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欄目  
 
   香港商報>>電子報內容>>商報評論
 
任志剛聯匯研究值得關注
2013年 10月 25日 00:00    中國窗
 

    截至今年10月17日,香港聯繫匯率機制已實施了30年。30年間,全球經濟風雲巨變,中國經濟迅速崛起,香港經濟格局也隨之發生諸多改變。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和次年歐債危機,令美國經濟陷入低谷,歐洲經濟沉淪不起。美國持續4輪的超級量寬貨幣政策,雖挽救了美國金融體系,令美國經濟開始緩慢復蘇,但也令新興經濟體熱錢肆虐,對實行聯繫匯率多年的香港經濟打擊不小。香港經濟因港幣隨美元越貶越低,加之產業空洞制約復蘇乏力,恒指難以展現道指連創新高的輝煌。近10年來,港元的購買力已蒸發近三分之二,加之熱錢肆虐刺激通脹的持續上升,已嚴重影響到香港經濟復蘇和港人的生計。

    30年后的今天,人們開始思索香港聯匯機制的前途和對香港未來經濟的影響。前金管局總裁任志剛,早在去年6月12日,就以香港中文大學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杰出研究員的身份,公開發表一篇題為《香港貨幣體制的未來》的研究文章,提出「應檢討香港聯繫匯率制度」,并從「與一籃子貨幣挂恥、拓寬聯匯波幅和放弃預設匯率目標」等三個方面提出相關建議。當時任志剛的建言引起社會極大反響,并遭致候任特首梁振英和一眾政府財經高官強烈的反擊;他們紛紛強調「香港聯繫匯率是香港經濟穩定的基石,聯匯機制絕對不會改變」。現值聯匯機制實施30周年之際,港府一眾高官再次一致表態,捍衛聯匯機制不動搖,認為聯匯機制最適合香港。香港聯繫匯率已沿用30年,真的沒有改革的必要嗎?任志剛去年的研究報告是否也有其警示意義呢?

    聯匯過往大有貢獻

    任志剛洋洋灑灑29頁研究報告的萬言著述,從「聯匯政策目標、具體操作、功能定位、政策局限、發展路向和對公眾利益的維護」等多個方面作了細緻論述。值得注意的是,這是他任職金管局總裁16年和堅決捍衛聯匯機制多年的求實求是、求變求新逆向思考而得出的真知灼見。

    眾所周知,香港聯繫匯率機制,建立於1983年10月,中英談判陷入僵局和港元匯率面臨崩潰的危機時刻。至今已挂恥美元(1:7.8)長達30年之久。一直被視為香港經濟穩定的基石,神聖不可動搖、不可非議。過去聯繫匯率機制確實發揮了較好的穩定經濟和金融體系的基石作用。從1983年聯匯機制啟動以來,香港經歷了1987年10月全球股災,1990年8月海灣戰爭,1992年9月歐洲匯率危機,1997年7月亞洲金融危機,2001年911恐怖襲擊事件,2003年5月非典危機,2008年8月全球金融海嘯及2009年歐債危機的多次冲擊,但在聯匯固定匯率的防護罩和穩定機制下,港元匯率和金融市場得以保持持續的穩定,避免了如1983年以前大幅波動的情况。同時,港府亦遵循聯匯機制的有效干預和調節,因應形勢變化,公開市場操作,及時化解了多次國際大鱷對港元的蓄謀狙擊,確保了香港金融體系和經濟運行的穩定。

    在任志剛服務金管局的16年里,聯匯機制得到堅決捍衛。同時,也因應香港金融市場的變化,對聯匯機制進行了必要的補充,如:2005年金管局推出優化「聯繫匯率機制」的保障干預措施,將港元兌美元匯率波幅確定於1:7.75(強方)至7.85(弱方)之間,實行高賣低買的「強弱兌換保障機制」,有效阻擊港元炒家。

    然而,實行了30年聯匯機制的香港經濟,面臨世界經濟、內地經濟和香港自身經濟業已發生巨大變化的新環境、新形勢,仍舊堅持一成不變的聯匯機制,無异於作繭自縛。2008年9月全球金融海嘯爆發,并引爆歐洲債務危機。在資產縮水和全球量化寬松的雙重作用下,港元隨美元加速貶值,給香港經濟復蘇帶來壓力。而中國經濟在中央「拉內需、保增長」的積極財政政策與適度寬松貨幣政策的強力支持下,仍保持9%以上的穩健增長,2010年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隨着香港經濟與內地經濟日益融合,香港經濟也得到內地經濟的強力拉動和支撐。近年由於港幣不斷隨美元貶值,人民幣相應持續被動升值,使香港經濟出現失衡和扭曲。一方面,香港與內地經濟融合依賴加深,存在港元升值的潜在壓力;另一方面,卻因港匯不斷貶值而致商業成本上升,不斷推升通脹壓力(香港進口貨品比例較大,其中超過70%的日用消費品來源於內地入口)。長此以往,勢必對香港的經濟平衡、金融發展和民生利益帶來嚴重影響。

    聯匯改革應與時俱進

    任志剛改革聯匯機制的建議,同其以往的言論轉浹而言(2009年10月任總離任時表態,堅決維護保持聯繫匯率制度),也表明近三年來,任志剛以其「中大杰出研究員和中國央行高級顧問的身份」,對香港聯繫匯率制度的建立、執行,及與經濟、金融環境發展變化的適應,及其貢獻和新經濟形勢下的掣肘,從一個更宏觀的角度,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并對自己過去「固守聯匯」的思想進行了與時俱進的調整。從這個意義上講,任志剛的研究是值得肯定的,這是一種順應時代變化的改革開放式創新思維。他給未來香港政府提出了一個亟待思考、研究和應對的重大課題。

    2005年7月21日中國央行啟動第二輪匯改,人民幣進入升值周期,人民幣國際化提速。2006年金管局又實施了穩定金融市場的「存款保障機制」。2007年積極配合中國央行推出人民幣兌換、債券發行和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等,為構建香港人民幣離

    岸結算中心打下堅實基礎。應當說,隨着全球金融環境和經濟形勢的變化,自2005年起,香港政府已開始研究探索聯匯機制的周期問題。而今時今日有關方面才將聯匯改革問題,擺上了齘面。這說明因應形勢的變化,更須就聯匯機制作出創新思考。

    綜上可見,隨着全球經濟和金融環境發生深刻變化,聯匯機制的改革完善也應與時俱進,不能因循守舊、一成不變。任志剛無非是發出對香港經濟前景和聯匯壓力拐點的擔憂,體現一個昔日金融高官的承擔,提出反思,拋磚引玉。這并非針對時局和新政府。因此,有關部門不必拘泥或憂慮於「聯匯機制」破局改革,所帶來的貨幣震蕩和經濟恐慌,而守舊不變。相反本屆政府更應以開放、包容和求新、求變的胸懷,關注民生利益,將聯匯改革研究提上議事日程,并適時加以必要的改革創新。

    蒯轍元 馬建波

    

 
(來源: ) 編輯:
 
商報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