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欄目  
 
   香港商報>>電子報內容>>商報評論
 
發展洪水橋 帶動新界西
2013年 10月 31日 00:00    中國窗
 

    土地是最寶貴的社會資源,無論是住宅發展或商業發展。故此,政府必須順應最新的發展形勢,把握民心民意,妥善規劃,充分發揮每一幅土地的最大價值。

    解開「圍城」魔咒

    以洪水橋新發展區為例,此乃香港現時可供開發的其中一幅平地,可發展面積達400公頃。洪水橋不但接近深圳灣口岸及前海發展區,與香港國際機場及東涌的距離也十分近,只要做好與港珠澳大橋和深港西部快速軌道的連接配套,洪水橋絕對能夠呼應深圳西及珠三角東面的發展,創造大量經濟活動,建設成新界西的商業中心區。

    一直以來,新界西的居民均面對着當區就業職位短缺、工種單調的問題,以致往往需要長途跋涉跨區上班,所需時間及費用不少。港人的工作時間本已較大部分國家和地區長,還要消耗時間在轉乘交通工具上,既影響工作表現,也影響生活素質和社交活動。天水圍被稱為「悲情城市」,其中一大原因就是當區交通不便,就業條件不理想,居民生活難以改善,競爭力不及市區居民,無向上流動的推動力。

    洪水橋新發展區規劃與一般新市鎮不同,政府有意在區內增加商業元素,除了購物商場外,還會規劃興建商務辦公室、酒店等設施,增加工種,提升經濟活力,可見特區政府汲取了先前的教訓,除了興建住宅區外,還規劃好商業發展及交通配套,務求建設和諧社區。

    日后,洪水橋新發展區如能配合前海及港珠澳大橋的發展契機,建設成新的經濟中心,不但能促進港深兩地的經貿聯繫,加強協同效應,提升本港競爭力,更能刺激新界西的經濟活動,創造大量就業機會,為天水圍、屯門等新市鎮解開「圍城」的魔咒。

    拓寬經濟發展空間

    此外,洪水橋新發展區十分適合發展街道經濟,建設商業購物街,除了有助建立友好鄰里關系、增強社區人情味外,亦有利創造多元化的經濟活動,方便區內長者、新移民、低學歷人士和家庭主婦兼職就業。特區政府亦可結合流浮山的資源,發展生態和休镕旅游,為天水圍及屯門居民創造新工作機會,也為本港旅游業增添一個亮點。

    總之,政府在規劃新發展區時,除了考慮到市民的居住便利和社區需要外,還必須顧及當區居民的經濟需要,抓緊區位優勢,大力拓寬經濟發展空間,做好洪水橋與前海、機場、中環等中心區的連接,新界西居民自然會有向上流動的發展機會,改善生活。

    新界社團聯會副理事長、葵青區議會副主席 羅競成

    

 
(來源: ) 編輯:
 
商報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