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客户端 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欢迎订阅香港商报。
 
 

   
 


香港商報>>電子報內容>>香港百達通

探尋港島宗教建築
2013年 10月 30日 00:00    香港商报
 

    香港的高樓大廈馳名於世界,一提起港島,必有人聯想到它的繁華,然而在這些現代化的城市建築中,人們仍可以探尋到不同特色的宗教建築,包括基督教、印度教、猶太教等都有自己的代表作。在這個蘊藏了多元文化的社會里,不同族群和諧共處、不同宗教相互包容。今期的百達通就帶領大家探尋存在於港島的寧靜之處─宗教建築。文:Chelly 圖:部分圖像由古物古蹟辦事處提供

    

    跑馬地印度廟

    香港約有4萬名印度教徒,他們的宗教及社交活動,主要都在這所位於跑馬地的印度廟內進行。聖殿設於教廟最高的一層,殿內有三個并排及大小相若的神壇,殿內還有一部已有數百年歷史的古經供人翻閱,所有人入聖殿均要脫鞋。

    印度廟同時供教友冥想、參加靈修講座、練習瑜伽,以及舉行訂婚、結婚和殯殮等儀式。每到亮光節、鎮邪節、潑水節、象頭神節和猴神節等重要節日,印度廟內會舉行各式慶典,熱鬧非凡。逢星期日上午,眾多印度教徒會在這里聚會、演奏宗教音樂和講道,而於星期日聚會后和星期一晚上,教徒可免費在此享用飯餐。地址:香港島跑馬地黃泥涌道。

    二級歷史建築 錫克廟

    位於皇后大道東的錫克廟,亦是香港的印度教廟之一,它始建於1901年,當時被命名為「星尊者協會」,初建時樓高兩層,頂部呈拱形。二次大戰時,錫克廟兩次遭炮火破壞,后於1938年重建,并易名為「錫克廟」。

    錫克廟在平日的早、晚及星期日的上午均設有崇拜聚會,每逢星期日和主要神誕,錫克教始祖納那大師的信徒會在廟內舉行大型聚會。教廟可容200人食宿,任何信仰的旅客均可免費用餐和作短暫居留,是不少流浪者的心靈寄託,二戰時更成了地區食堂。地址:灣仔皇后大道東371號。    回教清真禮拜堂

    香港的伊斯蘭教徒約有22萬,當中3萬名為華人、12萬名為印尼人,其餘是香港出生的非華裔人士,以及來自巴基斯坦、印度、馬來西亞、中東和非洲各國的教徒。建於1849年的回教清真禮拜堂,曾於1915年重建,是香港首座清真寺,又俗稱為「摩羅廟」。些利街清真寺占地4000平方尺,可容納約360人祈禱聚會。清真寺為典型伊斯蘭建築,外形呈長方形,正門為拱形,四周設有具阿拉伯特色的洋蔥形拱窗,牆上有大量裝飾線條,內有一個拱頂及一座呼拜塔。寺的外牆原為灰白色,近年被涂上綠色,抬頭可見有星月標誌的呼拜塔。正門側的呼拜塔是些利街清真寺的標誌性建築,用來召喚穆斯林前來做禮拜。每次禮拜前15分鐘,宣禮提示聲就從塔的擴音器響起,故宣禮塔需要是附近的最高建築點,否則便不能把信眾叫來。

    地址:香港島中環些利街30號。

    猶太教莉亞堂

    同樣位於金融中心中環的還有猶太教莉亞堂,這是香港第一所猶太教教堂,也是南中國唯一仍存在的猶太教堂,它於1902年由銀行家沙宣爵士斥資興建,用以紀念其母親莉亞女士,故名為莉亞堂。

    猶太教莉亞堂樓高兩層,主要由外牆10根石柱支撐整幢建築物,采取古典主義的比例和對稱,糅合中世紀西班牙及東猶太的建築風格設計。莉亞堂正中央是祭台,比地面升高五級樓級,祭台面向會堂盡頭是藏經庫,其內安放了手抄《摩西五經》的銀筒。地址:中環羅便臣道70號。

    法定古蹟 聖約翰座堂

    聖約翰座堂於1847年奠基,1849年落成及祝聖,為香港最古老的西式教會建築物,是本港唯一一片以永久業權形式持有的土地。座堂主要由3幢主樓構成。座堂本身於1847年建成,乃香港較古舊的維多利亞時期哥德式建築物之一。至於副堂則於1924年落成,而辦公樓(即新座)則是1956年加建的。聖約翰座堂的木門是由在香港保衛戰被英軍自行炸沉的添馬艦的艦身木材所制。

    香港日治時期,聖約翰座堂曾用作日本人會所。現時教堂已列為香港法定古蹟,是受保護的歷史文物,亦是別具特色的游客景點。座堂除了有主教專用的座椅、法政牧師及座堂牧師專有的座椅,亦有英國殖民年代遺留下來鑄上英國皇室徽號的會眾座椅,是留給當日港督或英國皇室成員途經香港崇拜時坐的。目前座堂每天均有崇拜,崇拜的語言包括英語、廣東話、普通話及菲律賓語等多種語言,崇拜者來自世界各地。

    地址:中環花園道4至8號。

    

 
(來源: ) 編輯: 吴天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