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欄目  
 
   香港商報>>電子報內容>>商報評論
 
善用地下空間 打造新地標
2013年 10月 29日 00:00    中國窗
 

    香港彈丸之地,人流多車流更多,繁忙時間擠塞更甚,也因為土地需求所限,租金高昂,令本港整體競爭力有條件限制。有學者提出不妨把「地下空間」概念廣泛應用在不久將來上馬的地區發展規劃,包括在東九龍、啟德,港島北以及西九龍文化用地,引入「地下城」的嶄新思維,為未來香港土地發展制造空間。

    地下城好處多

    地下城的概念在香港并不陌生,多年前當局曾打算應用在銅鑼灣中心地帶,后來卻因技術問題而擱置,而地下空間概念卻成功落戶在維多利亞港對岸的商廈游客區尖沙咀,當中采用了作為兩個港鐵站廿多個出口的地下城,集交通樞紐、購物攤位、商場商廈出入口、公共設施通道等功能於一身。類同「地下城」的設計同樣適用於以文化項目為主的西九龍文化項目,以及擬發展體育設施、混合住宅項目及郵輪碼頭的啟德前機場用地,另外,東九龍觀塘裕民坊至附近兩個港鐵站一段的發展,若可解決先決技術條件及在開支預算內,地下城概念也不失為可行的方案。憃魚涌公園等附近地段若發展地下空間,亦可與鄰近的商業、住宅和商場構成新社區。

    地下城有以下的好處:

    首先,地下城大幅騰空了地下可用的空間,多出的空間可用作休憩用地等,甚至可以給該區使用者更多空間感,尤其是西九龍文化中心,可加入文化藝術元素,發揮創意,把空間感和文化融合,真正創造并體現本地新文化。若以經濟角度而言,地下空間亦可用作交通或公共設施通道、停車場、商場等設施,若能控制到地下空間的溫度和濕度,更可發展成為儲存倉庫、大型圖書館、污水處理廠等,以釋放更多優質地面用地作其他發展。

    借鑑內地及國外經驗

    韓國及新加坡地下空間的運用是值得我們借鏡的,其中韓國的地下空間容許大型車輛進出通行,紓緩地面交通擠塞的壓力;而新加坡在市中心商業區的地下空間更把兩個主要地下鐵路轉車站連接,減少市中心轉車站閘內在繁忙時間高峰時段的人流壓力和地面車流的擠塞,也在下雨時發揮避雨和人行通道的妙用。

    新加坡還在籌備構建一個地下商場,這將是該國最大的購物廣場。為解決土地荒,獅城也在籌備道路地下化,以解決地少人多帶來的問題。

    內地的多個城市也采用了地下空間,上海各地鐵站的出口巧妙運用地下空間,作為主要通道和商舖用地;深圳的地下空間有的是用來興建與地下鐵路一體的大型地下購物城,媲美香港甲級商場的設施;東北如哈爾濱、大連等城市的地下空間亦成了四通八達的行人隧道,為城市日夜帶來動感和繁華。

    此外,另一重點城市廣州亦在今年9月審議通過了《廣州南站商務區開發建設工作方案》,擬構建的廣州南站地下空間將會是全國最大規模的地下城,以廣州南站為中心,連貫附近街道設施,規劃擬以商務、會展和旅游休閑為主導產業的交通和公共服務樞紐,打造華南商貿綜合新城。

    內地地下城和尖沙咀地下空間的成功,可供香港前述舊區再發展或新地標作借鏡,無論在城市景觀、土地運用、人流交通效率、空氣流通、空間感、潜在零售商機等方面都利多於弊。

    或許,地下城將會是有規模大城市的發展趨勢,香港沒理由不把握機會與其他國際級城市同步,說不定西九文化區等采用地下空間設計將會成為香港未來廿年新的時尚地標。

    清華大學中國法律研究生 朱家健

    

 
(來源: ) 編輯:
 
商報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