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政策無疑是個宏觀、長遠、复雜的題目。要真全面闡述,內容上,難免涉及所有公共政策,包括經濟、勞工、醫療、教育、房屋、運輸等等,幾乎涵蓋每一政策局,至於時間上,也遠遠超越每年一度的施政報告,以至牽涉好幾屆行政長官及領導班子的任期,甚而內地五年一度的五年規劃。要明白,無論是諮詢文件抑或最后結果,人口政策實難方方面面逐一詳細着墨,也必須與時并進,因應經濟、社會等變化來作調整。所以,如何制訂一份適切的人口政策,是一門不淺的學問與藝術。
於是,千頭萬緒之中,人口政策的諮詢難免要找出一兩個重點,好讓公眾討論聚焦到最值得關注的議題上。回歸以來,連同今次,香港就先后推出過三份人口政策相關文件,當中,2003年的重點,不問可知,乃是放在經濟方面;至於日前所推的,則或基於最近歐洲和美國所爆發的債務危機,而將重點放在勞動市場的可持續性,因而提出了輸入外勞、本地培訓、鼓勵婦女生育與就業、創造條件延遲退休年齡等,作為公眾諮詢的思考方向。其中,鑒於目前的社會氛圍,本土主義、保護主義、乃至仇內、仇商等等意識強烈,輸入外勞因而成為了最具爭議的討論環節。
「供應不足才引入」是謬論
輸入外勞是否禁忌?答案是可以是,也可以不是,視乎各人自身的立場究竟是受惠者還是受害者而定。
舉例言之。現時全港最大的外勞,當非外籍家傭工莫屬,人數高逾30萬。這個數字也顯示了,外傭正在服務數十萬計的家庭,同時亦反映出,數十萬計的家庭都是這種外勞的户主。有個漂亮的說法,就是輸入外勞之前,必須先確定本地勞動供應不足;其中,即使供應不足,也可透過上調價格,亦即更高工資來利誘勞動力。同一情况如果代入家傭,則后果如何?的確,本地家傭供應數不在少,不過時薪往往高達數十元,即使只獲最低工資,也跟外傭每月最低工資的僅約4000元相距甚遠,更莫說后者每多兼顧育兒、護老、造飯、清潔等等一籃子全天候工作;倘若在引入外傭之前,必須先確保本地家傭的就業,試問又是否可行?特別是對鼓勵婦女生育與就業又會帶來什麼后果?最近因應人質事件要求制裁菲律賓限制菲傭來港的建議,在一片爭議之中慢慢消失,除了目標票源以青年為主的激進政團,其他政黨無論多麼激進也根本不會考慮并勢堅決反對。
事實上,所謂「供應不足才引入」本是謬論。畢竟,人力資源不同於土地、床位和奶粉,只要無限加薪就會吸引人從事,則無論家庭傭工、以至建造工人、廚房清潔等低學歷職位,根本不會存在「供應不足」的情况。然而,要注意一點,反過來說,最低工資不斷上調,卻正正催生現在厭惡性工種「供應不足」的問題,部分低技術職位的收入甚至更勝大學畢業生,這個畸形的勞動市場倒須社會各界正視處理。
引入香港供應短缺的人才,包括獸醫(香港沒有獸醫學校),以至全球各地都在競逐的金融和IT專才等等(供應只會嫌少不會嫌多),相信不會惹來太大爭議,受影響的人本來不多,也較少觸及政治敏感的範疇,而且也具備成本效益,受惠者多而受害者少。可是,當觸動到多數人的基本利益,例如引入低技術外勞,受惠者雖然也多,就如外傭家庭的料理家務成本降低,可能涉及的行業例如基建的成本也勢將降低,惟當中的受害者也數不在少。在這種情况之下,要作理性、客觀、務實的討論就恐怕不容易了。
李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