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欄目  
 
   香港商報>>電子報內容>>商報評論
 
通識不應考爭議性政治話題
2013年 10月 25日 00:00    中國窗
 

    學生讀書是為增長知識和智慧。知識的一個重要屬性,是前人經驗累積下來、有定論的智慧成果,學生能由學習中掌握相關技能,從中獲益。而目前極具爭議性的政治話題,難有正誤定論,看不到學生能從中得到何種益處。且前線教師對事件認識也有重大分歧,難免誤導心智未成熟學生產生偏見,遺禍新生代。所以將爭議性話題列為學生討論的課題無可厚非,列為通識科考核內容則有害無益。

    通識科政治化害處多

    上月香港通識教育會仿效教協的「占中」教材,以公民抗命及「占領中環」為題舉辦通識科模擬考試,結果多達48%考生不及格。不少人只記得其「愛與和平」等宣傳口號,但誤解基本事實。有些學生誤以為「占中」是為了爭取最低工資,還有不少人更誤會公民抗命是合法行為。而考生有關對公民抗命的立場的題目上,多達45%試卷經兩位老師評分后,出現差异頗大的不同分數。

    出現這種情况,顯示考試將爭議性政治話題引入中、小學的弊端頗多,會因超越學生社會經驗而無法真正理解政治活動內涵,甚至為一些表面現象所惑,顛倒黑白,破壞對社會核心價值的認同;如對法制和社會秩序的認同,對維護公共利益的認同。老師評分差异大,顯示議題不具備知識的基本屬性;不是前人智慧經驗的成果,沒有絕大多數人認同的定論。且老師之間已無法對事件取得共識,又如何能在講解事件時保持中立,授業解惑?學生被誤導的偏見一旦產生,就難以消解,對其成長產生長遠負面影響。被誤導的學生多了,還會對本港未來發展產生障礙,問題不容輕忽。

    讓泛政治化禍水遠離校園

    通識科將爭議性政治話題列為考核內容,是本港泛政治化不良趨勢影響校園的表現。泛政治化意味將過多事件引入政治因素,上綱上線加劇社會對立和爭論,降低處事效率,增加運行成本。學生讀書時間寶貴,應堅持學習知識、提高道德觀念、增強體魄的教育方針,引導學生維護法制和社會穩定的核心價值觀。應盡量避免政治化趨勢入侵校園,令學習效率和時間下降,傳統核心價值觀被動搖,毒害學生心智。

    學生和家長清晰了解泛政治化進入校園的害處,表達了明確的反對意見。今年初「明愛關注新高中學制青年小組」訪問逾1400名學生,63%受訪者「不信服通識科的考核準則」,擔心評核主觀影響分數。逾千名家長曾聯署反對通識科考核富爭議性的政治話題。

    學生年少冲動,極易被一些政客煽動,成為社會發展的不穩定因素。早前推行德育及國民教育科,欲向學生傳授品德及愛國的傳統價值觀,增進學生對國情的了解,就因泛政治化逆流無限上綱,將一些細微爭議擴大化,以致推行計劃夭折,廣大學子受損。現在泛政治化又開始入侵校園第二波,意圖將「占中」這公然違法、意圖破壞社會和經濟的大毒草,灌輸給欠缺辨識能力的廣大學子,令人憤慨。有識之士均應盡力保護學生,還校園清靜,將泛政治化濁流清掃出去。

    殷翔

    

 
(來源: ) 編輯:
 
商報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