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客户端 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欢迎订阅香港商报。
 
 

   
 


香港商報>>電子報內容>>商海英豪

張華峰冀助港券商拓商機
2013年 11月 04日 06:48    香港商报
 

    業界代表兼議員
    張華峰冀助港券商拓商機

    由40年前的證券小經紀,到今天成為立法會金融服務界議員,張華峰在香港證券業界無人不識;隨香港金融業邁向國際化,張華峰作為業界代表兼議員,其中一個新目標是為香港小型證券行拓展商機。張華峰這樣展望日後的工作:「我期望通過內地開放證券市場,協助內地人來港投資香港證券,在香港購買具世界級水平上市公司的股票。」香港商報記者 鄺偉軒 攝影記者 周洪祥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早於40年前,香港金融業尚未踏進國際舞台時,張華峰已投身證券買賣;入行之初正值「魚翅撈飯」的年頭,當時是股票交易員的風光日子。直至今天他仍然津津樂道:「對證券從業員來說,70年代初的香港證券業生態實在『好得多』:其一、當時證券交易佣金以劃一方式收費,經紀收入有保障;其二、外資證券行較少參與香港證券買賣,即使有,大多亦只會透過華資經紀進行;其三、股市單純為證券買賣,並非如今天般充斥衍生工具,散戶賺錢機會遠較今天為多。」
    見證業界發展近半世紀
    與當年的香港人一樣,張華峰靠辛勞工作致富,10年間儲得第一桶金,再投得經紀行牌並成立恒豐證券。立足證券界接近半世紀,張華峰與大多數老一輩的華資經紀一樣,經歷石油危機、中英談判、87股災、97亞洲金融風暴,以及08金融海嘯等重大事件,每一次遇上危機,非但沒有退縮撤資,反而緊守崗位,盡顯其對香港的深厚感情,「外資很現實,只要美國加息、收水,她們隨之撤走資金;相反多年以來,華資證券行對香港不離不棄,不論賺蝕皆留守香港,這是基於社會責任、對祖國的感情,不像外資券商般只追求眼前利益。」
    對香港這塊福地,張華峰是「動之以責(任)」,對客戶則「動之以情」。面對今天繁複的交易程序,他說:「世叔伯之間是講關係、講感情、講信用,昔日進行證券交易,我們不用為客戶作詳細紀錄,時至今天,即使面對相識數十年的朋友,進行證券買賣時,每一次都要錄音,既要清楚他們的資金來源,又要向他們解釋風險,所有交易紀錄更動輒要儲存兩三年,為我們增添了不少麻煩。」
    金融業高度重視「監管」,與金融海嘯不無關係。美國次按危機前,外資大行在股海中肆無忌憚魚肉,散戶的血汗錢被「  乾  盡」,危機後散戶更是血本無歸。然而,香港當下金融政策,被不少本地券商形容為向外資證券大行傾斜,當局未有理會華資證券行的死活,對此,張華峰感慨萬千:「香港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過程很艱辛,由四會(香港證券交易所、遠東證券交易所、金銀證券交易所、九龍證券交易所)時代,到今天合併成為港交所(388),港資券商實在功不可沒,但近年監管機構為了吸引外資券商,在政策方面為他們傾斜,忽略了中小型證券商對香港證券業的貢獻。」
    為華資券商抱不平
    讓張華峰心煩的還有證券業界營運成本持續上升,以及競爭愈趨激烈兩大問題。近年港交所提升旗下電腦的運算能力,提升了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形象,令香港的資本市場變得更多姿多彩,但不少人認為此舉純為吸引外資而沒有實際需要;對此張華峰也不以為然。
他說:「交易所提升資訊科技系統,無疑對套戥買賣有利,同時為延長交易時段鋪路,但對小型證券行而言,這種『國際性政策方針』對他們的幫助不大之餘,卻又要他們負擔提升資訊科技水平的費用,這實在不太公平。」
    另一方面,香港銀行致力開拓非利息收入,大力加強證券買賣業務,令中小型券商苦不堪言。張華峰說:「自從佣金制度開放以後,銀行加入搶客,推出不少免佣計劃,名義上不收錢,最終目的卻是利用免佣計劃建立的網絡,向客戶推銷結構性產品,造成不公平競爭。」
    面對近年證券業界的種種挑戰,張華峰按捺不住,去年走出來參選立法會議員,循金融服務界晉身立法會議事堂。上任一年,張華峰在議事堂「粉墨登場」,與官員周旋之餘,更要擔當領航者角色。
    冀將港式證券業操作帶入內地
    那麼華資證券業的新出路在哪?很明顯是龐大的內地市場。雖然《內地與香港更緊密經貿關係補充協議十》(CEPA 10)已簽署,但根據協議,內地暫時只會向港資券商發出3張證券業牌照,實在是僧多粥少的局面。縱然如此,張華峰仍然努力為業界在內地證券市場「分一杯羹」:「相對於內地,香港的證券商較為熟悉國際市場,有優良的企業管治,風險管理又屬於世界級水平,故與內地券商相比,港資券商在視野方面甚具優勢。」
    展望其未來工作時張華峰說:「內地市場廣大且尚未完全發揮,既可完全容納內地券商,亦給予大量空間予港資券商進駐,我們期望的就是透過『面對面』服務,將港式證券業操作帶進內地,提升內地證券的管理模式以及風險管理水平。」

