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中遠船務工程集團有限公司為新加坡Energy Drilling公司設計建造的海洋輔助鑽井船Edrill-1(N490)順利下水之后,該公司日前又獲得自升式鑽井平台等訂單。公司總經理王宇航表示,最近一兩年中國海工產業發展迅速,全球海洋工程產業呈現向中國轉移的趨勢。隨著全球海工產業向中國轉移,依靠持續旺盛的海洋工程裝備需求以及中國發展海工產業的優勢,中國海洋工程產業大有可為。隨著全球產業轉移步伐的加快,目前海工裝備制造部分已經基本從歐美轉移到亞洲國家。韓國和新加坡兩強并立,分別占全球市場份額的37%和27%,而中國和巴西近年來已表現出很強的追趕勢頭。有數據表明:從2013年初截止到8月底,全球共成交了49座平台,9月之后預計還會產生20座平台。平台主要以自升式鑽井平台為主,其中,中國承接28座,首次超過了新加坡。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殷學林說,新加坡在半潜式鑽井平台和自升式鑽井平台建造領域具有傳統優勢,但目前正受到來自中國的挑戰。他說,以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成功承建世界排名前三的深水鑽井公司挪威Seadrill公司兩座平台為標誌,國際自升式鑽井平台的建造中心向中國轉移,中國已經具備了同新加坡老牌船廠同台競爭的實力。殷學林表示,公司自主設計的400英尺自升式鑽井平台已經進入國際市場。現在,中國生產的自升式鑽井平台已經占到世界總產量的一半左右。王宇航認為,韓國和新加坡在海工裝備制造領域的霸主、壟斷地位將面臨中國等發展中國家的挑戰。同時,歐美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在海工裝備制造領域的技術合作將更加廣泛和深入,這也是未來海工市場發展的重要特徵之一。王宇航表示,中國有良好的基礎設施,包括中遠船務在內的幾個船廠均在高技術含量裝備上取得一定的成果,具備向高端海洋裝備方向發展的條件。此外,中國越來越多的設備供應商或合資企業都在向海洋裝備發展,這會使國產化的比例越來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