選中勝過愛國愛港陣營的一個重要因素。其實,最動人言辭往往掩飾極端偽善。愛國愛港陣營必須加強思想理論和輿論工作,堅決揭露所謂「拒中抗共」勢力占居政治道德高地之虛偽。
周八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