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欄目  
 
   香港商報>>電子報內容>>商報評論
 
婦女經濟學 釋放勞動力
2013年 10月 30日 00:00    中國窗
 

    源頭減人以至上周出爐的人口政策諮詢文件,焦點都是圍繞人口配置。9月初逾300名港人包括部分立法會議員聯署在香港及台灣登廣告,指本港新增人口太多,內地人來港定居令港人居住面積愈來愈小,要求政府以源頭減人方法針對房屋問題。

    房屋問題不是今文重點,但源頭減人就關乎到上周港府公布的人口政策諮詢文件。港府以往曾指香港勞動人口將於2021年見頂,就算內地以至外地人涌港,亦未必解決到人口老化導致勞動力下降問題,但年初在下已在《新移民新希望》(見「商報評論」,2013年1月23日)一文指出,在港新移民的勞動人口占比持續上升,而且勞動人口參與率亦不斷向上,顯示新移民人士正為香港社會作出積極貢獻。更何况,新增人口太多與房屋問題是否單純的線性關系?沒有了新移民就代表香港人能安居?相信未必。

    青年勞動人口萎縮

    雖則香港確有人口老化問題,但話說回來,有報道曾指近年香港勞動力人口錄得不錯增長。看看圖一,去年底勞動人口按年上升1.9%,雖然比2011年2.3%略低,但比較過往多年已屬理想。以此可見,上面所謂「新增人口太多」的言論看似不是毫無道理。

    不過,凡事都要看清細節,圖二可見,香港的勞動人口增加主要來自45歲以上人士,但職場生力軍如「80后」以至「90后」的勞動人口持續下降,當中以90后情况最惡劣。這群介乎15至24歲勞動人口下滑,可能因為愈來愈多青年為求高學歷而延遲畢業,但無可否認的是,近年25至44歲的勞動人口,已較2002年高峰期近200多萬大減約10萬人,顯示香港勞動人口確實正在老化。

    再看其結構,46至64歲占總勞動人口不但大幅增加,所占比例更加高近四成。若未來香港政府延遲退休年齡,其占比還可能進一步增加。正面點看,香港存在一班高知識且經驗豐富人士對於經濟發展當然有利,因為知識型經濟最需要一班專才。只不過,這等人士亦距退休之齡不太遠,而接班的80后人數持續減少下,結果怎樣?不用多講吧。

    以日本為例,該地年輕人常埋怨公司內流行「大佬文化」,經驗老到者長居要職,令前者缺乏晉升機會,導致不少具才華的年輕人外流他國,深化勞動人口老化問題之餘,亦令社會發展缺乏創新。若未來香港勞動人口結構仍以現時的趨勢發展,相信在港年輕人遲早亦會感同身受,這對於香港未來經濟是百害而無一利。

    那又是不是毫無辦法呢?人口政策諮詢文件內亦提出不同招數解決以上種種問題,如輸入外勞、吸引優才及催谷優質雙非兒童家庭來港等。但明眼人都知,這全都涉及政治問題,以現時港府之弱勢,還是少碰為妙。

    女性可作為生力軍

    換個角度看,人口政策諮詢文件也有一小部分措施鼓勵女性工作,圖三可見,近年勞動市場的生力軍主要來自女性。1993年上,男女間的勞動人口數目曾差距近80萬,但現時則不夠13萬人。再看圖四的女性分齡層,50歲以上的女性勞動人口數目持續向上,而且以50至59歲的升幅最為厲害,與男性情况相若(由於版面關系未有列出男性數據,但當中只有50歲的勞動人口數目持續上升,其餘都不斷下滑)。但不同的是,近十多年來30至49歲的女性勞動人口數目錄得不俗升幅,而且40至49歲的升幅媲美50歲以上,與男性大相逕庭,顯示比較起男性工作者中,除了女性工作人口在經驗及活力上兩兼備下,在推動勞動人口年輕化上更有正面影響。

    雖然近期有調查指,逾四成的「70后」母親願轉為全職家庭主婦,但只要做做功課,看看30歲以上的女性勞動參與率持續上升,就知女性當全職家庭主婦仍未成風氣。始終香港物價高、樓價高,加上時下女性的待遇不同往日,女性辭工歸家的機會成本大增,「80后」及「90后」女性當全職家庭主婦的數目會否持續上升仍是疑問。

    源頭減人有害無利

    簡單而言,眾政黨提倡的源頭減人,於提高勞動力方面只有百害而無一利。然而,若現時政府大力推廣輸入外勞及引入優才等,亦只會加深政治危機。延長退休年齡或是辦法,但亦只能解決短期問題。雖然鼓勵女性工作不是長遠之策,但起碼港府仍有大量空間改善現時女性在工作及生活上的平衡措施,如推行彈性工作時間、在家工作等,尤其是提供更多更高質的託兒服務,均有助釋放女性勞動力。始終香港工時長,無暇照顧子女是年輕人延遲生育的一大原因。其實以上措施在外國已經逐漸推行,為的是希望女性能夠家庭事業兩兼顧,亦希望因此能有更多時間進修,提高職場競爭力。不過,上述種種方法只能望梅止渴,絕非解決長期勞動力下跌的方法。看來梁政府在解決勞動人口問題上還需加倍努力。

    交通銀行香港分行環球金融市場部 劉振業

    

 
(來源: ) 編輯:
 
商報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