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欄目  
 
   香港商報>>電子報內容>>商報評論
 
清醒認識香港政治現實
2013年 10月 31日 00:00    中國窗
 

    10月23日傍晚,行政長官梁振英在北京會見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和國務院港澳辦主任王光亞后,向傳媒傳達有關信息。梁振英稱:張德江委員長表示,中央真心希望香港政改成功,按《基本法》和全國人大常委會的相關解釋與決定,落實2017年普選行政長官。

    反對派諸多阻撓

    香港電子傳媒在第一時間報道上述消息時,簡稱為中央真心希望香港普選行政長官。我不以為有關媒體的從業人員是故意刪去「按《基本法》和全國人大常委會的相關解釋與決定」這樣不可或缺的限定,但是,鑒於反對派一直鼓吹偏離《基本法》和全國人大常委會有關決定的所謂「真普選」,在報道中央領導人關於香港特別行政區普選問題的意見時應全面即不省略上述不可或缺的限定。

    最近,特區政府關於免費電視服務牌照的決定引起軒然大波,在頗大程度上是因為當前香港政局。香港電視負責人和員工的反應固然有其可以理解和諒解之處,尤其員工面臨失業和再就業,箇中滋味不足為外人道。但是,反對派趁火打劫,竭力制造社會風潮,給梁振英及其管治核心帶來又一輪管治危機。

    若干屬於管治班子的政治人物的表現是耐人尋味的。特別是,某種勢力故意向社會放風稱,若干公務員背景的行政會議非官方議員是主張發三張免費電視服務牌照的。為什麼強調公務員?其中所包含的信息必須重視。

    面對香港政治決戰,反對派及其后台老闆展開了總動員,明的暗的,過去一直暗的而今浮上齘面,各色人等都加入了企圖逼迫中央退讓的大合唱和大行動。

    但是,香港政治現實很清晰:反對派及其后台老闆有能力阻撓香港按《基本法》和全國人大常委會有關規定實現普選行政長官及普選立法會全部議員,卻沒有能力強迫中央接受他們的所謂「真普選」。

    因此,我在10月23日「China Daily」(《中國日報》)香港版專欄中指出,對於香港來說,可行的選擇是二取其一:或者按《基本法》和全國人大常委會有關決定實現普選并維護香港穩定繁榮;或者無法按《基本法》和全國人大常委會有關決定實現普選,但是遏制「占領中環」運動而維護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在第二種情形,香港政局可能動蕩,社會可能不穩,經濟將會受損,但是不至於惡化到難以恢復的地步。  

    英資美資承受不起創傷

    如果「占中」引爆,那麼,香港金融中心地位必定遭受難以恢復的摧殘,香港整體經濟也將遭受難以估量的重創。然而,這樣的前景在理論上固然不能排除,在實際上卻機率很小。因為,英國、美國及其他重要西方國家在香港擁有龐大或可觀的經濟利益。

    粗略估計,無論英國還是美國在香港的投資總額都明顯超過內地。近10年來,內地企業在香港之所以惹眼,主要是在香港資本市場上的集資活動。所有H股的業務經營都不在香港。大多數紅籌股的主要業務也不在香港。這從一方面看,不利於中央對香港行使憲制權責;從另一方面,香港政局動蕩、社會不寧、經濟衰退對於內地企業的打擊,會不及對於英資、美資的創傷。

    西方政客們談民主人權牛皮可以吹得很大,但是,談經濟民生則十分務實。最近,英國財政大臣奧斯本和倫敦市長鮑里斯訪華。10月14日,奧斯本在北京大學的演講中,強調英中關系是「增長的夥伴關系」(Partnership for Growth)。10月15日,奧斯本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馬凱共同主持「第五次中英經濟財金對話」,雙方簽署協議之多,為歷屆對話之最。北京增加倫敦金融中心「人民幣合資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的額度至800億元(人民幣)。倫敦宣布簡化中國居民赴英簽證手續,允許中國企業投資英國核項目。

    尽管奧斯本沒有為中國主要領導人所會見,透露的信息盡在不言中。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中英兩國關系所涉及因素,遠大於和多於香港因素。倫敦決定其支持香港「泛民主派」時,不可能不權衡英中關系全局。美國固然比英國牛氣,但其內部政爭和外部麻煩也抑制其香港政策。

    香港反對派不要存不切實際的空想。

    周八駿

    

 
(來源: ) 編輯:
 
商報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