    衍生工具令市況更難預測

    訪問張華峰,除了談業界工作、財經熱話、經民聯的政治立場外,當然要張華峰這位中小型證券業界翹楚,為當前港股市況把脈。他坦言近年港股加入大量衍生工具,令券商在預測港股走勢時,較以往困難得多。
    近年,時常在鏡頭前指點迷津,看似胸有成竹,其實是隨風擺柳的所謂「分析員」,被外界冠以「財經演員」稱呼。張華峰說,由昔日從事證券買賣,到今天成為立法會議員,不少人 (包括記者) 依然向他請教市況,昔日未有衍生工具,加上香港政策較為穩定,市況較易掌握,但引入窩輪及認股權證後,今時今日分析員的預測,可算是「只供參考」。
    分析員預測「只供參考」
    張華峰舉例說:「比如說你認為控(005)前景亮麗,而業績公布又對辦,在昔日沒有衍生工具的年代,股價自然向上,但偏偏莊家卻要跟你對賭買跌,散戶跟莊家實力懸殊下,股價自然跌而不會升。」
    正因為加入衍生元素,市況變化更難掌握,張華峰慨歎目前香港股市猶如賭場般,投機味道極度濃烈:「股票市場原本旨在方便企業集資,但當下為了方便外資進出香港,衍生工具令股票市場如賭場一樣,投機味過濃。」

    不認同激進社會行為

    香港社會經濟矛盾不少,時下年輕人關心政事無可厚非,但表達政見時表現過激,卻損害了社會和諧。廿歲出頭後從事證券業的張華峰坦言,假若大學生的精力放在工作而非示威之上,香港的經濟應會更上一層樓。
    當下社會問題不少,除了置業難,亦因為當下香港經濟發展高度成熟,年輕人升職機會較上一代為少,透過升職向上流動比以往更艱難。正因如此,年輕人的不滿自然隨之增多,苦無出路之下,部分年輕人採取激進手段發洩不滿。
    年輕人努力工作貢獻大
    不過,對於過於激進的社會行為,張華峰不認同。他說:「一味反對政府,對改變社會狀況的幫助不大,與其反對政府,年輕人不如將精力放在工作之上,這樣的話,他們對香港整體經濟的貢獻,肯定比現在為大。」
    此外,由特首競選工程開始,到梁振英上任1年零4個月,「唐營」及「梁營」等黨派字眼,在報紙、電視及電台依然不斷出現。被視為「唐營」的經民聯,又如何看待坊間所謂的「唐梁之爭」?張華峰直言,「唐梁之爭」並沒有意義,故經民聯一向只是「是其是、非其非」。
    經民聯為被外間歸為「唐營」,張華峰認為主因是部分成員的理念與唐英年較為相近所致。他說:「經民聯較為關心中產階級的需要,信奉自由市場理念,這與唐英年提出的理念相近,故我們便在特首選舉期間支持他;但如今再爭拗『唐營』、『梁營』已沒有意義,只要梁振英提出的政策合乎經民聯的要求,經民聯便會支持梁振英。」

    評阿里巴巴上市事件

    阿里巴巴集團來港上市的美夢「暫時」幻滅,港交所(388)少收的上市費用可能高達數以十億元。作為經民聯副主席的立法會金融服務界議員張華峰,對特許批准阿里巴巴上市不以為然,認為假若先例一開,政府恐怕難免被冠上「官商勾結」的惡名。
    事實上,不少股民已經表明,無法認同阿里巴巴提出的有限合夥人制度,這樣是走回頭路,將上市公司當家族生意來控制,所謂創新經營管治模式,不過是自欺欺人、自圓其說的講法罷了。
    開特准先例恐惹惡果 
    張華峰說:「阿里巴巴集團一旦獲特許批准上市,將對香港行之有效的《上市條例》有所衝擊;據悉市場有其他公司有意仿效和跟隨,要求以有限合夥人制度方式上市。一旦阿里巴巴集團獲批但其他公司被拒,外間將會解讀為監管機構有雙重標準,那麼香港的上市制度便形同虛設。」
    有意見認為,修改《公司法》可解決當前阿里巴巴上市難產的困局,張華峰並不同意:「修改《公司法》時,亦須同時修改附屬法例,難道我們要因而更改觸發全面收購的準則嗎?股東增持減持的規則又是否因而改變?凡此種種,均是我們需要考慮的事情。」
    張華峰說:「當今世界講求公平公正,為了迎合阿里巴巴而放棄公平公正的原則,怎能教小股東接受?監管機制又會否因而背上『官商勾結』之 污名?」
    不愁沒新股
    自從置地控股在90年代因「同股不同權」的問題而遷冊後,香港便沒有可能走回頭路重推分層股權的「AB股制度」,張華峰說:「雖然阿里巴巴未能在港上市,但內地市值逾千億元的大企業仍多的是,不愁沒有新股,當下類似阿里巴巴的例子不少,一旦特別批准阿里巴巴上市,那麼小股東的利益由誰來照顧?豈不是香港已經變成人治,而非法治之地?」

 

 

 
(來源: 深圳新闻网) 編輯: 庄春雷