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個實驗:一位老師手拿一張白紙,在上面滴了小小一滴墨水,然后問同學們看到了什麼?多數同學答:看到了黑點;還有人聯想演繹出更多的答案,比如蒼繩、芝麻、污點、太陽黑子等等;可是,很少有人說看到的是白紙。這個實驗饒有趣味,反映出人們常見的認知偏差:好以偏概全,好攻其一點、不及其餘。比之近來頻頻撥動人們情緒的兩地關系問題,亦復如是,很多人在媒體,特別是網上激議的引領下,只看到了「蝗蟲論」的惡劣黑點,卻忽視了唇齒相依、感情相通、互惠互利、大勢所趨的這頁整張白紙。
兩地「四流」頻密
經過內地30餘年的改革開放,尤其是自由行和CEPA實施以來,香港與內地聯繫日益緊密,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四流」更加暢通,發展至今,已屆水乳交融,融為一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無法分隔。且不說內地多個省市引入外資中,港資獨占鰲頭;只要看一看每天往來關口的龐大人流和車流,就不難想像兩地關系之密切。
當港人強烈感覺到內地客、內地學生和內地新移民增多,普通話隨處入耳的同時,其實,港人往內地工作、居住、生活、學習、游玩者,何嘗不是同樣在迅速增長。據港府統計處2010年統計調查,在統計前12個月內,曾在內地工作的港人有約17.5萬人,此數字還不包括那些須長期逗留在內地工作而不回港的香港居民;2011年,60歲及以上,居留內地的香港人共有115500人,此數字還未包括在港沒有常設居所的短暫留港居民及已移居內地而沒回港的香港永久性居民;2012年到內地的香港旅客7800萬人次(同期內地訪港客為3490萬人次),同年在港註冊婚姻中,有約35%是兩地通婚;升學方面,今年內地70所高校共錄取了1200名港生。
列舉這麼多數字,無非是想說明,香港與內地的交流往來是相互的、雙向的,得益也是互惠而廣泛的;就本港而言,從頻繁的交流中,受惠的絕不僅僅是老闆,還是千千萬萬的普羅市民。要問,兩地會不會出現矛盾和摩擦?連自己的牙齒都會咬到舌頭,何况如此大規模、高頻率、全方位的交流?更何况兩地還存在發展水平不同、文化差异呢?所以,不時出現這樣那樣的矛盾和問題是正常不過,亦是必然的事情,以此完全不必大驚小怪,上綱上線,因噎廢食。
多些體諒包容
就港人而言,應多看看背靠祖國的福蔭,神州腹地的潜力,同胞訪港的助力;就交流中的文化差异要本着理解、包容、同情之心,創造和諧,一同進步;對於人員往來中衍生的奶粉、學位、床位、宿位等問題,應就事論事,就事解事,從政策上的改善上加以完善,港人優先的同時,最好兼顧雙方,切不可由此遷怒於人,不客觀理性,說些傷感情的話,做出傷感情的事。試想一想,將心比心,那麼多港人在外地,如果也被冠以什麼「蟲」來被污辱,我們會作何感想?就內地同胞而言,亦應多看看香港一直以來對國家的貢獻,看到港人的家國情懷,為善不甘人后的事實;對港人的切實困難、擔憂和抱怨,本着同情之心,多些了解和理解,攜手共同面對。雙方都應看到頻繁交流中兩相受惠、了解增進、感情加深這個主流、這張白紙,而不是只盯着極少數偏激人士發出的「蝗蟲論」這個刺眼的黑點,千萬別被那些別有用心不懷好意,故意炒作惡化和加劇兩地矛盾的人牽着鼻子走了!
灣仔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